【本報訊】街坊總會日前獲邀出席“2018年上海市法學會港澳台法律研究會暨新時代港澳基本法和兩岸法律研究的新課題”研討會,並就《關於培養澳門居民國家認同感問題的方略》作專題演講。街坊總會副秘書長、離島辦事處主任江旭純表示,街坊總會一直秉承“愛國愛澳”的精神,貫徹“團結坊眾、參與社會、關注民生、服務社群、共建特區”的宗旨,為培養澳門居民國家認同感不斷努力。
研討會於日前假上海華東政法大學舉行,由上海市法學會港澳台法律研究會主辦、華東政法大學承辦、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協辦。兩岸四地多位專家學者及團體代表獲邀參與研討會,並分別就“憲法在港澳特區的實施問題”、“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的關係”、“一國兩制” 在澳門的實踐問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交流和法治建設問題”等主題作分享。江旭純於會上從四個方面分享街坊會如何培養澳門居民的國家認同感。
一、團結坊眾、紮實根基:澳門街坊會立會初心就是要加強和擴大坊眾的愛國團結,並作為街坊會章程宗旨中的第一句內容。街坊會大都是街區坊眾開展慶祝國慶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群眾組織;幾十年來,坊會和街坊總會一直高舉兩面旗幟,即:“愛國愛澳 ”和“服務坊眾”;在澳門回歸祖國後,街坊總會繼續加強團結坊眾的工作,堅決支持落實 “一國兩制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方針,堅決擁護《澳門基本法》,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反映民意訴求,為特區建設進言獻策,為坊眾辦實事、謀福祉,發揮了應有的積極作用。
二、多元宣傳、提升認知:半個世紀以來,各街區坊會每年都會舉辦多種形式的慶祝國慶群眾性活動。回歸祖國後,更增加了 “兩會 ”精神傳達,以及重點宣傳《澳門基本法》和國家《憲法》,藉此提高坊眾對祖國的認識和認同感,增強坊眾愛國熱情。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對國家認同的基礎。街坊總會努力積極推動文化教育,開辦中小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可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從小就建立深厚的愛國情懷。還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坊眾中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活動,弘揚中華敬老愛幼、重視家庭的傳統精神。通過組織坊眾到內地扶貧、救災和助學等慈善活動,以及到內地進行交流、旅遊和培訓等活動,建立與內地的密切聯繫,加深廣大群眾對國家的認同和感情。
三、國家認同、傳承根植:青年是一個社會最具活力的群體,澳門青年人的國家認同感提升,有助於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街坊總會每年都會舉辦多場次、多種類的國情教育、國情宣講、國家成果展以及回歸成果展等活動,通過務實的宣講工作,讓更多的澳門青年人瞭解祖國的發展進程。為了讓澳門青年一代親身感受國家發展成果以及自身民族的優越文化及美好江山,街坊總會每年都會組織不同年齡段的青年人,通過組團考察、參觀交流、培訓等方法,讓澳門青年人以第一視角瞭解祖國,通過親身感受,更加直接真實地認識祖國的發展,瞭解祖國的歷史及中華文化底蘊,將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根植於心。近年街坊總會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簽訂了“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專案協議”,以及與武漢理工大學簽訂了“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共建協定”,相信將可以為澳門培育大批既具有深厚愛國愛澳情懷又具有專業知識的青年人才。
四、參政議政、立法愛國:參與澳門立法會選舉和地區諮詢委員會工作,也是街坊會推動國家認同的其中重要方面,透過角逐立法會的議席,爭取更大的政治參與權,來對政府施政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街坊總會一直通過直接選舉推出代表參與立法會工作。同時也推薦人員參與政府部門的各項諮詢委員會工作,為居民爭取權益、改善民生、服務社會,解決個案,緩和社會矛盾,推動政府陽光執政,從而建立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