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貓步小天使助貧困山區建校
【本報訊】由GP32主辦,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澳門緬甸商會及澳門企業聯盟協會承辦,中緬集團呈獻的《澳門首屆百變貓步小天使》昨日下午在澳門歸僑總會會址舉行。辦單位希望通過大型慈善活動,點燃未來希望你我做起,為貧困山區建學校。
活動開幕剪綵儀式於下午二時半舉行,由中緬集團主席黃德來博士、廣州市戴偉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麥紹雄、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會長黃瓊成、馬來西亞高級拿督林偉銓博士、中國澳門阿爾巴尼亞文化經濟促進會會長劉蘊玲、GP32主席王淑芳、亞洲十大企業家教練鄭海名博士、澳門企業聯盟協會會長梁輝財、香港TVB明星李綺雯、歐氏建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歐偉強博士、台灣偶兔文化有限公司洪詮富導演等嘉賓主持。GP 32主席王淑芳表示,GP目標導航,是由九位中港澳企業組成,整合每位手上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精英創造最強生態圈,為慈善貢獻綿力。
中緬集團主席黃德來博士表示,「取之社會、用於社會」,扶苗助長,GP32願景十分迎合集團理念,擔任《澳門首屆百變小天使》冠名贊助,集團將繼續支持GP32未來活動。
隨後,中緬集團主席黃德來與廣州市戴偉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麥紹雄向主辦單位贈送支票,由GP32主席王淑芳接收。
現場除了有小朋友百變 Catwalk Show 比賽、攤位遊戲、街舞表演、緬甸歌舞、還有特邀嘉賓:香港TVB明星李綺雯,以及粵港澳三地歌手(有李健、蘇慧恩、關兆國、M.U.P 豹哥、黃振威、陳艷華等)同台表演,場面溫馨歡樂。
民署利用玻璃砂鋪砌蓮花單車徑
【本報訊】為善用資源,民政總署利用回收之玻璃樽處理成玻璃砂後鋪設氹仔蓮花單車徑,以節省工程所需的砂石材料,同時推動資源分類回收及循環再利用的工作。
玻璃是一種性質穩定的惰性物料,民署開展「玻璃樽回收計劃」,把回收的玻璃樽,經設備破碎處理成玻璃砂後,應用於澳門道路基礎設施上,以有效節省有關工程所需的砂石材料。在目前開展的氹仔蓮花單車徑優化工程中,約有四百米長的單車徑路段便使用了玻璃砂與泥砂混合鋪砌而成。民署在公共工程以再生資源替代砂石原材料,期望藉此推動本澳資源分類回收及循環再利用的工作,最終達至源頭減廢的目的。
為方便全澳市民參與玻璃樽回收工作,民署於本澳設置七十五個公共玻璃樽回收點。同時,為進一步推動玻璃資源的循環再用,民署把回收計劃推廣至民間機構,現時已有三十間機構參與,包括酒店、學校及飲品公司。上述回收計劃開展至今,回收處理的玻璃樽總量超過二千八百三十噸。
科大五教授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本報訊】美國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日前正式公佈二零一八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名單。澳門科技大學五位教授成功上榜,他們分別是:資訊科技學院李志武教授、周孟初教授、李頌孝特聘教授、周勇特聘教授在工程學和數學領域,以及澳門藥物及健康應用研究院王俊教授在生物及生物化學領域成功入選。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的論文在其相關學科領域內被全球引用最多的前百分之一,顯示其持續性的重大貢獻及影響力,並獲全球學界認同與肯定。澳科大五位科學家入選,為澳門最多,且他們均已連續多年上榜。
二零一八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包括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共二十一個學科領域,統計二零零六至二零一六年被科學引文索引(SCI)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共十四萬零九百九十篇論文,統計出在各自領域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逾四千人次,而中國有四百八十二人次入選。
澳門科技大學創校十八年來,特別注重發展特色與優勢研究領域。近年來,在國際SCI和SSCI的英文期刊發表的研究論文不斷增加,年均達五百篇,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論文在第一區間(Q1)的學術期刊發表,當中包括《科學》(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世界頂尖科學期刊,獲得授權的國際專利達三百多項。澳科大將進一步強化教研並重的方針,一如既往地鼓勵和支持教研人員開展創新性研究,致力發展優質教育和卓越研究。
李志武教授早年曾獲得德國洪堡獎學金,先後在加拿大、以色列、德國、法國、土耳其、沙特亞拉伯、意大利等做訪問研究,和世界上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保持著密切的學術合作。主要研究方向有離散事件系統、生產規劃與調度,智慧計算。研究成果得到了逾五十個國家和地區三百多個研究機構的引用,包括惠普、通用汽車、通用電子、華為等知名企業。鑒於李志武教授在佩里特網理論及其在自動製造系統中的應用研究,二零一七年當選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周孟初教授是世界自動化領域的知名學者,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榮譽終身教授、人與控制論國際會議總主席,在Petri網理論與應用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周孟初教授有十二本著作,發表論文逾四百六十篇, 其中在IEEE Transactions(會刊)發表論文超過三百六十篇,以及十二項專利發明。他是IEEE出版社系統科學與工程系列的創刊編輯及IEEE/CAA《自動化學報》的主編。一九九八年受聘為國家教育部第八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二零零零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美國資深科學家洪堡研究獎和中─美科學技術學會領導獎;二零零一年獲英國劍橋國際人才中心第一屆二十一世紀傑出科學家稱號;二零零三年當選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二零零四年獲IEEE系統人與控制論學會傑出貢獻獎。
李頌孝特聘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解析函數空間上的算子理論,複分析和泛函分析。已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其中SCI論文八十餘篇。曾獲「二零零八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目前擔任《數學不等式期刊》雜誌編委和美國《數學評論》評論員等學術職務。
周勇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分數微分方程理論與控制的研究,先後擔任十多個國際著名學術雜誌的編委或客座編委、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科學委員會、程序委員會委員。在Springer、Elsevier、World Scientific等出版英文專著五部,在Mathematische Annalen、J. Functional Analysis、Nonlinear Dynamics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其中二十六篇論文被列入ESI高被引論文,研究成果得到了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二百多個研究機構的廣泛引用。
王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組學研究和大數據分析處理,並實現了眾多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申請國家、國際發明專利約三百項,已授權三十多項。他發表國際一流水準論文逾四百篇,其中在《細胞》、《自然》、《科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這些頂尖國際期刊發表的文章有一百多篇。其中二零一零年發佈於《自然》的腸道微生物文章是二零零五至二零一五年生物類中國最高他引次數文章,並在二零一一年被《科學》評為上個十年最重要的十項科學發現之一。他屢獲殊榮,包括被評為國家傑出青年、九百七十三首席科學家,獲《自然》雜誌二零一二年度全球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