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佛教繪畫特展揭幕
【本報訊】由中濠典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文化產業課程)主辦,澳門文物保護學會協辦的「濠鏡映輝–漢藏佛教繪畫特展」昨日上午在金龍中心十三樓中濠典藏藝廊開幕。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朱妙麗、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梁樹森、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教授和肖代柏副教授、澳亞衛視副台長楊成、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客戶總監劉偉麟以及澳門藝術品商會副會長馮連華等嘉賓出席畫展並主禮。
此次畫展陳列出明代中早期至清代初期的漢傳佛教繪畫珍品二十多幅,包括清中期的藏傳佛教唐卡數幀,題材內容廣泛,既有諸佛、菩薩、羅漢及護法神像,也有教化引導民眾的佛經故事,造型生動傳神,衣紋線條流暢,服飾繁縟精緻,敷色華美典麗,使畫面洋溢著莊嚴、聖潔的氣氛,具有美妙感人的教化力量。不僅刻畫出諸佛菩薩度化眾生的智慧與慈悲,而且寄託著包括畫家本人在內的廣大信眾對於美好人生的心靈企盼,充分展現了明清時期中原地區佛教繪畫的獨有的風格面貌和高超的藝術水準,相較於同時期的佛教雕塑,有著更大的動態、抒情和浪漫的藝術感染力,令人嘆為觀止。
利用視覺圖像的教化之力,以聖君賢相、忠臣孝子、先賢功烈的形象為典範,「圖之屋壁」,垂訓將來,是中國漢地的古老傳統。佛教傳入中國漢地,也是以「設像傳道」做為傳播佛法的最有效的方式。中國古代曾把佛教稱為像教,某種程度上說出了佛教特有的傳播方式。
明清以來沿襲了唐宋時期的佛教繪畫風格,湧現了許多擅長釋道人物的畫師藝匠,盡心展力,將佛畫的造像量度與漢地的審美情趣融會貫通,創作出大量的民眾喜聞樂見的佛教題材佳作,例如展品中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組畫,描繪了善財受到文殊菩薩的教誨,歷盡艱辛,南下求法,歷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的故事。自古以來,善財童子即為佛教中孜孜以求、修成圓滿正果的典範;展出的《紫竹林觀世音》、《普陀山觀世音》畫作中,觀音菩薩左側均繪有恭立的善財童子像,就是取材於善財遍訪名師的過程中參謁觀音而接受教化一事。又如《十二圓覺菩薩》源自唐代的《圓覺經》,表現的是釋迦牟尼佛為文殊、普賢、彌勒等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方法時的情景,是佛門為使教義形象化而精心設計的題材。《圓覺經》本是唐、宋以來天臺宗、賢首宗及禪宗講習的經典,而畫面中卻加入了淨土宗盛行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的形象,顯示出民間信仰的融合性。
展品中也不乏鴻篇巨製,引人注目的《華嚴三聖》以釋迦牟尼佛法身像和文殊、普賢兩位脅侍菩薩為主尊,應是依照寺院殿堂墻壁尺寸所制。它創造性的擴展了卷軸畫的藝術表現力,兼具卷軸畫與壁畫的兩種特質,堪稱可移動的殿堂壁畫,這在傳世的佛教繪畫中十分罕見。全幅場面宏大,幾乎不留空白,人與法物的空隙處,滿繪祥雲,顯得富麗堂皇,表現出極高的裝飾藝術造詣。有意思的是,畫中四大天王自右自左是按照中國漢化的風、調、雨、順排列的。與基於印度佛教傳說中的正統順序不同。據佛教文物專家、中濠典藏執行董事趙強介紹,這些傳世畫作不是以藝術欣賞為目的,而是作為禮敬觀想的佛像,多數作品展現出來的藝術特徵與晉南地區的佛教繪畫風格有關,有些作品汲取了明初宮廷佛教繪畫的風格特點,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以及宗教價值,是中國古典藝術寶庫中絢爛奪目的明珠。
據悉,該展覽實行預約參觀(聯係電話:二八八八 三八六六),將於一月十九日閉幕。
澳門排舞工作坊反應踴躍
【本報訊】中國澳門排排舞總會主辦的「二零一九澳門排舞工作坊」,澳門工人聯合總會工人球場體育館、單車仔、駿聲商業音響工程等支持單位,日前假澳門工人體育場舉行。據該會介紹,其目的為提升本澳排舞的水平,以及加強對外的文化交流,推動排舞的普及與推廣。國際知名的加拿大華裔編舞家Lhoda Lai應邀出席,並擔任主講嘉賓,Lhoda在香港出生,自幼習舞,曾奪多個舞蹈大獎,移居加拿大後,致力發展排舞事業,首支創編的排舞「Twinkle」獲得好評,之後推出更多精彩作品,不時出席歐美等地的工作坊和參加國內外的比賽,二零一四年更獲得最受喜愛編舞家獎。
會長賈利安介紹,「排舞」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健身舞蹈,近年逐漸在中國掀起了熱潮,因與中國本土的廣場舞相類似,人們經常將排舞錯認為「廣場舞」,甚或戲稱為「大媽舞」。「排舞」顧名思義是一排排跳的舞蹈,它起源於七十年代的美國西部鄉村舞曲,隨著時代的發展,舞步已多元化,但其簡單易學,不分年齡性別,又不須舞伴,是其主要特式,每一支舞曲都有專屬的舞碼,新舞曲的編製,必須通過有關機構認證始能發佈和推廣,可以說每支舞曲的跳法是統一的。然而,中國本土的廣場舞,沒有明確的起源時間,主要來自於民間的群眾性舞蹈,其編排結構和形式與排舞相類似,任何人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而創作,但舞曲名稱不統一,一般以十六步,二十四步或三十六步來定名,沒有規範性,容易產生混亂。故此,總會期望日後邀請更多的編舞家來澳和舉辦不同的研習班或工作坊,以擴闊本地舞者的國際視野,慢慢糾正人們對排舞的誤解,從而吸引更多年青人參加排舞活動。
當天,Rhoda以輕鬆、風趣、互動的教學方式吸引大家,並分享每首舞曲的創作意境,令學員投入歡悅之中,享受不一樣的舞蹈樂趣,當中兩支新舞曲專為工作坊而創編,仍未對外發佈。五小時的工作坊共分三節,每節結束後,Rhoda更和參加者一起共舞,舞曲都是Rhoda多年的作品,超過一百七十多名本地和加拿大的排舞者參加,出席嘉賓有林錦雄,大家在一片歡笑聲中度過美好時光,為工作坊劃上圓滿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