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網上情緣案,起出的證物。
【本報訊】一名本澳兼職女教師枉為人師,竟受僱國際犯罪集團,女扮男設“網上情緣”騙局,更提供多個銀行帳戶給同黨接收及轉移贓款。涉案女教師網上化身“外國男”,向女朋友訛稱送巨款等“大禮”,但需支付“手續費”,最終八名本澳女子遇騙失五十四萬元。司警在情人節前一天,拘捕涉案女教師,追緝在逃同黨下落。
被捕兼職女教師姓KOT,五十八歲,本澳居民,喪偶,在新口岸某學校任職,涉巨額詐騙、犯罪集團被移交檢察院處理。遇騙的八名女事主均為本澳居民,已婚或未婚,年齡由二十多歲至五十多歲。另有一名女事主沒有損失。
案情指,去年八月司警接獲一名女子報案指被“網上情緣”詐騙,透過網上社交平台認識一名自稱在“外國生活”的“男子”,迅即發展成網上情侶。其後“外國男”訛稱會“送大禮”,但“快遞公司”稱禮物內有“違禁品”需被“海關”扣查,要求支付相關“手續費”並匯款至指定的銀行帳戶。“外國男”收款後便失去聯絡。
司警調查期間,於本月再接獲多八名女事主舉報,遇騙手法相同。上述九名女事主中,八人有損失,涉及總金額逾五十四萬澳門元。經進一步分析鎖定目標,前日早上採取行動,到路環某單位拘捕“女扮男”的涉案女教師KOT,起出電腦,快遞公司收據,銀行存摺等證物。被捕女教師承認犯案,供稱去年五月透過交友網站,認識外國的同黨,之後借出其八個在本澳及內地銀行帳戶給犯罪集團,用作接收及轉移騙款。該女教師更郵寄提款卡及密碼,給集團提取騙款,同時為加快提款時間,疑人會透過網銀操作,將騙款分散至不同帳戶,避開自助櫃員機每日提款的限制。
司警翻查記錄,發現去年上半年至今,共有八筆匯款存入上述帳戶,合共約五十四萬元,與上述騙款金額吻合。被捕女教師供稱無收取報酬。警方正跟進案件,追緝在逃主腦及同黨的下落。同時呼籲在社交網站結識朋友需要小心,在未清楚對方身份前,若被要求借款協助、投資或因任何理由需向他人匯款繳付費用,建議先與家人商量,以免造成損失,同時,切勿隨便將銀行帳戶借予他人收取來歷不明的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