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本澳不時發生懷疑食物中毒事件。市政署資料顯示,今年以來跟進處理集體胃腸炎不適事件至少五宗,患者包括居民和旅客,他們主要在食肆或酒店餐廳,吃下不潔和處理不當的食品,導致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和發熱等症狀。經調查,涉事場所的廚房衛生環境大多未符合要求,食品貯存溫度也不理想,是出事的主要原因。最近一宗發生於今年七月下旬,有多團內地旅客逾一百三十人在訪澳回程途中出現懷疑集體胃腸炎不適事件,涉及人數之多在近年同類事件中少見,市政署與旅遊局高度關注事件,即時勒令涉事場所暫停營運,處理環境衛生問題,並須進行徹底清潔消毒,直至符合安全及衛生要求通過複查複檢方可再營運。市政署特別提醒,夏季天氣高溫潮濕,食物容易變壞,亦是胃腸道疾病多發時期。為減低食品安全風險,食品業界必須注意食品、環境及個人衛生,確保食材和食物的貯存及製作過程安全。
今年七月二十五日晚上,市政署接獲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應急訊息通報,指七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有多團內地訪澳旅客入住位於氹仔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麗景灣酒店,並於翌日早上在其酒店內的餐廳進食自助早餐,在結束返程途經珠海、中山市時,多名旅客陸續出現疑似集體腸胃不適的症狀,截至七月二十六日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共有一百三十多名人士到珠海及中山市之醫療機構就診,情況穩定,無生命危險。同月,亦有四名旅客於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某食肆用膳,其間進食了炸海鮮、炒菜及涼拌菜等食品,當中三人於翌日清晨起陸續出現腹痛、腹瀉、發熱及噁心等症狀。
早於今年三月市政署亦接獲衛生局通報一宗懷疑集體胃腸炎不適事件,十名人士於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食肆用膳,期間進食了鐵板蠔、炒花甲、炒蟹、蒸蝦等,之後陸續出現腹瀉、腹痛、發熱、嘔吐等症狀。六月也先後發生兩宗同類事件,分別是三名人士在廈門街酒店餐廳進食自助餐,食用生蠔、三文魚及西冷牛扒等食物,翌日清晨陸續出現腹瀉等症狀。另一宗是十五人的團體在宋玉生廣場一餐廳用餐,並進食沙薑雞和冰鎮蔬菜等食物後,出現腹瀉、嘔吐及發熱等症狀。
餐廳食材處理不當
每次發生集體胃腸炎事件後,市政署均有派員前往現場進行衛生調查,並抽取食品樣本進行檢驗。在涉事現場多發現食品貯存溫度不理想,部份設備衛生狀況欠佳,廚房明渠被食物殘渣堵塞並同時缺乏上蓋,地面存有積水;備用食材沒有妥善包好,生熟食材亦沒有分開存放,容易引起交叉污染;大量已烹煮食品未有作適當保護,直接放置於就餐區附近;部份食材沒有離地存放,用作處理生熟食物之刀具及砧板並未適當放置及作清楚標識。當局一般會根據《食品安全法》採取預防及控制措施,即時勒令場所暫停營運,並須對場所衛生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處理蟲鼠患問題。市政署食安人員亦會即時要求場所負責人對有關食品貯存環境、冷凍與冷藏設備及人員衛生意識作出檢討及整頓,督促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同時,涉事場所須安排員工修讀“食品衛生督導員課程”及“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基礎班”,以加強員工對食品及個人的衛生意識。
市政署籲業界注意食安
市政署呼籲,為減低食品安全風險,食品業界必須注意食品、環境及員工的個人衛生,確保食物貯存在合適的溫度;生熟食品應妥善處理,避免交叉污染;水產及貝類食品應徹底煮熟,尤其是幼童、長者、孕婦和免疫力較弱者等高風險人士,應避免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水產食物。消費者亦應選擇有良好衛生環境及具信譽的食肆,如對食物衛生狀況及質量有疑慮應停止食用,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集體胃腸炎多發生 過百旅客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