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人士有發病可能 澳仍存社區傳播風險

京都酒店不再用作指定隔離地點.jpg

隔離人士有發病可能

澳仍存社區傳播風險

【本報訊】目前本澳仍有一千五百多人正接受醫學觀察,山頂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稱,按現時本澳疫情發展評估,正接受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士仍有發病風險。他強調,本澳仍有社區傳播風險,亦留意到近日街上較多人外出,希望市民可忍耐,不要聚集,不要鬆懈。

羅奕龍稱,醫療系統承受應對能力也會視乎在某時間內的確診人數,他稱自上月十五日至今,本澳每天平均一點六人確診,暫未看到單日會急增大量確診者的趨勢,但仍有社區傳播的風險,正接受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士也有機會確診。他又稱,現時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仍住院患者有三十四人,佔整體負壓隔離病床百份之十四點七,醫療人員、試劑和藥物充足。

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前日(四日)新增十四人需接受醫學觀察,當中澳門居民十二人,非澳門居民二人。本澳累計三千七百四十八人接受醫學觀察,現正仍接受醫學觀察有一千五百三十七人。

旅遊局執照及監察廳廳長陳露表示,至今收到六十九名在湖北的澳門居民及隨行親屬求助。另外,在京都酒店接受醫學觀察的人士已離開,衛生局亦給予酒店清潔工作的指導,京都酒店完成清潔消毒工作後將不再作為醫學觀察酒店

Read more

關注百億抗疫基金細節 學者指需清晰受惠對像

【本報訊】特區政府本週將公佈一百億元抗疫援助專項基金的細節安排。有研究經濟的團體表示,認同政府朝向以履行稅務方式界定惠及對象,需清晰細化受惠人士,建議按企業規模人數劃分抗疫津助比例,以穩定企業經營信心及避免解僱員工。同時,可考慮參照本地僱員的收入中位數劃分比例,以維持受疫情影響的僱員基本生活。

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稱,銀行、社團機構及教育工作者等就業情況相對穩定,且受影響程度不大,故部份職業未必包含內。他又稱,援助措施有助加強居民和企業抗疫信心,及穩定市場情緒,相信政府會透過緊急程序草擬相關法律法規,提交立法會審議,並建議政府做好財政預算案。

另外,經濟局局長戴建業在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稱,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經濟民生的影響,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早前公佈的兩項支援中小企的臨時措施,以紓緩中小企的資金周轉及經營壓力。且容許開業滿一年且符合其他資格的中小企,亦可以提出申請“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免息貸款,貸款上限為六十萬元,最長還款期為八年。有關臨時措施的實施期為今年三月十日至九月十日。

戴建業表示,特區政府制訂了行政法規,當中小企業向銀行取得的貸款用於應對疫情時,可以獲得利息補貼,補貼息率上限為年利率四厘,貸款上限為二百萬元,補貼期最長為三年。

戴建業並引述勞工局的資料稱,由今年一月二十二日本澳確診首宗新冠肺炎個案至三月十六日期間,勞工局共接獲二十二間企業的減薪通知,涉及四百三十二名僱員。

關注百億抗疫基金細節

學者指需清晰受惠對像

Read more

說服力

說服力

新經屋法案文本作出大修改,因應申請年齡須年滿二十五歲的制限爭議大,政府建議將申請年齡分為兩類,家團代表申請維持現行法律規劃須年滿十八歲,至於個人申請由原先建議的二十五歲下調至二十三歲。實際上,前者有否最低年齡限制其實差別不大,因以家團申請大多數可能有子女或長者的家庭,「一家之主」相信少有是十八歲,當然也有例外,兄弟姊妹、隔代組合也可申請,但應該屬少數。

年齡限制對於個人申請影響反而較大,爭議亦是在此。政府的想法可能認為十八歲至二十四歲這個年齡層的單身人士,未必有即時買樓的需要,或許都是尚在讀書的大學生,應以學業為重。以現時新一期經屋為例,至今收到的兩萬多宗申請,近四成五便是個人申請,而整體申請的年齡層,十八歲至二十四歲也佔約一成,若以一般情況,合理推斷,家團申請以二十五歲或以後成家立室有子女為主,這一成有可能均屬個人申請,比例不算多,但也有兩千人。

政府接納社會意見後,現時將個人申請年齡限制下調至二十三歲,這樣的想法似乎都是在計算二十三歲應該大學畢業,有能力獨立!或者更多的是考慮到公屋資源的妥善分配,希望真的做到向有需要的人提供住屋。但現實世界或有不同情況,二十三歲是否合適?還是進一步下調回十八歲更合理?政府應繼續聽取民意,不該僅考慮年齡作為個人申請的先決條件,透過綜合評估申請人的實際需要,不是來得更有說服力嗎?

山草

疫境

Read more

相鄰地區口岸防疫加強 進出旅客跌至四百人次 穿梭港澳金巴今起暫停

【本報訊】本澳各行各業需已陸續恢復運作,不過受到各地口岸防疫措施影響,近日全澳各口岸出入境數字續下降,前日出入境旅客僅四百一十人次。另外,港澳穿梭巴士(金巴)今日起暫停營運,直至另行通知。澳門旅遊危機辦接到五至六宗涉及要到香港或現時已在香港看醫生的求助,局方已轉交衛生局評估求助人士的健康狀況。

治安警行動及通訊處處長馬超雄表示,受本地及周邊地區防疫措施影響,出入境維持極低水平,前日(四日)全澳各口岸出入境約七千一百人次,較前一日減少約二千六百人次,下降百分之二十七。其中,本澳居民及旅客出入境均下降,分別為約六千多人次和約四百一十人次。當中經港珠澳大橋入境本澳有十八人,前日下午二時至昨日下午二時經大橋車道入境本澳共五架次。

治安警稱,前日有一百零九名來自疫情高發地區的旅客被送到綜藝館臨時醫學檢查中心,一名旅客不願受檢而返回內地,另有一名本澳居民因每天多次不正常往返珠澳要接受醫學檢查。

另外,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金巴)港澳線今日起暫停營運,直至另行通知;澳門口岸來往香港口岸的尾班車發車時間均為昨日晚八時。本澳昨日趕在金巴停運前去香港人士不多。有在本澳經商的港人表示,理解措施對防疫的重要,因為工作需要才趕返香港,即使要隔離也沒有辦法。

治安警表示,昨日(五日)凌晨零時至下午四時,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有二十一人入境,一百零二人出境;珠澳口岸有一人入境。

治安警稱,暫未收到因金巴港澳線停運的求助。旅遊局則收到數宗求助。旅遊局執照及監察廳廳長陳露表示,旅遊危機辦接到五至六宗涉及要到香港或現時已在香港看醫生的求助,局方已轉交衛生局評估求助人士的健康狀況。

由於外地輸入性個案增多,港澳地區以至廣東省近期先後實施新口岸防疫措施。現時從澳門往香港的香港居民和非香港居民,須強制檢疫十四天,如過去十四天曾到海外的非香港居民,更不准入境。同樣,澳門禁止所有入境前十四天曾到外國的內地、香港和台灣居民進入本澳;從香港、台灣的入境人士需醫學觀察十四天。廣東省則規定所有人士經口岸入境廣東均需接受集中醫學觀察十四天。

相鄰地區口岸防疫加強

進出旅客跌至四百人次

穿梭港澳金巴今起暫停

港澳穿梭巴士今起暫停運作.jpg 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人次稀疏.jpg

Read more

男子繼妻兒後確診 英回澳三親友隔離

【本報訊】本澳昨日又新增一例新型肺炎輸入性病例,累計確診四十四宗。新型冠狀病毒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患者為五十二歲男性本澳居民,長居英國,是本澳第四十例患者的丈夫、第四十一例患者的父親,男患者與五名親友(包括妻兒),早前由英國經香港返回本澳,按衛生局當時檢疫措施被安排到御龍酒店進行醫學觀察。妻兒上月底已確診,三名同行家人已在臨時隔離中心醫學觀察。

衛生局昨日進一步公佈本澳第四十四宗新冠肺炎確診者行蹤,這名男患者的妻兒早前亦已確診,三月二十五日之前一直留在英國溫切斯特家中,其否認曾到當地醫療機構及接觸過有呼吸道症狀人士,患者一家三口與另外三名親友,於三月二十六日由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到香港,他乘搭國泰航空CX250航班,座位為22K,二十七日下午抵達澳門,並乘坐政府包車經港珠澳大橋回澳和入住御龍酒店醫學觀察。

其妻子及兒子於三月三十一日的鼻咽拭子檢測樣本結果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男患者於同日亦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而送往臨時醫學隔離中心進行醫學觀察,其於三月三十一日及四月一日的兩次鼻咽拭子檢測樣本結果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均呈陰性,直至四月二日出現咽痛及咳嗽、三日晚上出現發熱伴全身酸痛,於昨日(五日)其鼻咽拭子檢測樣本結果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男患者將入住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住院治療,目前情況一般。

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這名男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有三名同行的家人和當天(三月二十六日)乘坐航班的前後兩排乘客,一般接觸者是航班上的其他乘客,三名同行家人已在臨時隔離中心醫學觀察。梁亦好呼籲同機人士聯絡應變協調中心,以評估風險及跟進後續工作。

應變協調中心不排除任何更有效的治療方案.jpg

男子繼妻兒後確診

英回澳三親友隔離

Read more

澳大米庫存充足 貨源多供應穩定

本澳大米存量充足.jpg 經濟局瞭解大米庫存.jpeg

澳門大米庫存充足

貨源多供應穩定

【本報訊】疫情之下,超市偶然會出現大米產品「被掃空」的情況。經濟局表示,因近日清明節假期,有部份超市的大米暫時未能補充。但強調本澳大米倉儲充足,現存大米約一百一十萬公斤,而本澳大米市場有不同貨源可作補充,內地也有足夠大米配額供澳,來貨穩定。經濟局再次呼籲市民勿過量採購,避免造成浪費和擾亂市場供求。

經濟局前日與多間大米供應商代表舉行會議,了解大米的供應狀況。各供應商表示目前大米供應穩定及充足,而且會透過各種不同途徑加大採購。此外,內地有足夠大米配額供澳以填補空缺,市民對食米的需求得到充份保障。

根據供應商提供的資料顯示,本澳現存大米約一百一十萬公斤,未來數週也將約有五十萬公斤運抵澳門,供應商亦將持續進行採購。本澳市場亦有不同貨源可作補充,如增加柬埔寨大米的採購。同時,國家商務部亦表示對本澳大米的供應作全力支持,確保內地供澳大米穩定,並在有需要時可加大對澳門的出口,保障本澳大米總體供應量。

現時,各區零售商持續正常補充貨物,個別大米供應商因疫情人手緊張及需求增加的關係,在配送方面需要一定時間。而個別超市大米的缺貨情況,隨?配送工作的進行,將很快得到補充上架,滿足市民購買的需要。

此外,由於全球多地受到疫情的影響,生產包裝和運費成本都有一定的上升,以及美元匯率波動都對貨品進口價格帶來一定影響。經濟局及消費者委員會持續巡查,確保糧油、鮮活和冷凍食品,以及百貨用品等的供應正常,零售市場維持有序運作。

經濟局與大米供應商代表舉行會議.jpeg

Read more

帶津培訓第二輪課程 八百額本月中下旬推

【本報訊】本澳新一期總體失業率升至百份之一點九,因應疫情的發展對居民的就業造成影響,勞工局以「帶津培訓」方式開展的「技能提升及就業培訓計劃」,首輪課程已有序開課,授課情況理想。勞工局預計於四月中下旬推出下一輪課程,約八百個學額,有關課程訊息將適時公佈。

勞工局表示,為緩解本澳居民的就業需求,持續為受影響的人士進行就業轉介,務求快速進行配對,安排面試,冀能協助居民盡快投入職場。自一月一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期間,已有合共約七百人透過局方的就業轉介服務成功獲得企業聘用,當中首三位的行業包括建築業、運輸業及零售業,有關的轉介工作仍持續進行。

因應疫情的發展對居民的就業造成影響,勞工局以「帶津培訓」方式開展的「技能提升及就業培訓計劃」,各項課程已陸續於四月上旬有序開課,授課情況理想,參與者均希望能學得一技之長,以便為日後再次投入職場做好準備。

局方十分重視居民對計劃的需求,將按防疫指引的要求,陸續加推其他範疇的各項課程,如餐飲、運輸、設施維護等,預計於四月中下旬推出下一輪課程,約八百個學額,有關課程訊息將適時公佈。

此外,勞工局於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三日期間,分別為導遊、旅遊巴司機及零售業從業員舉辦九場就業專題講座,共有二百零八人出席。講座為相關從業員提供局方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課程的資訊、相關職位空缺的招聘訊息以及面試技巧等,並為有就業需要的人士提供轉介服務及即場為與會者提供求職登記。

勞工局重申,保障本澳居民持續及優先就業是局方進行就業支援的原則,局方會在平衡人資供需的情況下,穩定本澳居民就業及企業營商的環境。

「帶津培訓」課程有序開展.jpg

帶津培訓第二輪課程

八百額本月中下旬推

次階段「帶津培訓」料四月中下旬推出.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