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元特別醫療補貼_今可用使用期限一年

六百元特別醫療補貼

今可用使用期限一年

【本報訊】特區政府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推出「醫療補貼特別計劃」,今日起向合資格澳門居民發放多一次六百澳門元的醫療補貼,計劃以電子醫療券方式發放,使用期限為一年。

衛生局表示,「醫療補貼特別計劃」於六月一日?動,是項計劃旨在發揮疫情後紓緩居民醫療開支,亦讓業界可於疫情後改善經營環境,有助促進本澳公私營醫療體系平衡發展。計劃以電子醫療券方式發放,使用期限為一年,即最遲須於二零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使用;受益人可持有效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到已加入二零二零年度醫療補貼計劃的醫療人員執業場所就診,透過醫療券系統繳付診金。

衛生局稱,「醫療補貼特別計劃」維持可移轉醫療券予合資格的父、母、子、女和配偶,使用方法與「二零二零年度醫療補貼計劃」一致。另外,居民欲了解醫療券結餘,可透過自助服務機查詢或於自助服務機登記手機號碼後,透過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查閱。

Read more

萬八初小明日復課擬暑假接海外生回

逾萬名小學四至六年級高小教育階段於上周一復課,明日亦有一萬八千名小一至小三年級初小學生復課。多所小學嚴遵教局復課指引,做好各項準備。

教青局在復課前的星期六,安排近七百名跨境學生在珠海完成核檢,令小四至小六學生可順利通關返學。教青局負責人在高小復課日到多間學校視察情況,當日共有一萬六千名小四至小六學生復課,包括全部跨境學童都能按時過關,首天復課情況順利。教青局表示會繼續與學校保持溝通,並會與教育團體開會,總結經驗確保今周小一至小三復課順暢。

高小復課首日,氣象局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教局按機制宣佈中、小學教育下午停課。期間多間學校的小幼友善措施及延展班照常,校園仍然開放,讓學生留在校內,待至安全才離開。教青局總結復課情況表示,現時有七至八成中學會把本學年延至七月下旬結束,小學則仍在統計。教局相信學校會適當調整評核方式,綜合評估學生學習成績。

高小及幼小陸續復課,各校在停課期間定期安排人員消毒清潔校園。學校在接到復課指引後,各自安排教師在復課前進行演習並召開會議。有學校根據政府指引在復課前進行多次預演。包括錯開復課學生與友善措施學生回校的時間,並加強巡視校園。

有學校推出清潔指引,公共設施必需每日至少以一比一百漂白水稀釋液清洗兩次,並按使用頻率增加清洗次數;學習及活動場所每日至少兩次清潔消毒。所有餐飲用具在清洗乾淨,並用消毒碗櫃消毒後才使用。學生午睡環境及物品每日至少兩次清潔消毒。

明日將有一萬八千名初小學生復課,教局已提早與家長、各部門協作,準備好各項工作務求讓復課流程順暢。跨境學童接受核酸檢測的工作也十分順暢,但有部份家長提早四、五小時已到達檢測現場,珠海有關方面即時加派人手處理,現已增至九間醫院可作安排檢測。

至於滯留海外無法回澳復課的學童,教青局已向各校發出指引要求彈性處理合理缺勤,並會提供網絡授課、遙距課程及學生回澳後將補回評核等,確保學生不受影響。

另外,暑假將至,政府預計在六月中下旬,推出協助海外學生回澳的措施,有關措施需要與鄰近地區磋商。

三月三十一日開始,政府停止派出專車前往香港機場接載澳門居民回澳後,仍有部份澳門居民提出希望能夠回澳的要求。但在四月起除了澳門停止專車接載行動後,大部份海外國際航班亦已停航,所以海外居民回澳是相當困難。

對於希望回澳的居民,危機辦以個案形式提供協助,例如提供資訊、建議等。期間亦成功協助部份人士從日本、澳洲、美國等國家回澳,但歸程屬非常轉折。現時有四百多名學生希望回澳,估計在六月中下旬學年結束時回澳的學生最多。政府會先做好醫學觀察酒店及醫療機構的準備,計劃由外地返澳人士都需要進行十四日醫學觀察,尤其在高發地區返澳人士,更會被直接送入醫學觀察酒店。這次或不一定會以包機形式協助海外的澳門居民回澳,旅局仍在磋商具體細節和操作。

高小學生上周開始復課

萬八初小明日復課擬暑假接海外生回

多所小學嚴遵當局復課指引

Read more

暴雨本澳多處變澤國 跌大石山泥傾瀉無傷 錄得二百多毫米雨量

【本報訊】受惡劣天氣影響,本澳昨日清晨開始連場暴雨,雷電交加。氣象局發出暴雨警告信號逾七小時,錄得最少二百一十毫米雨量,多處地方出現水浸,部份地區水深及小腿,不少停泊路邊的電單車遭殃;漁翁街及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分別有山泥傾瀉及大石跌落,幸無人受傷。氣象局預料今日仍有驟雨及雷暴。

氣象局昨日清晨五時五十分發出暴雨警告信號,隨後雨勢持續增強,雷電交加,至早上約七時,低窪地區如內港、新橋、台山等地開始水浸,範圍其後進一步擴大至新馬路、慕拉士大馬路、氹仔黑橋街等,水位不斷上升,多處迅即變成澤國,居民踄水而行,新橋及新馬路水深及小腿,內港不少店舖連忙拉動防水閘等“救急”措施,亦有內港的蔬菜店水浸後如常“浸住營業”;渡船街附近的電單車停泊區,高峰時水浸至半個車肽,亦有電單車疑被水浪跌浸在水中。

暴雨期間,受水浸影響的地方有臨時交通措施,警員忙於疏導。早上約十時許,一塊約一點五米乘一點五米的大石,從山坡上跌落,撞毀相連的士多鳥拜斯大馬路某督課中心天井的石牆,幸無人受傷。早上十一時許,自來水公司內的山坡位置亦有面積約十米乘四米的山泥傾瀉。兩宗事故無人受傷,消防及工務局接報到場,經檢查現場已無危險。

氣象局稱,受一股不穩定的偏南氣流影響,本澳凌晨開始出現大驟雨和雷暴,雨勢主要集中於澳門半島,截至昨日中午十二時,澳門區澳門污水處理廠站錄得約二百一十毫米雨量,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站錄得約一百九十七毫米,大炮台站約一百七十四毫米,氹仔東亞運氣象站約一百五十九毫米,大潭山氣象站約一百三十八 毫米,九澳站約一百二十五毫米。 雨勢於中午過後開始減弱,雷暴警告下午四時十五分取消。

市政署解釋,因昨日強降雨時間持續,即時啟動暴雨應變機制,派員巡查人員於各雨水泵房及開啟水泵。新橋、台山、內港及氹仔舊城區相繼出現水浸現象,其中台山超過一百八十毫米降雨。因海潮高度達二點一米,減了雨水渠的排洪能力;新橋區的林茂新舊雨水泵房,共五個雨水泵全部開啟,但由於雨勢持續,大量雨水經涵箱渠流入泵房;至於關閘區,由於涵箱渠出口的雨水泵房尚未完工,只能緊急利用臨時水泵協助排洪,令位處上游的台山李寶椿街一帶的雨水排放較慢,區內水浸水位較高及水退時間較長。

Read more

幼兒及特殊教育確定不回校復課

四類人士可網上預約核酸檢測

教青局上周與教育團體代表定期舉行會面,商討疫情停課及復課的各項工作。教青局局長老柏生率教青局領導主管,與兩教育團體代表就學校復課至今累積的經驗進行總結,為明日的小一至小三年級復課作更充分的準備,並積極探討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的安排。

教局已確定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本學年不回校復課,學校可通過“友善措施”繼續提供照顧服務。商談學校可彈性安排幼兒三年級的學生於七月內特定時間回校事宜,學校可安排讓幼兒能與同學、老師見面或舉行簡單的大合照等活動。各教育階段的結業或畢業典禮,學校可以在遵守相關防疫要求,因應場地的可容納人數等前提下繼續進行,倘場地未能容納家長觀禮,可改以視頻等方式進行。謝師活動可簡化和改變形式,但須遵守衛生防疫指引。

根據教青局資料,截至五月二十六日,在七月下旬結束學年的高中佔比百份之九十一點三、初中佔比百份之八十七點二、小學百份之七十八。

此外,教青局亦向與會代表介紹本澳學額的未來發展趨勢。為解決短期會出現的學額緊張,學校有需要充分發揮免費教育制度每班人數的規模。同時,雙方探討了教學人員的公積金“對沖”事宜。教青局表示,將會在本學年內盡快推出有關的指引。

出席會議的中華教育會及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代表均表示,會持續確保各階段的復課暢順,並會積極配合教青局制訂的指引,完善學校公積金制度,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額。

另外,部份學生在復課後出現不適應的情況,中華教育會表示,希望教師和家長多留意學生的情緒問題,年幼的學生因停課多月,或會不適應,以及出現不良情緒反應。教育會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繼續為居民提供心理輔導平台,向學校和師生提供更多的心理輔導服務,幫助有需要的師生和家長處理情緒問題;並建議學校的教學進度不宜太快,課程宜鬆不宜緊。

幼兒及特殊教育確定不回校復課

Read more

四類人士可網約核酸檢測現階段暫未明確通關時間

四類人士(即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十八歲或以下人士、持殘疾證及持有特殊病患護理證人士),於上周起可於網上預約核酸檢測時間,可選擇到氹仔碼頭檢查站,服務時間為早上十時至下午七時;亦可到山頂醫院病毒核酸檢查站作核檢,即原兒童綜合評估中心的地點,服務時間為每日早上九時至下午五時。

衛局指出病毒核酸檢測服務已開通網上電子支付系統,市民可使用澳門銀包(MPAY)支付,衛局亦正與其它機構溝通,將逐步開放其它支付方式,有消息會公佈。

衛局會為一些有需要入院的人士做核酸檢測,考慮可能有長者或殘疾人士前往氹仔碼頭檢查站不方便,因此新增山頂醫院病毒核酸檢查站讓他們選擇。有關措施公佈前已評估會否造成人流聚集、醫護人手是否可承擔等,目前氹仔碼頭檢查站核檢工作是由第三方機構處理,原本在氹仔碼頭檢查站工作的醫護團隊會回到山頂醫院病毒核酸檢查站工作,只是工作環境變換,並不會影響工作效率。

至於粵港澳三地商討放寬檢疫措施,山頂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表示,三地放寬檢疫措施會令人員流動更加便捷,是大家的共同期望。但相信三地政府磋商和考慮各種政策時,首要考慮放寬措施會否令風險提升,考慮疫情亦是多因素,市民仍要有耐心,希望有關目的盡快達到,但三地需要磋商溝通。

羅奕龍指,落實放寬出入境限制措施需視乎很多因素,例如與香港和珠海市政府溝通,當解除或放鬆防疫措施時,則要小心留意疫情會否“反彈”,若落實放寬出入境措施,政府會盡快公佈,但現階段未有明確和具體的時間表恢復正常通關。

另外,衛局將會研究其它地方相關口罩指引的變更,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回應表示,其它地方有相關的指引,但均是人流較稀少的地方,而且確保人與人之間有足夠距離,是可以不需要戴口罩,澳門將制定的指引都會按此方向去做。

初步考慮如果人與人之間距離足夠,人煙較稀少,或者在戶外的話,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但具體怎樣才算人煙稀少會再詳細研究,政府會從易於執行及可操作方向改變相關指引,指引的初步構思方向會清晰列明市民在什麼情境下須戴口罩、什麼情境下不用戴口罩。

四類人士可網約核酸檢測現階段暫未明確通關時間

Read more

馬有禮肯定援助款項計劃起重要支援作用

馬有禮肯定援助款項計劃起重要支援作用

【本報訊】特區政府於昨日(五月三十一日)就《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舉行記者會,公佈計劃具體細節。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對計劃表示支持,並認為計劃能為疫情下受影響的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帶來及時雨,為首輪疫情經援措施有針對地進行深化及補其不足,對「保就業、穩經濟、保民生」起到重要的支援作用。

馬有禮表示,今次計劃涉款近六十七億,預計受惠僱員約二十七萬四千人、受惠自由職業者約七千人,以及受惠商號經營者約三萬八千間,可見受惠範圍廣,且訂立清晰標準,如報稅義務、各項援助款項不得兼收,體現公平性及合理運用公帑,也避免引起社會爭議。政府設網上專頁,提供行政法規、常見問題、簡易圖文包及發放安排等各類資訊,以及發放安排上受益人母須主動申請便能按時收到援助款,充分體現政府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是便民便商的做法,值得肯定。

馬有禮認為,計劃裏有例外規定,針對未有稅務申報的僱員,但能提交證據核實確與企業存在僱傭關係,是聆聽社會意見後而採取接地氣的做法,起到補漏拾遺的作用。與此同時,中總呼籲商號盡己之力保員工就業,以及要履行恆常報稅義務。此外,馬有禮冀受助者也要發揮自強不息的精神,保持信心和沉著應戰的心態,以全面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馬有禮指出,隨著疫情緩和,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防控工作,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以免前功盡棄;另一方面,逐步放寬粵港澳三地居民往來限制,符合當前社會環境,也是人心所向,這有利三地加快復工復產,以及推進社會經濟回復正軌。

馬有禮表示,旅遊服務出口佔本澳GDP比重近八成,作為內需的本地市場只佔兩成多,雖然政府已分別推出包括今次援助款項計劃在內的兩輪疫情經援措施,成效需要肯定的同時,亦看到內需市場只能撐得一時,特別是坊間認為消費卡已花掉逾半,商戶對六月生意未能看好,此際開放內地自由行,對穩住本澳經濟基本盤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Read more

瘟疫影響逾八千人失業_企業若減薪須報勞工局

【本報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澳失業率持續上升,二月至四月本澳居民失業率較一月至三月上升零點二個百份點至百份之三點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按照勞工局數據顯示,現時失業人士約有八千七百人,當中有一千九百人被解僱,其他屬離職。勞局提供轉介一千多個職位,包括建築業、零售業等。

李偉農指,勞局轉介逾千個崗位中有七百個屬建築業。隨著政府工程陸續開展,希望有需要的人士做好轉行準備。李偉農又提到,建築業是屬於高收入且高技術行業,並非鼓勵大家全部轉去建築業。

另外亦有例如保安、酒店房務或餐飲等屬於本地人不太願意做的工作,但他認為現時面對艱難環境,不如找一份長期工作才能細水長流,希望大家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困難。李偉農指,勞局未來將提供一萬個新的培訓崗位,以及提供更多就業培訓,為更多在職人士作提昇技能,為本澳作為旅遊城市的經濟復甦做好準備。

疫情期間有企業要求僱員放無薪假,李偉農指,企業若要減薪,須向勞工局報備方可生效,而無薪假則是僱主與僱員在自願情況下協定,若員工感到被剝削,可向勞局求助。他又希望社會各界在疫情下可以換位思考,僱員有困難時僱主同樣亦有困難。他形容“你點對人、人點對你!”相信在互相支持下,可以更團結。

瘟疫影響逾八千人失業 企業若減薪須報勞工局

Read more

疑食店晚膳發生爭執_兩女客人遭胸襲掌摑_涉案色狼就擒一在逃

拾消費卡澳門通據己有

兩外僱涉拾遺不報被捕

【本報訊】兩名內地男女外僱涉拾遺不報,分別掠走他人的消費卡及澳門通卡使用,被治安警拘捕,起回贓物。

被捕兩名內地外僱均三十多歲;涉拾遺不報送交檢察院處理。

首宗案件的事主,日前在氹仔埃武拉街附近遺失銀包,未幾發現銀包內的消費卡同日被人使用,於是報警求助,報稱連卡及銀包財物損失四千元。治安警調查,翻查案發地點附近店舖的閉路電視,發現涉案從事外賣的男外僱犯案。經分析鎖定目標,稍後在氹仔布拉格街附近將其拘捕,其承認犯案。

另一宗案件,一名男事主早前到治安警局報失其一張澳門通卡,且發現當天及翌日,該卡多次在本澳各區被人使用。警方透過消費記錄的店舖監察系統和“天眼”,鎖定目標及截獲涉案的女外僱,其承認犯案及使用過該卡。

警方正進一步調查該兩宗案件。

疑食店晚膳發生爭執

兩女客人遭胸襲掌摑

涉案色狼就擒一在逃

【本報訊】兩名男子涉在黑沙環馬路某食店用膳期間,與兩名女食客爭執後出手胸襲及掌摑對方。治安警接報拘捕其中一名色狼,其聲稱醉酒犯案,現正追緝在逃男友人的下落。

被捕男子姓方,年約五十多歲,本澳居民;涉傷人、性騷擾罪送交檢察院處理。

今年初,兩名二十多歲的本澳女子(事主)在上述的食店用膳,期間疑與涉案的男子爭執,他隨即發難,用雙手推該兩女的胸部及摑面,遇襲兩女事主受驚立即離開。未幾,兩女事主在黑沙環馬路附近,重遇涉案男子及其一名男友人,今次該名男友人乘機用手胸襲其中一名女事主,女事主忍受不了,決定報警。

治安警經調查鎖定目標,日前傳召之前在食店胸襲的男子,其聲稱飲醉酒犯案。警方正追緝在逃男友人的下落。

Read more

民青會籲多管齊下共建無煙環境

民青會籲多管齊下共建無煙環境

【本報訊】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年五月三十一日為“世界無煙日”,今年主題為“保護青少年免受煙草業操縱,並防止他們使用煙草和尼古丁”。民眾青年會副理事長、中醫生王名江表示,關注青少年健康發展,是特區政府重要的施政內容,呼籲社會從多渠道共同為青年身心健康構築無煙網。

王名江引述衛生局指出,吸煙是本澳可預防的主要死因,也是引起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吸煙者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並會對呼吸道、胃腸道造成危害,以及增加癌症及糖尿病風險,對婦女會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而胎兒及兒童吸入二手煙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他指出,根據二零一九年本澳人口吸煙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十五歲及以上人口的吸煙率由二零一一年的百分之十六點九,下降至一九年百分之十一點二,但現時有部份青少年已由吸食傳統香煙轉向無煙煙草、水煙或電子煙,而不少商人為吸引青少年吸食,會在香煙中加入各種調味劑,令青少年減低防範意識;另外,網購平台流行,亦令購買香煙的渠道增加,令青少年更容易可以購買到不同類型的香煙。

王名江建議,為提升吸食成本,政府應盡快研究提高煙草稅,並要求香煙包裝必需印上煙害警示,加強向青少年灌輸煙草危害訊息;另外,在現時禁煙範圍的基礎上,未來應擴展至行人道禁煙,減少二手煙對行人的危害;同時,建議當局應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建立違規舉報渠道,加強部門執法力度;並透過持續加強宣傳,與學校及家長聯動,以不同方式向青少年及學生們宣導煙草禍害的嚴重性,從多渠道共同為青少年建立無煙環境。

Read more

民建聯各區聯動關注暴雨影響

【本報訊】昨日因暴雨影響導致本澳大部份地區出現水浸,多區道路需實施封路措施,至昨午才完全解封,暴雨期間先後發生山泥倒塌及有督課中心石牆被大石跌落撞毀。民眾建澳聯盟黑沙環、東北、筷子基、三盞燈、內港、新口岸及離島等各區服務處,昨日早上分別接獲多宗與暴雨及水浸有關的求助個案,主要涉及學童停課、道路交通、商戶經營等問題。

民建聯副理事長許龍通表示,本澳東北區過去較少受暴雨影響出現水浸,但該區人口稠密,暴雨對上下班交通繁忙時段影響尤為嚴重。昨日所見,慕拉士往友誼大馬路方向路段因水浸關係,導致人車出行均受到嚴重影響;有黑沙環區民眾反映,祐漢公園兒童遊樂區每逢雨天便會出現積水情況,路人需繞道而行及容易引起安全隱患,他促請當局關注及完善上述問題。

民建聯副理事長施麗君、常務理事莫超群引述義字街商戶反映,店舖雖已安裝防水閘,但以往只在颱風天才會水浸,沒料到今次暴雨亦出現。由於沒有使用防水閘,早上返回店舖時發現水位高度至小腿一半,牆身和貨物均浸濕,損失慘重。另有台山區民眾反映,自區內道路整治後,水浸情況較以往嚴重,渠道去水速度感覺較以往慢,期望當局加強渠道疏通。

民建聯表示,近日每逢暴雨天氣均出現水浸情況,尤其低窪地區影響更為嚴重,不少商戶受排水口倒灌及雨水湧入等雙重水浸現象,促請政府抓緊各個治水工程的進度,並加強渠道疏理,減少對居民及商戶的影響。同時,呼籲尚未安裝防浸設備的商戶可了解及申請“中小企業安裝防浸升降台資助計劃”及“中小企業安裝防洪門及水泵資助計劃”,做好自身防浸措施,以避免不必要損失。

該會認為,近年惡劣天氣頻繁,政府應持續加強各類預防工作的宣傳力度,同時做好治水、防水與疏水工作;民眾及商戶亦應提高警覺性,即使只是預報下雨,但仍須做好防浸措施,以免造成經濟損失,甚至引起人身安全的風險。

民建聯各區聯動關注暴雨影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