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古城,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一共包括大研古城、束河古鎮、白沙古鎮三個部分。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西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等景點。麗江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作為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麗江古城建築總體佈局到工程,古城的建築融合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具納西族獨特風采。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複製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佈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佈局經絡設置有著曲、幽、窄、達的風格。麗江古城的格局是自發性的形成坐西北朝東南的朝向形式。
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佈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
麗江古城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是麗江旅遊遊客們一定要去拍照留念的地方。大水車位於麗江古城玉河廣場旁,有人說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人水車。水車又稱孔明車,相傳為漢靈帝時畢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逐步推廣使用,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並且可以用來舂米磨面等。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位於古城獅子山東麓,始建於元代,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占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臟所在。
麗江古城即是以四方街發起來的,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四周店鋪客棧環繞,沿街逐層外延的稠密而又開放的格局,古老的集市就這樣孕育了城市最初的形狀,這與中國傳統的四四方方的井字形街道是不是一樣的。這裡四周青山,壩內碧野,泉水縈回,形同碧玉大硯,故名「大研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