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古城,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一共包括大研古城、束河古鎮、白沙古鎮三個部分。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西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等景點。麗江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作為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麗江古城建築總體佈局到工程,古城的建築融合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具納西族獨特風采。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複製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佈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佈局經絡設置有著曲、幽、窄、達的風格。麗江古城的格局是自發性的形成坐西北朝東南的朝向形式。

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佈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

麗江古城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是麗江旅遊遊客們一定要去拍照留念的地方。大水車位於麗江古城玉河廣場旁,有人說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人水車。水車又稱孔明車,相傳為漢靈帝時畢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逐步推廣使用,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並且可以用來舂米磨面等。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位於古城獅子山東麓,始建於元代,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占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臟所在。

麗江古城即是以四方街發起來的,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四周店鋪客棧環繞,沿街逐層外延的稠密而又開放的格局,古老的集市就這樣孕育了城市最初的形狀,這與中國傳統的四四方方的井字形街道是不是一樣的。這裡四周青山,壩內碧野,泉水縈回,形同碧玉大硯,故名「大研古城」。

Read more

英國一直覬覦澳門欲取得殖民權

週二8月18日是中英關閘炮戰的180周年,這件事封塵百多年,甚至至今瞭解事件始未的人不多,但是在現今西方列強圍堵中國的背景,情況就如當年晚清政府被西方列強欺壓相若,唯一不同是現今中國經已強大,可以向列強說不,甚至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筆者在此回顧中英炮戰的始末及發展,讓大家銘記歷史的教訓。

先說當時的時代背景,英國自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對葡萄牙人租占下的澳門覬覦不斷,從1623年至1840年間曾發生十餘起英人圖佔澳門事件,但每次都不成功。由於鴉片販賣的關係,英國一直多番被清政府排擠,包括禁止進入廣州,於是英國商人就將澳門作為借居地。當期時,英國人在澳門的活動包括四方面:

(一)宗教活動。英國倫敦教等新教(基督教)在澳門作為基地,再伸展入廣東內地傳教,這些宗教活動一般都以醫療和教育作為包裝。

(二)軍士補給停留。由1742年開始,英國的軍艦就到澳門附近遊弋或進行補給,18-19世紀是英國確立海上稱霸的時代,英國的軍艦在中國南海一帶展開大規模對與英交戰國如法國、西班牙、荷蘭、美國等展開攻擊行動,澳門作為廣州的外島,首當其衝地受到英軍的騷擾,其中最重的事件發生在1808年8月,英國海軍炮轟澳門,當時葡萄牙駐澳門總督及市政官聯合清兵抵抗英國侵略,令澳門不至落入英國手上。

(三)英國官員的度假地。由於澳門是清廷唯一允許外國人居住的地方,因為這特殊政治地位,英國來華官員的首站和末站都是澳門,而且英國官員及商人被清政府驅逐都會到澳門暫居,故澳門成為了英國官員及商人的第二個家。

(四)英國利用澳門進行走私活動。當時英國對華的貿易主要是鴉片,英商在廣州進行合法的鴉片販賣,但因為稅率及中間抽成的比率高,因此在澳門及伶仃洋一帶進行走私鴉片及白銀,並且販賣俗稱「豬仔」的華工。

中英關閘炮戰是林則徐禁煙而引發起的其中一次中英衝突,但與其他衝突不同之處,是此次發生的地點在澳門,當時是屬於清政府和葡萄牙共同管治的地方,其中涉及了葡萄牙反應,關係微妙。

清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走私活動,英國商人是最大的鴉片走私商,曾極力反對交出,林則徐於是禁止國民向抵抗的外國商人售賣水和糧食,外國商人才被迫交出鴉片。林則徐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這為鴉片戰爭拉開了序幕。

林則徐和英商之間的衝突不斷加溫,一個月後(1839年7月7日)在香港九龍尖沙咀發生了林維喜事件,事因數名喝醉的英國水手和一名叫林維喜的華人發生衝突,林維喜遭毆打至死。當時中方要求英方交出嫌兇,按大清律例審判。但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以治外權在英船上召開海上法庭審判的案件,並將嫌兇輕判。事件令中英衝突加劇,並因此而引發了幾場「鴉片戰爭」的前哨戰——「九龍山海戰」、「穿鼻海戰」及「官湧之戰」,這裡筆者不作細描,以上的小型戰爭,中方取得了勝利,林則徐向朝廷報告「七戰七捷」,戰果令到當時一直受到列強壓抑的清廷士兵一遍歡騰。英方在屢敗之下曾要求在澳門的葡萄牙殖民政府派兵支援,但遭到葡萄牙殖民政府以中立角色為由拒絕蹚這渾水。 (本系列待續)

林則徐虎間銷煙的圖畫(互聯網圖片)

Read more

糯米治木蝨

廣東人愛吃是眾所週知的,在粵語中亦有不少俗語與食物有關,例如糯米治木蝨,正正就是講述一個「偷吃」兒媳婦與「孤寒」家婆的故事。說故事前,我們要先瞭解一下,糯米治木蝨的意思,其實此話的原句應為「糯米治木蝨,一物降一物」,即是喻意萬物相生相克。

至於糯米真能治木蝨?其實糯米乃米糧,殊非藥物,何以可治木蝨?但糯米煮熟冷卻乾涸後十分硬。早年,鄉間建造炮樓碉堡,沒有「紅毛泥屎」(混凝土),便用煮熟了的糯米拌灰泥建造,果然堅固,槍炮亦難以摧毀。民間便以此原理,用煮熟糯米,填塞木板隙縫窿罅,把木蝨封殺。

但為何這個簡單的原理會用在婆媳關係上?話說舊時村裡有一個非常吝惜的農婦家裡娶了個既機靈又能幹的兒媳婦,雖然新媳婦起早摸黑地辛勤勞作,但婆婆就是不給她吃飽。

一天,婆婆說要到女兒家走一趟,婆婆出門後,餓到慌了神的媳婦也顧不得婆婆的各種訓誡,翻箱倒櫃尋找能吃的東西,終於找到了婆婆存放糯米的地方,取了半升出來,怎麼也不會想到,剛剛把熱氣騰騰的糯米飯盛到碗里,婆婆突然回來了,媳婦情急之下只好把飯拿回自己的房裡,又想婆婆要是進到房裡看見了就不得了了,乾脆把飯藏到席子底下。

婆婆的鼻子也十分靈敏,自然能聞到家裡的飯香,覺察到媳婦的「不軌」,又不見媳婦在廳堂、廚房,明顯是躲在自己的房間回避婆婆。婆婆直接闖進房間用雙眼四處搜索,倒沒有發現什麼,不過眼尖的婆婆看到媳婦的床頭草席好像有點拱起,就走到床邊說:「看起來地是掃的蠻乾淨的,待我看看床上有沒有灰塵。」媳婦反應過來,席子就被掀起來了。婆婆怒不可竭訓斥媳婦說:「你怎麼把糯米飯放到席子底下?」本來沒話可答的媳婦這時候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急中生智且和顏悅色地回答說:「婆婆,因為我的床上發現木蝨 ,你應該曉得『口水治狗,糯米飯治木蝨 』吧?我娘家的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治倒了床上的木蝨 。」

這話真把婆婆給難住了,她想罵還是不罵媳婦偷煮糯米飯呢?說不定媳婦的話真有道理,其娘家或許都是這樣治木蝨的。罵吧,應許會顯得自己孤陋寡聞;不罵雖然心不甘,但可以讓媳婦覺得自己也是見多識廣,並能給媳婦一個順水人情。於是說:「『口水治狗蝨,糯米飯治木蝨,一物降一物』,就是不知道家嫂這麼新的床鋪都惹上了木蝨,我才問一下。」

聽到婆婆放過自己,媳婦即刻應口說:「婆婆如果沒別的事我就出去打掃了。」一場婆媳風波就這樣過去了。後來此事傳開後,「糯米治木蝨,一物降一物」就成為大家的口頭禪。

糯米煮熟冷卻後會變硬(互聯網圖片)

Read more

粵港澳大灣區之香港歷史(四)

香港發展成現今的國際大都市,其最重要的一個節點就是「開埠」。在香港開埠前,可以說是一個地瘠山多、水源缺乏的小漁村,確實難以想像能夠發展成現今的規模。

講起香港開埠,當然要提起中國的屈辱史,即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敗給英國,而被逼打開國門,甚至割地賠款,而戰敗後,清廷與歐美國家所簽訂的《南京條約》就把香港島割讓給予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即如今我們所說的英國。

1841年1月,香港開埠,香港島正式成為大英殖民地,成為大英繼印度後在遠東的一個新據點,在19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成為轉口和貿易重鎮。往後基於受大英統治,避開了清末的腐敗和近代中國的政治不穩,成功由華南邊陲的一個小漁村蛻變成為國際城市,並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擔當中國與世界的連接橋梁,影響中國後來推行改革開放發展毗鄰香港的深圳,推動中國經濟現代化。

但發展需要資源,英國於1841年正式殖民香港島後,即宣佈香港為自由港,不斷沒收原居民的土地,當時的英國商人,包括鴉片商販,逐漸將香港建立成與東方自由貿易的樞紐。美國的鴉片商販及銀行家亦有到香港參與跟中國華南即廣東福建台灣一帶的貿易,而華中一帶的貿易則主要經上海進行。

其實對於英國來說,當時香港之割讓是一項令人不悅之戰利品,這是一塊「細小、荒蕪、不衛生、無價值」及「比非洲的塞拉利昂更差,因為更不衛生,而且離英國更遠」。英國比較想得到舟山群島及台灣等屬於「具價值」之戰利品,而非這個在地圖上指不到位置的岩石小島。

而香港分成三階段割讓和租借予英國,分別是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 (今界限街以南) 和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 (今界限街與深圳河之間的土地及島嶼)。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是東亞少數港闊水深的天然良港,具有戰略價值。自1841年1月26日開埠以來,維多利亞港經過多次填海及改造。香港隨著時代和國際形勢導致之形勢改變,地位更是漸漸加強,與新加坡成為印度以外,最重要的英國殖民地,對世界的影響不小。

在1899年英軍接收新界時,對比香港島的現代化和商業化城市,新界是一個相對落後和傳統的農業社會。新界原居民和各氏族對英國將要租借新界大感不滿,紛紛組織武力反抗英軍的接管,雙方爆發激烈戰爭。雖然鄉紳瞭解到英國兵力強大,但他們仍奮力戰鬥到底。同年4月16日,港督卜力派軍艦駛往吐露港並炮轟海岸,一番激戰後英國終控制新界,並舉行升旗儀式,正式接管,原居民則傷亡慘重。

(本系列待續)

粵港澳大灣區之香港歷史(四)

Read more

特首聽取民防部門匯報_指示做好應對颱風工作

特首聽取民防部門匯報 指示做好應對颱風工作

【本報訊】颱風“海高斯”吹襲本澳期間,行政長官賀一誠前往民防行動中心,聽取民防架構成員匯報應對”海高斯”的工作部署,並指示架構成員要做好應對颱風的各項工作。

本澳前(十八)日晚上十一時三十分懸掛八號颱風訊號,民防行動中心亦於當晚八時三十分啟動運作。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民防行動中心內認真聽取了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警察總局局長、民防中心聯合行動指揮官梁文昌及民防架構各部門領導的工作匯報,了解目前各部門工作及市面的情況。

賀一誠表示,颱風“海高斯”雖然來得比較急,但各部門應對颱風有一定的經驗,且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安排比較到位。由於風向狀況,市民可能存有僥倖的心態,對撤離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他又指出,颱風加上天文大潮,須設法將水浸對安全的威脅降到最低。從下午開始,各部門已經協助低窪地區的居民撤離。他稱,明白到有些市民不願意撤離,但是有關部門要持續關注有關情況,想方設法進行撤離行動,保障市民安全。其它市面上工作安排也要實事求是,靈活機動去處理。

行政長官又特別關心到供水及供電的安全,他指示相關部門做好工作,盡力確保颱風期間供水供電的安全。衛生部門也準備了充足人手應付突如其來的情況。

Read more

準備充足

颱風“海高斯”來勢洶洶,雖然未算正面吹襲本澳,但最接近時距澳只有二十公里左右,帶來十號風球的強勁風力,發出的咆哮聲令人從睡夢中驚醒,玻璃窗震動得就快要爆裂似的,又一次顯示出大自然的威力,可見天災的可怕。“海高斯”的平均風力去到一百多公里,最高陣風更超過二百公里,強過“山竹”,僅次於“天鴿”,有多利害,望著窗外應可感覺到,看見市面樹木倒塌,連根拔起,地盤圍板被吹得一塌糊塗,更知其威力。

不過已是石屎森林的澳門,強風並非最大威脅,當然破壞多少也會有,但最叫人擔心的是颱風引起的風暴潮。單是聽到“海高斯”這個名字便不自覺地聯想到水浸有多高。氣象局一早就發出黃色風暴潮警告,並隨著颱風逐漸迫近及路徑變化,改發十號風球時,風暴潮的警告級別已去到紅色,預測低窪地區會出現嚴重水浸,水位高度介乎一點五米至二點五米之間。幸運的是“海高斯”匆匆掠過,水浸並不算嚴重,未至於造成大破壞。

有過“天鴿”風災一役,其實大家對颱風來襲或風暴潮已有心理準備,諸如商戶在風暴來臨前便安裝好防水閘門,各行各業在政府呼籲和預警之下做好防風工作,民防部門亦一早進入戒備狀態,四周圍巡邏廣播,並啟動低窪地區撤離疏散計劃,有過多次演習和不斷宣傳,市民也相當配合,令整體民防工作有序和順暢進行。在經驗的累積下,由風前疏渠及清運垃圾,到風後加快市面恢復,均看出政府部門有下過苦工,且準備充足。

山草

Read more

民防工作見效果_黃少澤高度讚賞

【本報訊】有過嚴重風災經驗,民防部門做足準備應對颱風“海高斯”。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今次經驗和應對效果是自“山竹”風災以來,民防架構各部門應對颱風的濃縮成功典範,成果來之不易,是各部門努力的成果,他對各民防架構的領導及前線同事表達高度讚賞。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今次颱風“來得快、去得快”,對民防中心的應對工作更困難,但氣象局的精準預測,各部門在極短時間內充分準備好,主動開展新聞發佈,提前宣傳做好呼籲,高效疏散撤離,應急處理和善後,各步驟都有板有眼,表現民防中心各架構領導及前線人員極強的責任心、高度的專業精神及以民為本的服務意識,將受傷和損失減至最低程度,取得非常好的應對效果,獲得市民充分肯定。他對各民防架構的領導及前線同事表達高度讚賞,並代表行政長官對大家表達衷心感謝。

黃少澤認為,今次經驗和應對效果是自“山竹”風災以來,民防架構各部門應對颱風的濃縮成功典範,成果來之不易,是各部門努力的成果,值得總結和推廣。

他又稱,雖然今次的工作不錯,但不可以說是十全十美。每次民防事件都有突發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形容是全新的事件,要從零開始。他勉勵民防架構總結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希望下次做得更好。

另外,黃少澤又主動提及梁文昌將於九月十五日卸任民防架構聯合行動指揮官的職務,並特別感謝他。

民防工作見效果 黃少澤高度讚賞

Read more

內港灣仔客船服務今起恢復航班營運

內港灣仔客船服務今起恢復航班營運

【本報訊】澳門內港往返珠海灣仔的海上客運航線今日起恢復營運,海事及水務局早前已協調相關部門及單位就復航作好準備,局方昨日亦與船公司在颱風後進行了排查,確認客船、躉船和內港碼頭的設施基本沒有受損。

復航後,內港客運碼頭的通關時間為早上七時至晚上十時,今日內港往灣仔的首班船將於上午七時十分開出。復航首十四天,客船的班期為每小時一班,其後按實際情況逐步調整航班密度。

因應灣仔航線復航,海事局已聯同海關、治安警察局、衛生局及船公司協調出入境流程及分流之安排,在碼頭內設立轉碼區供市民辦理有關手續;同時按照衛生局的指引,對船員入境作出協調。為了方便公眾進行「澳門健康碼」及轉碼等操作,局方已協調在碼頭內及船上張貼相關資訊,並要求船公司在船上作出轉碼資訊的廣播,盡量協助乘客在登船前完成有關轉碼程序。

此外,海事局亦要求船公司、碼頭清潔、保安的外判公司加強碼頭內公共設施和船隻的清潔消毒。同時,所有客船的乘客在航程期間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否則船公司有權拒絕乘客上船。通關人士需持有現行政策下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海事局提醒有關人士務必在出行前做好「澳門健康碼」及「粵康碼通關憑證」的轉換操作,確保通關暢順。

Read more

「海高斯」來勢洶洶_掛十號風球逾兩小時_撤離二千七人十五傷

【本報訊】風力僅次於“天鴿”的颱風“海高斯”來個急轉彎兼來勢洶洶,最近時集結本澳西南約二十公里。氣象局昨日凌晨懸掛十號風球兩個半小時,同時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第四級),內港一帶水浸深近一米,低窪地區逾二千七百名居民撤離,十五名居民受傷,有汽車被吹落岸灘。隨著“海高斯”昨清晨登陸珠海,本澳逐漸恢復正常。

“海高斯”步步迫近,氣象局前晚深夜懸掛八號風球後,繼續採取較北的路徑移動,風力進一步加強,同時“海高斯”的級數“升呢”為“颱風級”。局方昨日凌晨二時半改掛九號風球,至凌晨五時改掛十號風球,西灣大橋下層隧道關閉,半小時後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第四級)。清晨六時,“海高斯”集結在本澳西南約二十公里,連接珠澳所有陸路口岸同時關閉。

風暴下市面橫風橫雨,前線人員忙於執勤,內港一帶水浸,高峰時水深近一米,有人冒風出街,踄水而行,亦有行經車輛“死火”。當局前晚開始啟動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合共疏散近三千四百戶(逾二千七百名居民)到安全地點。市面多處發生塌樹,塌簷篷,雜物及垃圾隨處飛,窗戶跌落街,不少居民在家中都感受到“樓震”及強風吹打窗戶的聲音。有人即時聯想起二零一七年“天鴿”襲澳情況,在心中祈求不要斷水斷電。而西灣消防局對開有數部私家車被強風吹落岸灘,行人路亦有輕型貨車被吹至翻側,路氹有酒店外牆被吹至剝落。除陸路外,航空交通亦需暫停。澳電原本計劃關閉部份電房電力,暫停對低窪地區一帶供電,以防水浸浸壞機器時,令續後影響更大,不過幸好今次水浸情況不算嚴重,最終沒有“斷電”。

隨著“海高斯”清晨約六時登陸珠海金灣區並移入內陸,逐漸遠離本澳,風力開始緩和,水浸水位下降,居民均鬆一口氣。昨早七時半改掛八號風球,十一時半改掛三號風球及取消所有風暴潮警告,下午三時半取消所有風球。當局加派人員進行清障工作,本澳交通及口岸逐步恢復正常,下午有不少居民排隊搭巴士上班。

氣象局表示,十號風球生效兩個半小時,錄得“海高斯”最高十分鐘平均風力為每小時一百三十八公里,超過十號風球風力(十號風球風力為一百一十公里/小時或以上),最高陣風為每小時二百一十公里,屬強烈陣風,“海高斯”風力強度僅次於“天鴿”,強於“山竹”。八號東北風球提升至十號風球期間,黑沙環區風力顯著。

民防行動中心表示,颱風期間避險中心及緊急疏散停留點,共接收一百九十二人入住,其中本澳居民九十三人,九十九名旅客。該中心求助熱線共接獲九十九宗查詢,內容涉及通關或行車查詢等。此外,中心共錄得二百二十七宗事故報告。衛生局及鏡湖醫院共處理十五名因颱風而受傷的男女,屬不同程度割傷及擦傷,傷者情況良好。

「海高斯」來勢洶洶

掛十號風球逾兩小時

撤離二千七人十五傷

Read more

政府呼籲商號做好準備_防範颱風水浸避免損失

【本報訊】經濟局及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人員昨日到內港一帶商戶派發宣傳單張,提醒企業特別是位處低窪地區的商戶,應及早做好防風防洪防浸的準備工作及預防措施,有備無患,以免造成貨物及設備損失。消委會提醒商號必需清楚及準確標示商品及服務的價格,同時,呼籲商號切勿因颱風抬高商品及服務的價格,影響消費者的權益。

為做好預防工作,已安裝防浸設備的商戶,應檢查防洪門閘板和配件是否齊全,熟習防洪門的安拆步驟,以及查看水泵或防浸升降台是否正常運作,另需注意風暴之後的維護工作。如有疑問,應儘快向所屬的工程公司或供應商了解,做好準備,以策萬全。

勞工事務局提醒,倘企業需要員工於八號或以上風球期間上班工作,除要為員工另外購買相關勞工保險外,亦需對員工上下班及工作期間作出適當的安排。如企業具有條件,應考慮提供專車接送、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和地方等,以確保僱員的工作安全和體恤僱員的辛勞工作,勞資雙方互諒互讓。

勞工局稱,承建商在颱風和惡劣天氣來臨前,應為建築工地做妥預防措施,尤其是預防棚架和起重機械的下墮和倒塌。而在颱風和惡劣天氣過後工地復工前,必須全面巡視和檢查工地及對相關機械、棚架、電力設備等作出安全檢查,確保工友在安全環境下進行施工。

另外,消費者如在颱風懸掛前後期間發現有商號抬價,或食肆沒有按價目表收費等侵權行為,可透過消委會報料熱線,以文字及照片等方式提供資料,消委會收到消費者的報料後,會儘快瞭解實況,如屬懷疑違法違規行為即轉相關權限部門調查。

政府呼籲商號做好準備 防範颱風水浸避免損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