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出門招風雨,市政署最近頻頻見報,先有餵食流浪動物風波,由於司長對於會觸犯遺棄罪的法律觀點都有所保留,在輿論之下,市政署隨即轉呔,話經過進一步法律分析,認為餵食流浪動物和遺棄動物兩者不能劃上等號。究竟是對法律一知半解,還是對餵食流浪動物的行為感討厭,才衝口而出?相信大家心裡有數。一不離二,市政署轄下郊外設施洗手台,最近因為雲石飾面剝落,嚴重砸傷市民腳趾,事主話要保留追究責任和賠償的權利。
市政署去年正式成立,前身是民政總署,顧名思義,其負責的工作與市民息息相關,嚴格而言,市政署各項施政離不開大小的民生事務,一旦出問題,必定引起關注。尤其在疫情之下,經濟活動減少,眾人焦點自然落在周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本,故市政署更需要貼近民情,以民為本,做好市內康文、環境、食品、衛生的管理。市政署職能繁多,市面大小鎖事都要顧及,平常日子又要通渠,又要剪草淋花,過時過節又得裝設燈飾,忙中有錯,不足為奇。
近日,設於南灣的中秋免型燈飾便被踢爆懷疑老翻,更有指外國設計者會追究侵權,若事件屬實,供應商是否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待市政署跟進,但驗收時理應察覺出問題,而非後知後覺,對帶有設計成份的產品亳不敏感,剛得裝好又要拆掉,成為笑話。其實,以上問題更多的是粗心大意,要是換成食安問題,可能就出大事,有幸這方面的工作,市政署算是做足功課。的確只要管理得宜,很多事情都可避免,否則怎會稱作市政署管理委員會,當中監管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草
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