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店燃氣洩漏探測器當局冀立法強制安裝

食店燃氣洩漏探測器當局冀立法強制安裝

【本報訊】飲食場所燃氣安全管理受關注。中區社諮會引述當局稱,本年首八個月,共有二百七十一宗違規個案,當中涉及非法安裝爐具和存放過量燃料等。目前本澳約有二百八十多間飲食場所已安裝氣體洩漏探測器,當局希望未來能透過修法強制食店安裝探測器。

消防局與市政署昨日到中區社諮會介紹飲食場所燃氣爐具規管及燃料安全管理的情況。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張淑玲會後引述當局表示,當局已向經營一段時間的食店發出約一千零五十次配置氣體洩漏探測器的建議,當中僅有一百零三間安裝,加上二零一八年至今新領牌營運的一百八十間食店安裝探測器,目前本澳約有二百八十多間飲食場所已安裝,當局希望未來能透過修法強制食店安裝探測器。

另外,截至上月底,本澳有二千二百五十四間飲食場所,當中使用電力煮食的場所呈上升趨勢,佔比六成八。張淑玲稱,市政署聯同消防局不定期巡查食店燃料安全,本年一月至八月,共有二百七十一宗違規個案,當中涉及非法安裝爐具和存放過量燃料等。

Read more

葡萄牙人首次訪華鳴炮致敬卻嚇壞廣州官民

本欄繼續講述葡萄牙人如何敲開中國鎖大門的歷史,上周講到葡萄牙和西班牙驅逐了穆斯林出境,結束長達七百多年穆斯林統治,認為受到了上帝的保佑,於是形成了宗教狂熱。葡萄牙領土受限於西班牙的領土包圍,無法從陸地上向外擴張,於是投奔怒海,發展海上探索,結果發現了新航線和非基督教領地。羅馬教宗為了獎賞葡萄牙發現非基督教領地的貢獻,於是將發現非基督教領地都歸葡萄牙所有。教宗此舉令西班牙看紅了眼,於是加入開發新大陸的行列,西班牙在起航前,為了保障發現的新大陸能和葡萄牙一樣納為己有,找來了教宗作為仲裁,教宗兩方不得失下,於是在新發現的殖民地圖上由北至南畫一條線,將地球分成一半,位於佛德角群島以西大約位於西經46°37’的南北經線,為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這條瓜分地球的線稱為「教皇子午線」,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按各自的方向在海上探索新大陸。

「教皇子午線」的劃分可以解釋了為何葡萄牙的殖民地多在非洲和印度,當然包括澳門亞洲和非洲這一邊,而西班牙的殖民就在北美一邊。最初,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各守規矩,後來兩國各自越線去到對方那一邊發展,三十年後又要第二次劃分「教皇子午線」,確定兩國殖民國勢力範圍,於是原屬西班牙一邊的南美洲的巴西成了葡萄牙殖民地,而原屬葡萄牙那一邊的菲律賓成了西班牙殖民地。

葡萄人以船堅炮利之下,在印度果阿和馬來亞等地取得了多個殖民地據點,當時,中國為明朝中晚期,眾所周知明朝自從洪武四年(1371年)之後,就一直實施海禁,以防止沿海反叛勢力私通倭寇,沿海居民都被要求遷離海岸,但是仍有不少迫於生活,又或者因為犯了罪而被迫出海維生的人,這當中以廣東及福建人為主,他們不少都在東南亞地區落地生根,並遊走在南海一帶成為亦盜亦商的海商,其生活和經營模式和葡萄牙人一樣。

1511年,葡萄牙人發動了對馬來王國(今馬來西亞)的進攻,僅一個月就滅掉了馬來王國,在當地建立據點,從此徹底控制了馬六甲航線。葡萄牙人從華裔海商口中得知明朝是《馬可波羅遊記》所形容那樣的富裕大國,其中,明朝出產的絲綢和瓷器,轉賣到歐洲市場都能取得暴利。葡萄牙人發現附近的國家,包括泰國和馬來王國每年都向明朝納貢,於是一心想和明朝開通正式的貿易。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葡萄牙人在泰國的商船引領下,第一次抵達珠江口岸要求上岸進行貿易,在遭到明朝政府拒絕後,隨即占領了珠江口的屯門島(即今香港屯門),葡萄人一如到其他地方一樣,在島上立下宣示葡萄牙領土「主權」的石碑。葡萄人返回馬六甲後,馬上將發現大明帝國的消息傳給國王。在里斯本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接到消息後相當興奮,於是親自下令組織一支船隊,並派出了歐洲歷史上第一位駐華大使皮雷斯前往中國。

1517年,這位歐洲歷史上第一位駐華大使的皮雷斯,連同在南洋找到的一名懂葡萄牙語名叫火者亞三的華僑翻譯,由艦隊護送抵達廣東珠江口,艦隊近廣州城外時,為了向當地朝廷表示敬意,於是向天鳴炮示意,一時之間,珠江口火光雷鳴。這突然其來的西洋艦隊無故放炮,驚動了當地官民,還好,當地官員見是外夷,不敢莽動。皮雷斯很識做,向當地官員送上見面禮,於是獲安排在廣州住下,其艦隊則退回屯門島,在島上建立了自己的據點,這非常符合葡萄牙人一貫的建立貿易據點的經營習慣,卻料不到為後來的衝突埋下了隱患。明朝官員一方面要求皮雷斯學習中國禮儀,另一方面等候朝廷回覆是否接見。

1520年1月皮雷斯和翻譯火者亞三前往南京陪都求見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當時朱厚照剛剛在江西平定了寧王叛亂,出於對夷人異域文化的好奇,力排大臣眾議允皮雷斯隨聖駕到北京。皮雷斯為了此行成功打開中葡貿易大門,於是下重本,賄賂朱厚照身邊的寵臣江彬幫忙說好話,果然,在江彬的唇舌之下,皮雷斯和朱厚照見面相當愉快,朱厚照收下皮雷斯送贈的禮物,並下令翻譯火者亞三教他說葡語,好和皮雷斯溝通,中葡兩國似乎在外交上開展了蜜月期。 (本系列下期再續)

Read more

粵港澳大灣區之香港歷史(十一)

上回談及時任英國首相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訪華,與鄧小平就香港回歸事項談判後,在人民大會堂前「摔跤」,她其後也坦言沒有想到鄧小平對香港的主權問題態度如此強硬。

其實中英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秘密磋商階段,從1982年9月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問題進行幾輪會談,主要是關於香港主權歸屬和駐軍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正式會談階段,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會談,主要是關於未來香港實行的制度、香港過渡時期的安排問題等。但在第一階段中,可謂是雙方一直處於膠著狀態,中英雙方起先態度強硬,鄧小平認為「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而英方針對香港的發展問題曾建議「以主權換治權」方案,談判非十分順利。

在1983年9月,坊間更傳出雙方談判破裂了,令到香港經濟大動盪,港幣大幅貶值,物價騰飛。不久,中英雙方談判被迫中止。9月10號,鄧小平會見了英國前首相希思,他說:「英國想用主權來換治權是行不通的,希望不要在治權問題上糾纏,不要搞成中國單方面發表聲明收回香港,而是要中英聯合聲明。」他讓希思轉告戴卓爾夫人,在香港問題是,應該採取明智的態度,不要把路走絕了。聽了鄧小平的口氣,戴卓爾夫人不得不仔細權衡利弊,她終於開始考慮轉變立場。10月14號,當時的英方談判代表柯利達從英國見完首相以後返回北京,他帶來了戴卓爾夫人給中國領導人的口信:可以在中國建議的基礎上,探討香港的持久性安排。這標註英方在香港問題作出讓步,其後在1984年,中英恢復談判,英國改變了策略。

恢復談判後,據當時的中方談判代表周南回憶,在談判中雙方並非次次都是板着臉吵架,有時候雙方也會互相表示友好,有時也會互相請吃飯。有一次,周南問英方談判代表伊文思:「大使閣下,你應該明白,在涉及主權的一系列問題上,中國方面不會做出讓步,對吧,那你為什麼還要不厭其煩的提出啊?你一提出來當然我們要駁斥了。」伊文思這樣回答:「你不知道啊,如果我們不提出來,我們怎麼知道一定會被你們反對。」

正是這樣你來我往,雙方中英雙方草簽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至此,歷時兩年,經過22輪磋商的中英談判終於有了圓滿的結果,對這個結果中方感到很滿意。周南回憶說:「英國方面的底牌被突破了,不得不做出讓步了,最後不得不接受中國的這個主張,全盤接受了。」

戴卓爾夫人也說:「這個結果非常好,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實際上,這說明了在談判的最後階段,英方認識到了中方的強硬立場,於是他們降低了自己的預期,所以後來才會有這樣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未完待續)

Read more

穩定收入

受到疫情影響,訪澳旅客插水式下滑,十一黃金周旅客迫爆本澳旅遊區的情景,在今年不復見。路通,人通,財通。雖然內地與澳門早已恢復通關,不過人流並未因此回升,經濟自然繼續低迷。即使特區政府為吸引旅客而推出消費回贈等優惠計劃,但效果並不明顯,未能扭轉頹勢,原因不是優惠欠缺吸引力,而是根本無太多旅客想來澳。經營旅客生意的商戶,眼見黃金周首幾天客流不達預期,早已不奢望這個檔期能夠做到起死回生作用。

經濟下行,疫情未退,收入雪上加霜,特區政府也大喊出現財政壓力,之前調撥的四百億元超額儲備已用得八八九九,能慳盡慳,但相信仍要動用多兩百億元才能捱過今年。好天收埋落雨柴,特區政府回歸以來庫房稱得上充裕,故有力在疫景之下抗衡,維持地區穩定。然而,經濟全面復甦之路漫長,揼水救市非長遠辦法,在抗疫常態化下,營商者更加要靈活變通,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期望雨過天青,大家能繼續打拼!

經濟轉弱,失業率升,民生保障顯得更為重要,特區政府現時正從保就業方面做功夫,希望市民能夠有穩定的生活。多年來,特區政府很著重民生方面的投放,就算庫房收入縮水,也強調不減民生開支,在財政充裕時,現金分享年年派,成了不少家庭既穩定又可觀的年度收入。不過明年會否延續卻打了個問號?特區政府需要在預算上從長計議。作為小市民,當然希望政府計得掂條數,否則經濟或比想像中更水深火熱。

山草

Read more

疫情影響郵票銷情_料全年減少三份一

疫情影響郵票銷情 料全年減少三份一

【本報訊】受疫情影響,郵電局今年的郵票銷情也變差。該局局長劉惠明稱,一些常規銷售、固定的集郵訂戶沒有大變化,主要減少的是當天往返本澳與香港或廣東的客戶,保守估算全年銷情同比減少三份之一。

另外,郵電局將在本月發行二款新郵品,分別以“愛護動物”及金庸小說為主題。新郵品“愛護動物”將在本週五的世界郵政日發行,為一套四枚郵票和一枚小型張,郵票為四種瀕臨絕種動物,東北豹、座頭鯨、玳瑁海龜和克羅斯河大猩猩,小型張則為爪哇犀牛和小頭鼠海豚,帶出保育瀕臨物種意識。

另一款以金庸小說為題的郵品將於本月三十日,發行一套四枚郵票和一枚小型張,分別有《射鵰英雄傳》或《書劍恩仇錄》人物等。劉惠明稱,由於涉及版權費用,發行量較少,若郵品受歡迎,不排除日後會用其它小說發行。

Read more

特區政府持續完善機制_加快科技產品結合發展

特區政府持續完善機制 加快科技產品結合發展

【本報訊】澳門特區政府昨日頒發“2020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經評審委員會審核後,今年有十六個項目獲科學技術獎,另有三十人獲研究生科技研發獎。行政長官代表、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將會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機制,加快形成“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發展模式,同時澳門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中被賦予重任,對澳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並期望澳門科技工作者把握機遇,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澳門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

李偉農表示,回歸以來,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澳門科技發展,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門在中藥質量研究、集成電路設計、智慧城市物聯網、月球與行星科學四個領域設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澳門的科技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亦致力推動本地的科研與科創,根據2000年制訂的《科學技術綱要法》,於2004年成立了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為澳門科技研發及創新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及適切的助力。此外,於2011年頒布《科學技術獎勵規章》,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澳門科技人員開展科研工作。

在上述基礎上,以及經過科技界這些年的努力,澳門科技可以說是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取得了進步。高等院校排名持續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斷湧現,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輩出,部份成果已嘗試轉化。總的來說,澳門已經有基礎、有平台、有團隊、有較好的成果。

科技是提升生產力的重要方式,為此,特區政府將會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機制,加快形成“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發展模式,讓科技在促進經濟適度多元、拉動經濟增長、革新企業營銷和管理模式,以及提質發展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為主軸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澳門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中被賦予重任,既要起到核心引擎作用,又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這對澳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期望澳門科技工作者把握機遇,進一步強化國家賦予的優勢,讓澳門的科技創新更上一層樓,並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澳門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

Read more

爛賭治安警串謀妻子_私吞賭客千萬元籌碼_連續搏殺一周後就擒

爛賭治安警串謀妻子

私吞賭客千萬元籌碼

連續搏殺一周後就擒

【本報訊】受疫情影響,現時本澳部份賭廳暫無法提供籌碼兌現服務。一名爛賭治安警知法犯法,借此機會串謀妻子訛稱“有路數”替賭客套現,騙取一千萬港元現金籌碼,連賭七日輸清被對方連番追數,償還近一百一十萬元後失聯。司警接報經調查,拘捕該對爛賭夫妻,正追查籌碼的下落。涉案警員亦被採取防範性停職措施。

被捕的男子姓陳,三十三歲,本澳居民,治安警員,二零零六年入職;其妻子姓趙,二十五歲,內地人,無業。涉相當巨額詐騙送交檢察院處理。案中兩名男事主分別二十八歲及三十一歲,本澳居民。

案情指,兩名男事主早前因工作關係認識多名賭客,至最近因受疫情影響,令本澳部份賭廳暫無法提供籌碼兌現,有賭客要求男事主協助將現金籌碼套現,事成可獲交易金額的百份之七作報酬,兩名男事主認為有錢賺,隨即答允合作搵錢。今年八月底,男事主透過他人介紹認識涉案的陳姓警員,對方稱“有路數”協助將賭廳的現金籌碼套現,經商議,陳某事成獲交易額百份之六作報酬,男事主賺百份之一的差價。今年八至九月,陳某已多次成功替賭客套現合共約二千萬港元,每次交易約數百萬元,均在一周內完成。

至上月七日,男事主再找陳某幫手,給予他十個面值一百萬的港元現金碼。詎料陳某與其妻子趙女“出蠱惑”,訛稱兩至三日內會套現。約一星期後,涉案的夫妻無兌現承諾,被男事主追問始告知連賭七日輸清,擾攘一輪始肯還款一百零八萬元,其後更失聯“走尾數”。

司警接報調查鎖定目標,前日趙女經關閘離境時將其拘捕,翌(六日)日在台山某單位拘捕陳某,兩夫妻均否認犯案及拒絕合作。警方正追查有關籌碼的下落,案件有待跟進。

治安警稱,將對涉案警員提起紀律程序,並對其採取防範性停職措施。該局重申,必定會依法嚴正處理,絕不姑息,全力配合司法機關調查。

Read more

澳門創科中心公司_特區政府全面退股

澳門創科中心公司 特區政府全面退股

【本報訊】政府檢視對公共資本企業監管的制度,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主任陳海帆表示,預計明年會有草案以及做好諮詢,而今屆政府已從「澳門創新科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退股,在審視過程中,即使全資擁有,若認為無意義,便會考慮在短期內關閉企業,把職能轉移至相關職能部門,現正準備對另一間公司撤股。

澳門創新科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二零零一年,特區政府持有百份之十五股份。陳海帆昨日出席活動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政府已於澳門創新科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退股。政府決定退股主因是考慮到無需投資在相關企業,她又指沒有必要保留的企業政府會撤股。

陳海帆指出,政府會審視公共資本企業設立目的,在審視過程中,若認為即使全資擁有亦無意義,便會考慮在短期內關閉企業,把職能轉移至相關職能部門,現正準備對另一間公司撤股。

陳海帆又稱,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經審視各公共資本企業帳目及資產負債表後,無發現違規情況。現時正檢視對公共資本企業監管的制度,會盡快做好專門為公共資本企業而設的法律制度,立法進度方面現時正進行第一步工作,預計明年會有草案以及做好諮詢,但未必能趕在立法會換屆前完成。

Read more

澳大研究中心辦座談會_探討多元產業區域發展

澳大研究中心辦座談會 探討多元產業區域發展

【本報訊】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昨(7)日舉行“澳門城巿總體規劃系列座談會:多元產業及區域發展”專場。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就澳門特區《城巿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下稱《草案》)的多元產業、產學研、商業及工業用地、區域發展等議題提出建議,他們均認為澳門總體規劃應在產業發展等方面有更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座談會由澳大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主持。

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講座教授、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一濤表示,澳門的中醫藥研發已達世界級水平,可從上游的“研發平台”、中游的“產品轉化及質量註冊”、下游的“澳門智造”三方面,配合總體規劃中的用地或分區作出發展,透過區域合作利用橫琴澳門小規模轉化的中醫藥產業成果以中規模生產,為國際化市場的大概模生產做準備。澳大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主任徐建華關注多元產業的問題,他認為除了總體規劃中提到的會展、金融等新產業外,教育產業化似乎也是澳門的一個可行方向,然而,如果要發展教育產業,需注意法律制度、基礎配套乃至人口居住等的規劃問題。澳大人文學院副教授李麗菁認為,語言翻譯在澳門產業多元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澳門是一個多元語言之地,有天然的歷史和現狀優勢,在“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下,會展翻譯、虛擬會議、教育產業等方面都可加入到總體規劃的考慮當中。

澳大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提到,澳門總體規劃應與第12/2013號法律《城巿規劃法》、第234/2018號行政長官批示《關於編製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體規劃草案事宜》法律為出發點,尤其是批示提到澳門總體規劃需“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與美麗家園’為策略主軸”。此外,他表示在今年新冠肺炎的疫情之下,旅遊業是受影響最大、復甦最慢的行業,需要思考其會否出現一些根本性變化,從而對總體規劃構成影響,例如旅遊產業會影響人口數目與人口流動,而這正是總體規劃中重要的考慮因素與預測基礎。澳大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馮學能亦關注現時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認為政府可能要思考這是否一個推出《草案》的好時機,並要考慮《草案》與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的配合程度。他指出在總體規劃中,可思考社區中的衛星賭場、外僱居住園區、海洋經濟發展、遊艇旅遊是否適合澳門等問題。此外,他認為跨部門委員會中欠缺教青局的參與,不利總體規劃中青少年發展和教育問題的考量。

澳大旅遊及綜合度假村研究中心主任蕭志成注意到在《草案》中,宜居社區與商業、旅遊娛樂區有較為明顯的劃分,然而,在現實上澳門很多旅遊資源如聖安多尼堂區、歷史城區、康公夜巿等又座落於澳門半島,不少建議被規劃為“居住區”的區域亦為現時的旅遊區,在規劃上有很多不相配的地方。他亦表示,對澳門半島的系統性規劃會是最具挑戰性的一環,必須對舊區更新和現有業權問題(源於葡萄牙法制)提出更具體的建議。澳大工商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李振國認為,總體規劃提出了一個較為宏觀的願景,但必須下落到一些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方向和措施當中,例如多元產業涵蓋哪些目標產業、新興產業如金融和海洋經濟等所需的土地面積和發展方向、是否設立金融園區和興建主題公園等。此外,他認為應對跨境人流數據及跨境合作模式作出探討,以切合將來發展需要。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關鋒肯定總體規劃對微型經濟體如澳門的社會發展的正面作用。然而,他認為《草案》有相當多的概念性指標(如門戶形象、一河兩岸合作軸帶等),但欠缺相對具體可供分析的細節。他表示有限的土地應該最大限度從事經濟活動,產業升級與產業多元不一定完全依賴土地,其他政策、法規和行業特色更為重要。政府與民間宜投放更多精力思考產業發展的方向,將土地對經濟發展的使用保留一定的彈性為上策,盡量優化基礎設施如水電供應、資訊科技等以配合高附加值行業。

澳大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認為,澳門總體規劃除了要考慮土地利用的問題外,需要在法律法規、公共基礎建設的配套上作出配合,方能達到《草案》上所說的把澳門建設成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巿的目標。澳大澳門研究中心客席副教授吳玫認為,在區域合作方面,澳門與橫琴可高度配合,她認為橫琴依託高效的規劃,設施和生活便捷,智能科技融入生活,環保方面亦有不錯成果,可利用其優勢與澳門的優勢如國際化的網絡和視野、一國兩制的社會基礎等結合,在總體規劃上加以互聯互補。澳大科技學院副教授黃承發認同區域合作的重要性,需加強青年人對大灣區的認知、進行專業資格互認、打破法律壁壘。此外,他表示便捷的跨境交通如輕軌無縫接駁、單牌車通行等對澳門多元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缺乏經濟誘因、缺乏生產線(大灣區合作)、缺乏創新創業氛圍等是澳門多元產業發展的短板,並需有產品轉化成產業的支持與方法。

會上,學者們均表示需對《草案》中“原區就業、就學”的想法進行更多的探索,因為澳門面積太小,樓價亦高,且工商業和住宅分佈混合,要公司、學校或居民搬遷都有一定難度。“原區就業、就學”需要一個較為成熟的產業園區,方能較容易實現。澳大澳門研究中心已就澳門總體規劃《草案》舉行多個座談會,稍後將把座談會內容結集成意見書給相關部門參考。

Read more

政府計劃堆填區撥地_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

【本報訊】特區政府計劃在機場旁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內,撥出三萬平方米興建中央廚餘及油脂處理設施。有關的規劃條件圖草案今日 起收集意見。環保局早前表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將在明年中完成初步設計,有望於四年多內建好第一期設施,預計每天能處理二百噸工商廚餘。

按照規劃條件圖草案,經參照民航局意見,建築物包括天面上所有設施限高海拔五十三米,天台要作綠化處理,建築物周圍亦要作景觀處理,工程需呈交倘需的環評報告供環保局審核。

環保局早前表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將在明年中完成初步設計,有望於四年多內建好第一期設施,預計每天能處理二百噸工商廚餘,並將透過發酵廚餘,產生生物氣發電;若未來有條件收集更多廚餘,將會投入第二期設施建設,可處理的工商廚餘擴至現時每天產生的三百至四百噸廚餘。他又期望回收範圍日後可擴至家居廚餘。

政府計劃堆填區撥地 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