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園,右邊是園。是塔是橋,是寺是河,是詩是畫,是石徑是帆船是假山。」王蒙的《蘇州賦》開篇這樣形容蘇州,蘇州園林建築類型之多,在各種建築中可以號稱首屈一指。
蘇州園林的興起,緣於蘇州仕宦人士的「退隱文化」,暗合了古中國傳統士大夫審美情趣和人生寄託。他們或是官場失意厭倦了政治,或是躲避戰亂,或是受魏晉遺風的影響,他們隱居市井之間,建園築墅,做澤畔漁翁,領受清風明月,別有一番自在逍遙。
歷經風雨有過顯赫享過富貴,很多人也並不願真的選擇像陶淵明南山種豆,或是學習柳宗元空曠雪景中獨釣寒江。因此在車水馬龍的鬧市之中,用一道高牆圍起了一個靜謐幽美、迥異紅塵、宛如仙境的城市山林,倒是一個更更實際也照顧了士大夫歸隱田園情趣的選擇。
蘇州園林建築大體分為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五種類型,每種類型又有多種形式,變化多端。四面廳,四面設長窗,人在廳內能欣賞四周的景色。
亭是變化最多的建築,山巔、水際、路旁、林中,都能看到它。亭古樸又造型輕盈,周圍箬竹叢生,老樹數株,野趣橫生,使人感發懷古情思。最著名的亭是滄浪亭土山上的滄浪亭,亭中石柱上的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記敘了蘇舜欽四萬錢買下滄浪亭的歷史。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妄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
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瀰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
園內布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
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園林中遂常見沿池築一復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孤單。又可通過復廊上一百餘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面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是謂借景典範。
從滄浪亭看蘇州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