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政府施政報告,預期明年經濟復甦步伐仍較為緩慢,多數行業及中小企經營仍較艱難,穩經濟、保就業、保民生的壓力仍然較大。雖然特首強調,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應看到機遇和希望,但這一切都是看在疫情之後,而這一刻有多危險,會否因疫情變化而擴大和延長?實在叫人憂慮。特首就話,若經濟轉好,他希望企業和員工有決心同甘共苦,“捱埋一年半年”,可見復甦之路是漫長。
一年半年,雖為籠統的講法,但反映出政府心裡有數,只要捱過這一關,就能撥開雲霧見青天。目前政府心態應該不是太過悲觀,施政報告亦沒有提到需要推出第三輪疫情紓困措施,仍可繼續觀察,視乎疫情發展而定,這是打從心底覺得可捱得過,如非必要不會出手。施政報告也提及臨時性經濟刺激政策的負面性問題,將逐步顯現。正所謂長貧難顧,政府心知不斷泵水救市並非好辦法,始終要靠市場自身的復甦。
如何振興經濟,政府左度右度,旅客不足,自然希望市民來消費。明年現金分享額度維持不變,但派發方式似乎想變,施政報告尚未明確是否直接派錢,話要看社會意見,明顯希望大家用這筆錢來提升內需,換個方式齊齊泵水。若按照捱一年半載的說法,看來無此必要,如果經濟太差,更不該亂消費,相信市民應使還是會使,亦無可能日日買肉乾同杏仁餅!事實上,希望在人間,外國疫苗研發已去到尾聲,說不定半年內就有救星。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