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擋潮閘初步決定興建
驗證顯示可敵 級颱風
防洪牆工程計劃一併考慮
【本報訊】本澳防洪工程規劃備受關注,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內港擋潮閘數字仿真驗證報告初步結論正面,政府初步決定會做擋潮閘,至於興建費用和時間表,由於涉及跨境工程,需要透過區域合作,希望年底能透露更多細節。至於內港防洪牆工程大,存在不確定性,決定與擋潮閘一併考慮。
羅立文昨日在立法會口頭質詢會議上稱,仿真驗證報告初步結論正面,支持興建計劃。報告結論顯示,若本澳再遇一次類似 “天鴿”颱風,擋潮閘對內港一帶應可起到一定防護作用,但強調即使完成擋潮閘興建,也不能保證能抵擋任何天災,若未來有更強的颱風也難以保證所有地方都不水浸。
羅立文稱,政府初步決定會做擋潮閘,至於興建費用和時間表,由於涉及跨境工程,需要透過區域合作,希望今年底能透露更多細節。他又稱,內港防洪牆工程大,可能超支超時,工程風險較大,存在不確定性,決定與擋潮閘一併考慮。
羅立文表示,暫不考慮在司打口一帶及狗場興建蓄水池,並預計最遲於年底再研究新城區防洪提圍高度,而外港堤圍的最終設計高度會視乎 A區相關研究報告。
對於有意見建議於筷子基北灣建蓄水池,工務局局長陳寶霞表示,相關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北灣蓄水池無法解決新橋、三盞燈一帶排水問題,而狗場因為土地面積不大,結合工程造價及對周邊交通的影響,建蓄水池對解決水患亦沒有優勢,研究建議北區要改善排水網絡,新橋及三盞燈一帶則擴容渠網治水。
“天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