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街渠治標不治本
政府從基建解決水患
兩泵站明年招標動工
【本報訊】低窪地區常因暴雨引致水浸,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本澳渠網嚴重老化,雖然近年部份渠道施工擴容,但整體承載力不足,難以應付長時間的強降雨,導致水浸。持續疏導街渠是治標不治本,政府下定決心從城市基建開展整治工程。
張永春昨日受訪時表示,內港北雨水泵站在本月一日的持續暴雨中起到相當作用,緩解區內水浸情況,有助降低水浸高度,加快去水速度等,經評估認為是治水的可行方案。張永春稱,知悉工務部門已落實內港南、林茂北灣興建泵站,爭取今年內完成相關規劃,明年招標開展工程。
張永春指出,持續疏導街渠是治標不治本,應從城市基建方面想辦法,並下定決心開展相關整治工程,他希望市民能忍受未來工程時帶來的不便。他又表示,將針對非法排污制定相關行政法規,提升相應處罰及加快程序,並加強相關宣傳。
另外,市政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平常大會,多名委員關注水患、水浸等問題,期望特區政府積極協調各個部門,共同優化本澳排水系統,落實渠網升級,分階段整治水患。市政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鍾國榮表示,長久以來的水浸問題由不同原因形成,渠道老舊、胡亂接駁渠網、食肆非法排污等,難以單靠市政署的力量解決,建議特區政府積極協調各個部門,共同優化排水系統,落實渠網升級,分階段整治水患。
委員梁鴻細亦指出,水浸另一因素是建築工程的泥沙及食肆油污令管道淤塞,建議應修改《公共地方總規章》,加大罰則及提高相關部門的執罰權,如遇屢勸或屢罰不改的單位,應協調工務及環保部門勒令其停工整改。
委員林宇滔則表示,與颱風、風暴潮等可提前預測不同,暴雨僅能提前數小時預警。為此建議應將黑色暴雨警告納入民防機制,以利民防系統調動資源,並用各區廣播系統向受浸區域作警示。
爭取內港南和林茂北灣泵站明年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