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茂口岸九月八日啟用主力輔助分流關閘人潮
【本報訊】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定於九月八日下午三時正式開通啟用。特區政府表示,青茂口岸主要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自助通關模式,將實行二十四小時通關,通關承載力為每日約二十萬人次,通關後將進一步便利兩地人員跨境往來,有利分流關閘口岸的通關人潮。
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位於青洲何賢紳士大馬路及鴨涌馬路交界,三樓為離澳大堂,二樓為抵澳大堂。是繼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和新橫琴口岸後,又一個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的口岸。新的口岸距離關閘口岸約八百米,功能定位為輔助及分流關閘口岸人流,以自助通關為主,設有一百條合作快捷查驗通道(又稱合作自助查驗通道,出入境各五十條)及四條人工查驗通道(出入境各兩條),不設車輛通道。
特區政府稱,青茂口岸既是粵澳合作重點項目,亦是澳門重要民生工程。口岸將實行二十四小時通關,通關承載力為每日約二十萬人次,通關後將進一步便利兩地人員跨境往來。本澳居民和旅客如具條件使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自助通關系統,可選擇青茂口岸通關;市民、遊客及外僱人士請根據最新通關安排,合理規劃出行線路。
為配合粵澳新通道“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海關對出境人士的檢查流程作出調整,關檢工作提前在出境證件查驗手續前進行,出境旅客完成海關查驗後再辦理證件查驗手續。市民或旅客在出境時需先通過關檢區接受檢查,期間應持有合法的出入境證件,受檢人士須按海關人員指示接受檢查。市民或旅客通過關檢區後,再到合作查驗通道辦理出境手續,才視為完成整個出境流程。入境關檢方面則與現時的通關模式相同,即市民或旅客首先接受證件查驗,然後通過澳門海關入境關檢區域。
為了增加通關效率,減少與市民或旅客所攜帶物品的接觸,海關投入高科技關檢設備執行關檢工作,以非入侵方式對旅客及其行李進行檢查,運用智能審圖技術,提升通關便利水平。
衛生檢疫方面,將會採用和橫琴口岸相似的模式,在出境方接受體溫和輻射檢測外,在疫情期間,在通過自助閘機或人工櫃台接受出入境查驗後,須到衛生檢疫櫃台檢查健康碼和核酸檢測報告。由於出入境之間沒有緩衝地帶,為使出入境人士充分利用合作查驗的便利,出入境人士須確保持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陰性檢測報告,出境往珠海的人士須提早以澳門健康碼轉碼生成粵康碼通關憑證,而入境到澳門人士亦應提早以粵康碼通關憑證轉碼生成澳門健康碼。為減少在出入境大樓因網絡更換引起的上網問題,建議出入境人士在健康碼或通關憑證生成後截圖保存。
二零一二年五月粵澳兩地政府正式簽署《粵澳新通道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粵澳新通道項目在二零一七年四月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口岸。項目主體工程於二零一八年初正式動工,澳門邊檢大樓已於今年五月初完成建設。根據國務院批覆同意,並經粵澳兩地政府協商,定於九月八日下午三時正式開通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