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難免會會收到怨屈,哭訴無門,此刻就真的「冤過竇娥」,但竇娥是誰?佢究竟有何怨屈而令她的事蹟流傳千古?其實竇娥是出自元朝著名戲劇名家關漢卿的雜劇人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竇娥冤》。《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竇娥的民間故事,敍述她短暫的一生。
竇娥原名叫竇端雲,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還不起債,把她賣給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養媳,靠蔡家的資金上京赴考。但竇端雲嫁到到蔡家後更名為竇娥,但成婚僅兩年,丈夫就病死了,只剩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楚州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婆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張驢兒懷恨在心。
過幾天,蔡婆婆害病,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偷偷在湯裏下毒,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嘔吐,不想喝,讓給張老兒喝了,結果張老兒中毒身亡。
張驢兒毒死了自己父親卻把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楚州知府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背地裏被張驢兒用錢買通,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是她下毒。竇娥受盡百般拷打,還是不肯承認。楚州知府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面前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老,受不起這酷刑,只好含冤招認。貪官把竇娥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場處死。
之後便是該劇的重頭戲,被冤枉的竇娥在刑場上對天發誓,倘若自己是被人冤死的,死後便會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竇娥死後,這三件事果然一一應驗。
三年過去了,山陽縣赤地百里,顆粒無收,老百姓只得四處逃荒。大旱災驚動了朝廷,便派一名廉訪使到山陽訪察民情,審理積案。這位廉訪使正是當年上京趕考的竇天章。話說當年他科舉成名,也曾經回楚州找過端雲,可是街坊說蔡婆婆不知搬到了哪裡,他只能把對女兒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底。
她看見「毒死公公案」後,見到案犯竇娥19歲跟端雲一般大:有個叫婆婆姓蔡跟端雲的婆婆同姓;原告是張驢兒,竇娥像是他妻子。幾天後變夢到女兒報夢,要為自己申冤。
第二天,竇天章下令拘查有關人員,見面之後,認出蔡婆婆確實是自己從前的債主。一輪審完,他已弄清這蔡婆婆並沒有再嫁給張老兒,竇娥從未跟張驢兒成親,「後媽」也好,「公公」也罷,都不是真的,「毒死公公」的罪名本身就不成立。幾天後,又把賽盧醫從涿州抓了來。張驢兒和賽盧醫開始以為死無對證,什麼也不肯認罪。這時,兩人忽然緊張地盯著公堂右邊黑黑的地方,連連朝那邊叩頭。「不是我乾的,張驢兒逼著我要毒藥。」賽盧醫邊磕頭邊說。「竇娥饒命,饒命!」張驢兒嚇得一邊打著自己的耳光,一邊把經過情況統統招了出來。

《竇娥冤》劇照(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