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利息補貼援助兩項目今重新受申請

中小企利息補貼援助兩項目今重新受申請

【本報訊】因應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特區政府早前宣佈推出多項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 其中“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今日起重新接受申請,申請期為一年。“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申請條件亦臨時放寬為開業滿一年,實施期為一年。此外,“調整還款”臨時措施的申請期再度延長一年,措施適用於調整明年底前的還款。經科局表示,將全力加快各項申請審批,以進一步協助中小企資金周轉,減輕經營壓力。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表示,根據行政法規《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及行政長官批示,符合資格的澳門中小企業,如於今日起計十二個月內獲得澳門銀行批出一筆用於應對新冠疫情的貸款,可自今日起透過銀行申請利息補貼。貸款額上限為二百萬澳門元,補貼期最長為三年,年補貼率上限為四厘。申請期至明年十月二十六日結束。

申請條件還包括企業需由澳門居民經營或控股超過百份之五十、工作人數不超過一百人、於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或之前已於財政局申報開業、領有從事業務應具備的准照以及過往沒有獲批同一計劃。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可向銀行瞭解計劃內容。

同時,營業已滿一年且符合其它資格的中小企業自今日起,可向經科局提出“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申請,實施期為十二個月,即今年十月二十六日至明年十月二十六日。符合資格的中小企業主可透過網上提交或親臨經科局服務點遞交申請。

此外,“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臨時措施的申請期將再度延長一年,至二零二三年一月三十一日結束。有關措施適用於調整明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的還款,曾於去年及今年獲批調整還款的企業可以再度提出申請。為便民便商,企業更可申請同時調整兩期還款。但倘處於最後一期還款,或已被取消援助批給的企業,則不適用於有關措施。

“調整還款措施”允許正在償還 “中小企業援助計劃” 、 “青年創業援助計劃” 及 “‘天鴿’中小企業特別援助計劃” 貸款的中小企業,可向經科局申請將最近兩期的還款下調至每期一千元,餘欠款項將在餘下的還款期內平均攤還。

Read more

首日復課大致正常_防疫指引執行順利

首日復課大致正常 防疫指引執行順利

【本報訊】全澳中小幼學校昨日復課,有小學生表現雀躍,各校因應疫情加強防疫工作,學生進校前要申報健康碼,教職員須出示至少接種一劑新冠疫苗或七天內核檢陰性證明。教青局表示,目前教職員新冠疫苗接種率有八成左右,但仍在上升中,十二歲或以上學生接種率亦有四成多,跨境學生亦順利通關回校,防疫指引執行上問題不大,首日復課整體情況大致暢順。

本澳停課近一個月,昨日復課,不少學生提早出門,巴士按需求增加班次,疏導乘客。對於能夠回校上課,有小學生稱,疫情期間只能留在家裡學習,現在回校可以再見到同學很開心。有家長則擔心停課時間太長,子女未能即時適應上課節奏。

教青局代局長龔志明昨日上午到婦聯學校及菜農學校巡視復課情況,各校因應疫情加強防疫工作。龔志明稱,兩千名至三千名的跨境學童,早上已順利通關回校,首日復課整體情況暢順。除中小幼學校復課外,大部份的高等院校,昨日亦都恢復面授課程。龔志明稱,因內地疫情影響,少部份大專學生因通關問題,未能回澳上課。

對於所有教職員及高校學生進入校園須出示至少接種一劑新冠疫苗或七天內核檢陰性證明,龔志明稱,教職員新冠疫苗接種率非常理想,目前有八成左右,並繼續上升中,相信檢查核檢證明亦較易操作,執行上問題不大,教局會繼續與學校溝通實施情況。而學生接種率亦逐漸增加,十二歲或以上學生已有四成多接種。至於衛生局到校集體接種疫苗,早前由於疫情暫停,復課後會繼續提供有關服務。

龔志明又稱,教局已指示各學校做好網課和面授課程的銜接,得知不少學校會將測驗考試延後,或把測考範圍和內容適當調整。

婦聯學校校長助理呂綺穎表示,校方加強學生進校的防疫流程,家長須上載學生健康碼到智慧校園平台。復課首日的第一課,所有班級都須上健康教育和心理情緒輔導課。

菜農學校校長王國英表示,大部份學生都準時復課,但有個別跨境學生因核檢結果未上健康碼而未能回校,他期望打了兩劑疫苗的跨境學生能獲延長核檢有效期至七日,讓他們可集中精力於學業上。

Read more

衛生局視數據續研判需否打第三針加強劑

衛生局視數據續研判需否打第三針加強劑

【本報訊】目前本澳新冠疫苗接種率約為六成六,對於是否需要接種第三劑疫苗,衛生局表示,正觀察不同地方的數據和藥廠的研究,對於是否推行接種第三劑疫苗持開放態度,前提必須確保接種疫苗是有效和安全,需要視乎數據再作衡量,有決定時會公佈。

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引述世衛指引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該人士已接種了兩劑疫苗,但其抗體漸漸減少,需要接種第三劑疫苗作加強,使其防疫效果更理想;(二)是隨着疫苗的研究數據越來越多,發現有部份人士本身免疫力特別差,接種了兩劑疫苗,其抗體仍然不夠,需要隔一段時間接種第三劑疫苗。

梁亦好稱,正參考全球醫學及製造新冠疫苗藥廠數據,研判本澳是否需要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加強劑,包括研究針對的群眾及疫苗種類等。衛局強調,會持開放態度動態科學研判不同數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目前全澳疫苗接種率是約六成六,其中十二歲至十九歲人士的疫苗接種率是四成六。現時兩款疫苗均可提供予年滿十二歲或以上的青少年接種,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前往接種。

協調中心又稱,在學校復課後,與教青局和學校保持聯繫,繼續開展推廣疫苗接種工作;與此同時,上星期也開展對長者院舍的集體接種疫苗工作。

Read more

續命

因為疫情,本澳停課近一個月,轉眼間又是一個季節的交替。家長終於望到復課的一天,不過開心都來不及,煩惱隨之而來。由於天氣轉涼,學校準備換季,不少家長被殺過惜手不及,紛紛到店舖急忙購買冬季校服,排隊事少,買唔到校服就事大,家長心情可以理解。事實上,每逢學校轉季,總有家長反映買不齊合適的校服,不是無貨就是無碼。現今互聯網發達,供應商和學校可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溝通和合作,讓家長購買校服時更快捷方便。當然,家長預早準備也相當重要。

能夠回校上課已很不容易,一套校服便知變化何其大。順順利利完成一個學年,絕對是政府、學校、家長的心聲。然而,這無常的生活全因新冠病毒,疫情會如何發展下去?無人能知,每個人都在見步行步,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從前。停課,大不了網上授課,在家溫習,日子總能過。不過這樣下去,經濟可以撐多久?旅遊業、中小企又能否繼續捱下去。沒有旅客,經濟不振,居民收入減,亦會節制開支,單靠內需難以續命!

疫情無法長期穩定,口岸時開時關,即使有客到訪也是寥寥可數,看似有回升跡象,轉個頭來又跌落谷底。俗語云: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說對長遠仍抱有希望,但現時在這種今日不知明日事的情況下,難以叫人盤算規劃。特首就快要發表明年度施政報告,近日開始接見不同團體聽取意見,悉心雕琢報告。面對疫境,除了繼續嚴守防控,以及落實之前的施政工作外,對於解救現狀,冀政府能想出續命的良方妙策。

山草

Read more

父母運用REBT進行憤怒情緒管理五部曲

上篇說到小明因為玩手機不做作業引發了父子的衝突,如果你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又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運用REBT進行憤怒情緒管理五部曲

第一步:(A)確定觸發憤怒情緒的事件

首先我們要確定是什麼引起我們憤怒的引發事件,我們稱作A,也就是引發小明爸爸憤怒情緒的一些事件。在這裡A就是 “ 小明回家後長時間玩手機”,“小明不情願去做功課”,“小明抱怨和頂撞爸爸”,“小明氣呼呼回房用力關門聲”,即“小明玩手機不寫作業,還頂撞不聽話”,這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表一 觸發小明爸爸憤怒情緒的若干事件(A)

序號案例中的引發事件引發出小明父母的情緒

1小明回去不去寫作業不開心

2小明回家後長時間玩手機父母不耐煩

3小明不情願去做功課父母開始生氣

4小明抱怨和頂撞爸爸惱怒

5小明氣呼呼回房用力關門聲孩子憤怒

第二步:(B)找出自己的觀念和看法

就是你對A引發事件的想法。碰到一件引起情緒的事情,人自然在大腦中浮起一連串的想法,也就是很多父母自己對引發事件的解釋、想法和看法。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受到自己習慣性思維(預設想法,又被稱為自動翻譯機)的影響,自動去翻譯和詮釋孩子的行為背後的意義。因為我們對這些預設想法運用得十分熟練,面對事件A時會不假思索地就自動反應,我們不會懷疑它的正確性及真實性,也不會用心去檢視這些想法的內容,但是這些思想往往是一些非理性和不合理的信念。

在上述這個案例中,看見“小明回家後長時間玩手機”時候,小明爸爸的想法可能是:“他怎麼可以這麼懶呢?”, 又或者當“小明不情願去做功課”時,小明爸爸可能在想“他不聽我的話,就是想氣我!”,當“小明抱怨和頂撞爸爸”,小明爸爸的想法是“讓他不玩手機去寫作業還有錯嗎?”,在“小明氣呼呼回房間用力關門時” ,小明爸爸可能會想“他做錯了還敢生氣?他這個孩子現在都這樣子,那長大了還得了?”,一般我們意識到的大概就是這些直接的反應。

這還沒有完,我們的父母還會自然地繼續想下去,這時候對小明行為的解釋,假定他的動機,對父母的意義等等就開始出現。比如說,以“小明拖拖拉拉的行為就是故意不聽父母的話”,“玩手機就是不想讀書”等等來假定小明玩手機行為的動機,小明爸爸甚至認為小明的舉動是故意的,是有意氣自己的,是小明懶惰的表現等等。就這樣,小明玩手機的行為經過小明爸爸的大腦中翻譯機攪和幾次後就變了味道,最後把他的行為想成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過錯,玩手機和故意氣我、懶惰等的因果關係就這樣出來了!把孩子想得這麼可惡,做父母的要不憤怒都真的很難!

如果此時我們經過心平氣和的自我反省,從第二步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小明爸爸身上存在許多的不合理的看法,如表二所示。

表二 小明父母對小明玩手機不讀書事件的觀念和問題

序號小明父母對事件的觀念和看法信念的非理性維度

1他應該不要玩手機去寫作業絕對化要求

2他怎麼可以這麼懶呢?他人貶低

3他不聽我的話,就是想氣我!低挫折容忍度

4玩手機就是不想讀書以偏概全

5他做錯了還敢生氣?絕對化要求

6他這個孩子現在都這樣子,那長大了還得了?以偏概全

第三步:(C)瞭解這些看法帶來的情緒後果

這是由第一步的引發事件A加上第二步不合理的信念B引起的心情反應和結果。比如說,由“小明玩手機不寫作業”事件,加上小明爸爸認為“小明是故意氣我的”引起小明爸爸的憤怒情緒,一般來說,因為他人不符合自己期待會出現氣憤,在這裡小明就是因為不符合爸爸的期待導致小明爸爸出現憤怒。

這一步是要求我們發現在第二步中自己的想法導致什麼樣的不良情緒後果,即“這件事讓我如何”(這裡是小明爸爸的憤怒情緒),除此之外,還有這些不良情緒給你帶來的種種行為表現(如暴力傾向),甚至是身體上的不適(血壓高、眩暈等)。父母應該將自己經歷這件事之後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波動描述出來,明確自己現在的情緒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還是以上述案例說明,這是我們就會發現:“小明頂撞爸爸,可能讓爸爸在家裡威信落地,有點丟臉,讓爸爸感覺自己不會管教孩子,是個很沒用的人。”,小明爸爸可能會有的想法:“小明回房間大力關門,讓我非常震驚他竟敢如此對我,我非常生氣,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出了一個這麼不聽話的兒子,真是讓我後悔和悲傷。”

這時你會發現,這些想法可能就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的正常反應。我們一遇到問題,會自動用自己不合理的方式思考,因而引發不良情緒的產生。這時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以新的合理的方式換個角度去思考,及時從這裡阻斷不良情緒的持續發展。

表三 小明父母不合理的觀念和導致的情緒結果

序號小明父母對事件的觀念和看法引發的情緒

1玩手機會影響學習成績擔憂

2自己不會管教孩子,是個很沒用的人。憤怒

3他竟敢如此對我!生氣

4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出了一個這麼不聽話的兒子。悲傷

5小明越來越叛逆了,無法管教。恐懼

6這樣下去,長大了變成一個無用的人。憂鬱

第四步:(D)自我駁斥和質疑不合理的信念

這個過程是父母實施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時的關鍵。就是要系統化地質疑自己的假定,去學習挑戰自己想法及內容的真實性及功能性,其中包括那些沒有想到的,沒有考慮到的,應該想到的,最好能想到的想法,這是一些可以使我們心情轉化的想法。 例如,“小明玩手機可能是跟同學討論功課”,“小明頂撞我也許不是故意的”,“小明玩手機只是想輕鬆一下,不想現在做功課而已”。

首先在駁斥你的想法之前要先接受你已經產生的憤怒情緒。允許自己擁有的負面情緒像生氣,不需要否認或合理化自己的情緒。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實在不喜歡自己失控的行為。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我不生氣。畢竟我也是一個人,生氣也很正常。”

其次接受擁有這些負面情緒的你,我們雖然有這些不理想的負面情緒,但並不表示因為有這些情緒我們就是一個很糟糕的人。這只是證明我是一個平凡的人。

最後是不要將引發事件A糟糕化,當面對的人或者環境不如我們預期的時候,會傾向誇大這些不如意的悲慘程度,所以我們要學會換個角度去看問題,以一分為二的方式去看待不愉快的事件。

在上述這個案例中,父母就是將孩子玩手機妖魔化了,將玩手機和學習對立起來。其實,孩子玩手機,背後的原因很複雜,可能是壓力宣洩、逃避現實,也可能是尋找價值感、缺少陪伴……等等,如果父母並不瞭解這背後的動機和原因,只是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焦慮和憤怒,勢必引發孩子和家長的問題行為。

比如可以想一想孩子玩手機的必要性和好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總是強調孩子玩手機的危害性,過度放大了這個部分的影響,這很容易引發家長自己的憤怒情緒。

誠然,學習是一項辛苦的活動,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如果青少年過度的沉迷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很容易被手機上各種新奇的事件吸引,導致學習不用心,在學習上花費的精力自然有限,學習時間必然不能保證。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會下滑,加上受到家長的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路遊戲社交平臺中尋找慰藉,形成惡性循環,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可能導致孩子荒廢學業。

Read more

曾確診外國回澳居民_須示疫苗或痊癒證明

【本報訊】本澳現時仍禁止海外旅客入境。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現時從外國回澳的澳門居民需要出示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證明,對於未能出示證明且曾確診人士,於發病或首次新冠病毒檢測陽性至少兩個月後,並須取得新冠病毒肺炎痊癒證明才能入境。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從外國回澳的澳門居民需要出示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證明,而相關措施在十月七日實施後發現,有部份人士由於曾感染新冠病毒所以未能出示疫苗證明,為規範相關人士,因此,對曾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士,於發病或首次新冠病毒檢測陽性至少兩個月後並須取得新冠病毒肺炎痊癒證明。需強調的是,相關人士是由首次確診日起計兩個月,並不是痊愈後兩個月,這是根據過往的經驗,新冠肺炎患者由患病、治療、到陰性結果出院,大概需要一個多至兩個月,期間病情反復,對周邊人士都會造成風險,因此要完全康復後才能入境。至於入境後隔離則是跟隨現有入境政策。

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外地人士入境澳門可能增加澳門出現陽性個案的風險,加重澳門醫療系統的負擔,經過評估,目前仍然只是允許澳門居民或經特許批准以公共利益為理由入境澳門的人士,這是澳門整體防疫│外防輸入,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她強調,澳門居民或以公共利益為由的外籍人士從外地入境本澳,政府會以個案形式審批豁免相應的防控措施。

衛生局又稱,內地疫情反覆,衛局正密切監測,特區政府近日亦已收緊自內地中高風險地區入境澳門的防疫安排,以減低本澳疫情風險。倘內地疫情持續或更嚴峻,不排除因應疫情變化調整往來內地和澳門的防控措施。而澳門與廣東省和珠海市商討放寬核檢結果有效期至七天需要謹慎,目前仍在商討中,希望盡快有好消息可公佈。

曾確診外國回澳居民 須示疫苗或痊癒證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