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起由港台來澳人士_滿十二歲須持疫苗證明_七個月內至少打過一針

下週起由港台來澳人士

滿十二歲須持疫苗證明

七個月內至少打過一針

【本報訊】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變化,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宣佈,自本月二十一日零時起,十二歲或以上人士,須出示已完成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初種系列接種後十四天且最後一劑在七個月內接種的證明,或出示不適合或不能接種的醫生證明,才可登上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或台灣地區前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用交通工具。違反者可能須依法承擔相應的行政、刑事責任。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所有世界各地衛生當局認可的新冠病毒疫苗均獲認可。目前世界各地使用的新冠疫苗,大部份初種系列須接種兩針,少數新冠疫苗只需接種一針或須接種三劑。初種系列只須一劑者有楊森製藥新冠病毒疫苗(Janssen-Cilag COVID Vaccine)、康希諾生物腺病毒載體疫苗(CanSinoBIO Convidecia);初種系列須接種三劑者則有智飛龍科馬亞單位蛋白疫苗(Zhifei Longcom ZIFIVAX)。而完成初種系列最後一劑超過七個月者,應接種加強劑〈一般為第三劑〉,才能滿足要求。

應變協調中心強調,如因健康原因或當地政策,未能出示符合要求的接種證者,須出示當地醫生證明或衛生當局的證明,才可登上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或台灣地區前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用交通工具。

此外,現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進入澳門特別行政區十四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及入境後二十一天內不得經澳門特別行政區前往內地,以及由台灣地區進入澳門特別行政區二十一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措施維持不變。

Read more

警方高度關注港疫情_籲民減少離境降風險

【本報訊】香港疫情大爆發,治安警察局高度關注鄰近地區疫情的最新情況,呼籲市民如非必要,應減少離境及前往高風險地區,以減少口岸人員流動、降低疫情風險。

治安警表示,如需經常往返澳珠二地之人士,則應遵從「點到點」的活動守則,只在工作場所、居住地點或酒店、核酸檢測機構之間流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做足安全防護措施。同時,亦應密切留意最新官方防疫消息,做好日常個人防護措施,保持社交距離和避免參與群聚活動。

治安警稱,持續全面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與衛生局保持緊密聯繫,以加強口岸防控。此外,亦將繼續採取各項措施,確保口岸的通關順暢,並適時調整部署以應對疫情變化,維持口岸通關及公共秩序安全。

警方高度關注港疫情 籲民減少離境降風險

Read more

諸葛亮招親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男人,但這都是世俗眼光,在「神人」諸葛亮眼中卻不是這樣,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據傳是醜女,但諸葛亮仍費盡心思求娶黃月英,皆因黃月英是才女,於是便有了「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這句俗語。

話說,諸葛亮未出山之前隱居在南陽臥龍崗,他住在茅庵裡,一邊開荒,一邊發奮讀書。臥龍崗下有位黃員外,十分欣賞諸葛亮的才華,而諸葛亮也十分尊敬黃員外的學問;兩個人你來我往,成了忘年交,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談談學問。

久而久之,黃員外便有心將女兒許配給諸葛亮;請媒人一說,諸葛亮卻沒有應承,也不好拒絕,只是擱下來。原來諸葛亮聽說黃小姐相貌醜陋,心中不大樂意。

過了幾天,諸葛亮上黃員外家拜訪,請教一些問題。他向家人報了姓名,家人說:「諸葛相公請進吧!」也不領他就走了。

諸葛亮只好自己往裡走,到第二道門,門緊閉著,等到他輕敲兩下,門自動開了。待他入門,門又關上。正在他奇怪,想探個究竟時,前面「嗚」地撲過兩只狗,叫著衝他撲上撲下,嚇得諸葛亮左躲右閃,好不著急。這時跑過一個丫環,拍拍狗的腦門又擰擰狗耳朵,狗就跑開了。諸葛亮細看才知道這是兩只木頭狗,外面縫了狗皮。諸葛亮忙向丫頭打聽這是誰做的,丫頭笑而不答。

諸葛亮只好繼續往裡走,第三道門又是自開自關了,諸葛亮想:這回又能蹦出個什麼東西呢?眼前猛地蹦出兩只老虎,牙齒鋒利,張著血盆大口十分恐怖,諸葛亮不怕:肯定也是假的!於是學著丫環的樣子往老虎頭上拍,這下可好,拍得老虎尾巴都竪起來,眼睛睜得銅鈴似的就要撲上來咬他。諸葛亮正不得脫身!那丫環又跑來,拍拍老虎的屁股,老虎就乖乖地叭下了。丫環說:「你真是自作聰明,狗和老虎會是一樣嗎?」

諸葛亮被說得很不好意思,說:「這深宅大院難進,請你帶我進行吧!」丫環說:「我正忙呢!」揮手指指那邊,那邊有盤磨,被頭木驢拉著跑,諸葛亮一看就呆住了,驚嘆道:「黃先生府上能人真不少啊!」

諸葛亮想,這裡面還不知有多少新玩藝兒,也不知還要惹多少麻煩!猶豫之時,裡面走出一位姑娘,對諸葛亮說;「跟我進吧!」這姑娘行為舉止利索大方,引著諸葛亮往裡走,一邊把各種機關擰上,諸葛亮很快就見到了黃員外。

諸葛亮問:「見先生真不容易,不知是哪位能人發明那些東西?」黃員外大笑道:「是我那好事的醜閨女呀!讓您受驚實在多有不恭!」

諸葛亮一聽臉就紅了,心中暗罵自己:「糊塗啊,這麼有才華的女子提親給你,是你的福分啊!」於是忙施禮道:「小姐才智超人……晚生在此拜見岳丈大人了!」黃員外呵呵大笑起來。

後來,諸葛亮與黃小姐成了親。這位黃員外便是沔陽名士黃承彥,而黃小姐本名不詳,至於著名的黃月英最早或出自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

傳說,諸葛亮黃月英夫婦婚後的生活很幸福。諸葛亮隨劉備出山後,一直南徵北戰,黃月英在家裡辛勤操持家務,撫養孩子成長。儘管黃月英既聰明又賢惠,但她畢竟長得有點難看。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人替諸葛亮感到遺憾。不過,在黃月英的家鄉,當地人為這位才女修建的廟宇裡,她可一點也不難看,當地還有關於她的動人故事。結婚後,諸葛亮突然發現岳父一家的社會關係非常複雜。岳父和劉表是連襟,當年,荊州首屈一指的實力派人物蔡瑁把兩個妹妹分別嫁給了劉表和黃承彥。也就是說,劉表現在不僅僅是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還是自己妻子的姨父,關係更進了一步。而在荊州擔任重要軍事職務的蔡瑁則成了諸葛亮妻子的舅舅。

諸葛亮招親

黃月英畫像(互聯網圖片)

Read more

葉劍英參與西安事變應對工作

葉劍英系列之七

葉劍英參與西安事變應對工作

1936年,共產黨成功糾正了張國燾的錯誤,但中國也迎來了最黑暗的時期,日本展開了侵華戰爭,全國抗日戰爭的聲浪日益高漲,但蔣介石仍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繼續「剿共」。蔣介石甚至對張學良、楊虎城積極抗日的主張不但不予理睬,而且步步進逼,強迫他們限期「剿殺」紅軍。

蔣介石的壓力變成了張、楊兩將軍同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的動力。中共中央與張學良經過密商,達成協議,準備建立「西北國防政府」,共同抗日。張學良幾次要求中共中央派代表到西安,共同商討軍事合作問題。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經過醞釀,決定派閱歷豐富、足智多謀,且熟悉東北軍情況的葉劍英參謀長前去西安。

張學良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日益不滿,多次力勸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都被拒絕。當蔣介石得知張學良、楊虎城已同中共發生直接聯繫和西安群眾要求「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聲浪高漲時,更是迫不及待地要解決西北問題,加速「剿共」。12月12日淩晨,張學良、楊虎城將軍在多次向蔣介石勸諫,最後「哭諫」無效,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為了使蔣介石抗日救國,在臨潼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同時在西安拘禁了一批國民黨軍政大員,這便是轟動全國的「西安事變」。

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一行乘張學良所派專機抵達西安,當晚即與張學良會晤,談到深夜。按照分工,周恩來側重於政治方面負責上層統戰和群眾團體工作;秦邦憲側重於中共黨組織內部工作;葉劍英側重於軍事方面工作。張學良親自向周恩來提出,要葉劍英出任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的參謀長,周恩來為此專電報告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葉劍英以參謀長身份參加西北聯軍參謀團,與東北軍、十七路軍將領一起制定了抵抗親日派「討逆軍」的作戰計畫和軍事部署。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外交談判和其他工作。

這期間,南京親英美派在弄清了張學良、楊虎城和中國共產黨無意加害蔣介石而希望解決這次事變的態度後,於22日派宋子文、宋美齡到西安談判,最後達成改組國民黨和國民黨政府、驅逐親日派、釋放上海愛國領袖和一切政治犯、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條件。24日晚,周恩來會見蔣介石,蔣當面表示同意談判議定的六項條件,並表示他回南京後,周恩來去南京直接談判。

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過程中,周恩來、葉劍英日夜奔忙。葉劍英會見了各方面人士,同他們進行座談,聽取意見。他還採取出席報告會、個別出訪等形式,進行統戰工作,並將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意見向周恩來和中央請示報告。

就在西安事變即將和平解決的最後關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12月25日,張學良沒有同周恩來、葉劍英等商量,就放了蔣介石,並親自陪同蔣介石乘飛機經洛陽飛回南京。此事在西安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結果,蔣介石一到洛陽,就把張學良扣留起來了。到南京後又背信棄義地推翻自己的諾言,發表了《對張楊的訓話》,軟禁了張學良。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極為憤慨。他們通宵達旦地分析形勢,研究對策,並同楊虎城、王以哲等東北軍、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協商,確定由楊虎城領銜,於1937年1月5日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通電,強烈抗議蔣介石扣押張學良將軍的行徑,揭露蔣介石重新挑起內戰的陰謀。

在此期間,葉劍英協助周恩來奔走於東北軍、西北軍和國民黨留守西安人員之間,艱苦工作,維護團結,穩定局勢。

粵港澳大灣區之名人錄

葉劍英(互聯網圖片)

(本系列待續)

Read more

習近平重要指示香港傾全力盡快穩控疫情

習近平重要指示香港傾全力盡快穩控疫情

【本報訊】香港新冠疫情持續,單日確診再現新高,昨日新增四千二百八十五宗個案,另有七千宗初步陽性。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港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將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並指示中央各有關部門及地方全力支援港府做好抗疫工作。

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支援香港抗疫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港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將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和香港社會大局穩定,並指示中央各有關部門及地方全力支援港府做好抗疫工作。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新聞稿作出回應,表示會繼續帶領特區政府以堅定意志用好中央支持,團結社會各界,傾盡全力抗擊疫情,作為香港當前頭等要務。

林鄭月娥於新聞稿中表示,疫情的急速發展令香港當前情況極為嚴峻,亦大大超出了港府的應對能力。在危急時刻,香港須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她已向中央提交報告,並提出請求中央能盡快協助的具體訴求。林鄭月娥又稱,港府已總動員全力應對,定當上下同心,在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和中央各部委、廣東省政府的強大支援下,全力打好抗疫戰,令香港市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港外僱入境核檢陽性列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港外僱入境核檢陽性列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本報訊】一名香港外僱入境本澳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該名男子已送往路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隔離治療,目前無新冠肺炎症狀,判定為輸入性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表示,該名外僱為四十六歲香港居民,去年十月和十一月共接種兩劑mRNA疫苗,本月十五日乘坐由香港晚上八時十分開出的金巴入境澳門,入境時隨即接受鼻咽拭子採樣,並安排到麗景灣酒店作醫學觀察,昨日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已被轉往路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隔離治療。

應變協調中心稱,該名人士目前無新冠肺炎症狀,結合其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檢測結果,判定為輸入性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不列入本澳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

Read more

宋軍退守崖山誓死抵抗元軍

本欄上期講到,宋景炎二年(1277年)11月中至12月下旬期間,南宋小朝廷逃避蒙元軍隊追殺,到了井澳即今日橫琴及澳門之間十字門海域,先後展開了4場海戰,包括:井澳海戰、濠鏡澳海戰、井澳反擊戰、謝女峽追逐戰。當時宋軍參戰的軍民總數達50萬,但仍不能抵抗數千至2萬左右的元軍,遏盡全力才能在4場海戰中慘勝其中一場。年僅10歲的小皇帝宋端宗趙昰期間因為颱風吹傾側了禦船而失足墮海,雖然及時被救回船上,但受了驚嚇和風寒而染病,不久在岡洲梅菉島(今湛江)荒島上病死,其遺體運到香山沙湧行營馬南寶家中安放,之後在當年九月初一日,葬於永福陵。而趙昰之妹晉國公主在逃避元兵追殺時沉船遇溺,她在香港聖山上休息過的地方了建了紀念墓,稱為「金夫人墓」。當時聖山上有一塊大岩石,後人石上刻有「宋王台」三個字作為紀念,趙昰趙昺兩位小皇帝曾居住過大岩石下面的山洞。

趙昰死後,宋軍的士氣相當低落,國不可一日無君,僉書樞密院事陸秀夫眼看小朝廷就要分崩離析,即慷慨激昂發表講話:「諸君為何散去?度宗一子還在,他怎麽辦呢?古人有靠一城一旅復興的,何況如今還有上萬將士,隻要老天不絕趙氏,難道不能靠此再造一個國家麽?」眾臣聽罷覺得有理,於是擁立年方7歲的趙昺為帝,改元「祥興」,由楊太後垂簾聽政。

少傅、樞密副使張世傑及右丞相文天祥等保護趙退到湛江硇州島,後又轉至新會縣崖山。張世傑曾多番領兵企圖收復雷洲半島等,但都不成攻,反而在崖山陷入了元軍的三面包圍。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當時在涯山的宋軍尚有正規軍和民兵約20萬人,而進攻的元軍只有數萬,基本上都是精兵,儘管宋軍一方人多,但其實經過到處流窜逃亡,兵疲將倦之下,戰鬥力不大。

隨著時間的推進,元軍的援兵逐漸增加,至同年中已將宋軍圍在涯山,元軍多番向張世傑釋出善意,要求他投降,但都遭到張世傑拒絕。在面對現實的情況下,張世傑亦放棄了再逃亡的念頭,放棄了對崖門入海口的控制,把僅僅的千餘艘戰船背山面海,用大繩索連接一起,四面圍起樓柵,結成水寨方陣,小皇帝趙昺的禦船居於方陣之中,把木製戰船兩側防火襯墊覆蓋,以防禦元軍火攻,元軍一直維持著小規模的衝擊,包括火攻,都被宋軍勉強抵抗而成效不佳。就此,宋軍在崖山成功挺過了百多天。元軍見久攻不下,於是切斷了宋軍的糧草和淡水供應的途徑,宋軍陷入斷糧斷水的窘境。

同年六月二日,元軍作出大進攻,張世傑決定作一次傾全力大反擊,他把小皇帝趙昺坐鎮禦船之中,振臂一呼鼓舞士氣,果然宋軍士氣高昂,宋元兩軍最後一場大戰就此展開。

十字門戰役之五

宋軍退守崖山誓死抵抗元軍

(本系列待續)

Read more

安排前妻假結婚_新舊丈夫同被捕

【本報訊】一名內地女子在前夫安排下,向一名本澳男子支付十五萬元報酬,離婚一天即假結婚。治安警接獲調查,拘捕該名男子及其前夫,追緝在逃”妻子”的下落。

被捕的本澳男子姓黃,四十一歲,報稱司機。其”妻子”的前夫姓李,四十三歲,從事餐飲的外僱。涉假結婚送交檢察院處理。在逃的”妻子”姓王,四十三歲,內地人。

案情指,治安警早前接獲身份證明局轉介一宗懷疑假結婚案,經分析鎖定目標。本月十日分別在飛能便度街某單位,以及工作地點拘捕黃某及李某。黃某承認犯案,李某否認。調查發現,二零一七年十月十六日,李某與王女離婚,翌日即與黃某在內地註冊結婚,過程中由李某協助。”丈夫”黃某收取對方十五萬澳門元報酬,與王女假結婚,最終申請來澳團聚過程中被揭發。警方正追緝在逃”妻子”王女的下落。

安排前妻假結婚 新舊丈夫同被捕

Read more

外洩

香港疫情如水銀瀉地般擴散,中央十分關注,國家主席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港府要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最大任務,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和香港社會大局穩定,中央並全力支援港府做好抗疫工作。香港特首稱會傾盡全力抗擊疫情,定當上下同心,全力應對。的而且確是,除了政府採取措施抗疫,市民也得配合,否則難以將疫情壓下之餘,還會有「外洩」的風險,若波及到鄰近地區的話,疫情更將險惡,更難清零。

大禍臨頭鳥獸散乃大自然現象,眼下香港疫情水深火熱之際,繼有確診者在轉院隔離時趁機逃走後,更出現兩名確診人士,從香港偷渡到珠海,之後利用提前準備好的車輛,經高速公路返回湖南,因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等罪名,已被內地公安立案偵查。香港現時疫情風險極高,四處走分分鐘染疫或將病毒傳開來,離境人士也有可能已確診。從近日廣東省公佈的二十多宗境外輸入確診個案中,大部份來自香港,可見一斑。

目前在港府採取的防疫措施,很多人包括港人本身仍然可出可入,加上檢測又檢唔切,隔離又隔唔晒,「走漏」的情況無法避免,又豈獨香港需要嚴密防控!珠海方面隨之實施舉報獎勵,打擊走私及偷渡,舉報有功者重賞十萬元,以防範境外疫情輸入,足見當中疫情傳播風險之高。一海之隔的本澳也有所行動,凡由香港或台灣來澳都要出示「疫苗護照」才能入境。香港疫情嚴峻,澳門收緊入境措施可以理解,至於台灣疫情一般,加以限制是未雨綢繆?當然,兩岸四地交流頻繁,無理由漏咗台灣。

山草

Read more

「小朝台」黛螺頂

黛螺頂是五台山另一有名的古剎,是「小朝台」之地,登黛螺頂便能朝拜五方文殊,故吸引十方信眾及遊客拜訪。

至於何謂小朝台,要由「大朝台」開始說起。五台山為五座山峰環抱合成,五台分別為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降雪峰,中台翠岩峰。相傳文殊菩薩騎獅子駕雲到東土中國,俯視五台山山形,尤如一個巨形蓮花台,遂欣然下凡駐錫弘法,文殊菩薩分身五尊寶像,分別鎮住五台,所謂「東台聰明文殊」,「西台獅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無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來自十方的信眾,分別到五個台頂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後,才能稱作「朝五台」。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信奉佛教,幾次想登五台朝文殊均被風雨所阻,沒能成功,於是給黛娜頂的大和尚下了一道詔書,說:「五年後我再來時,既要登台頂,還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辦這件事。」大和尚接了這道難題,思來想去終於想了一妙法:合塑五個台頂的文殊寶像,放於黛螺頂的正殿,這樣登黛螺頂就等於登五個台頂,進正殿就等於朝拜了五方文殊。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月,乾隆皇帝果然再來到五臺山,乾隆登上黛螺頂,進殿朝拜五方文殊菩薩,解了心願,欣然題詩,鐫刻在黛螺頂碑記背後。此後,朝五台的僧侶信眾,到黛螺頂寺朝拜五方文殊菩薩,即可代替朝拜五座台頂,省去了許多路程和辛苦。後來大家便把登上五個台頂朝拜稱作「大朝台」,登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殿稱作「小朝台」。

黛螺頂始名青峯,黛螺頂,是五台山東台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小的山峰,始建於唐朝,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曆二十年朝(1592)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為黛螺頂,一直沿用至今。

而登黛螺頂「大智路」,是五台山最長的石臺階路,全長508米,共有1080個石臺階。1080級台階有「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稱六凡四聖。佛教將佛與眾生分為10大類,總稱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來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煩惱」等等。據講走過大智路,頂上1080級台階,能給人增添智慧,消除煩惱。

黛螺頂中軸線上的第一重大殿為天王殿,天王殿同時是寺的山門,故亦稱山門殿,殿內塑有四大天王。天王殿兩側有鐘鼓。山門後是一座六角台基上兩層高的六角重檐攢尖頂建築,此為旃檀殿,殿內供奉一尊站立的釋迦牟尼佛像,手結説法印。一般釋迦牟尼佛像比較常見的式樣為结跏趺坐(即二足互交坐姿),而此殿內的佛像是站立於佛壇上,令此殿別具一格。因佛像是用旃檀木雕成,故名旃檀佛和旃檀殿。

旃檀殿後的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頂的主殿。此殿面寬16.5米,進深11米。殿內供奉着集五座台頂五種文殊法像於一室的五方文殊銅像,銅像神態各異,金光奪目,莊嚴祥和,殿前左側立有石碑,正面是乾隆十五年冬寫的黛螺頂碑記,背面是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乾隆登黛螺頂御筆題詩:

巒回谷抱自重重,螺頂左鄰據別峯。

雲棧屈盤歷霄漢,花宮獨湧現芙蓉。

窗前東海初升日,階下千年不老松。

供養五台曼殊像,闍黎疑未識真宗。

黛螺頂山門(互聯網圖片)

「小朝台」黛螺頂

旃檀殿(互聯網圖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