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警破犯罪集團_買虛擬貨幣洗黑錢_拘廿二人涉十一億

港澳警破犯罪集團

買虛擬貨幣洗黑錢

拘廿二人涉十一億

【本報訊】司警上月破獲有跨境犯罪集團,利用本澳的電訊店處理虛擬貨幣洗黑錢案,拘捕八名成員後有新進展。港澳警方跟進調查,合共再拘捕多二十二人,發現該集團運作一年多以來,接收十一億港元的犯罪所得,於兩地提款當中的三億五千八百萬元,用作買虛擬貨幣“洗錢”。兩地警方正追緝在逃主腦的下落。

最新被司警拘捕的五名集團男“下線”成員,包括兩名香港人,姓陳(二十四歲)及姓謝(三十一歲),無業;兩名本澳居民,分別姓鍾(三十七歲,無業)及姓林(二十三歲,售貨員);一名內地外僱,姓鍾(三十三歲,售貨員)。涉犯罪集團、清洗黑錢送交檢察院處理。香港警方則拘捕十七名香港人(十一男六女)

上月底,司警揭發有跨境犯罪集團,涉將網絡詐騙所得購買虛擬貨幣,再利用澳門的電訊店進行買賣交易,最終將現金“漂白”轉至海外的銀行帳戶,當時拘捕八名本澳及香港男子。集團透過該電訊店交易價值不少於四億三千萬澳門元的虛擬貨幣,其中透過被捕嫌犯轉走一億八千萬元。

司警後續調查發現,該集團其他成員繼續犯案,利用多個香港銀行帳戶接收騙款,隨即與香港警方聯合調查,經分析鎖定目標,前日兩地警方同步行動。司警分別在新口岸某酒店房,拘捕涉案的香港男子陳某及謝某,於路環某單位拘捕鍾某,最後在新口岸某電訊店拘捕涉案的林某及外僱鍾某。行動中在疑人的房間、住宅等起出約二百四十萬元現金,逾百張銀行卡、六部手機、兩部駭鈔機,以及扣查一部私家車。香港警方則拘捕十七名男女。

司警進一步調查得悉,涉案集團從二零二零年十月開始運作,安排“下線”於香港開設一百八十一個銀行帳戶,用作接收高達十一億港元來自香港及海外(美加、澳紐)的電騙及網戀犯罪所得,以及混入其它他不明資金。去年七月開始,集團派“下線”攜同逾一百張銀行卡來澳,先在銀行自助櫃員機提款,再到電訊店進行虛擬貨幣交易,再透過海外平台放售,最終將款項轉回至香港帳戶,從而透過迂迴途徑清洗黑錢。集團至今以此方式,於港澳提款約三億五千八百萬元,其中陳某及謝某接收一百八十九萬元的騙款,並於半年間用銀行卡協助提款逾千次,總額二千八百萬港元。陳、謝兩人承認來澳協助提款,但否認是不法資金。

姓鍾的本澳居民承認近兩個月駕私家車接載陳、謝兩人四出提款。林某及鍾姓外僱拒絕合作。兩地警方正追緝在逃主腦的下落。

司警於清洗黑錢案起出的證物

司警在冼黑錢疑人租住的酒店房調查

Read more

諸葛亮弔孝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千古絕唱成為不少後人的感慨,周瑜與諸葛亮有著驚世之才,怎奈雙方立場不同,周瑜後來更被諸葛亮氣到吐血身亡,英年早逝,諸葛亮更是大搖大擺去給周瑜弔唁,於是乎「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便流傳出來。

話說,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狹小,不能容人。他和諸葛亮共商破曹大計,可又想加害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時,曾身中毒箭。當諸葛亮趁亂用計先取南郡、荊州、襄陽後,周瑜一氣之下箭傷復發。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荊州,均被諸葛亮識破。周瑜一氣再氣,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訊,決定前去弔唁。

諸葛亮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部將皆欲殺諸葛亮,因見趙雲帶劍相隨,不敢下手。諸葛亮教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讀祭文曰:「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弔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捨以居。弔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弔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弔君丰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弔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弔君鄱陽,蔣乾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弔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輓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諸葛亮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魯肅見諸葛亮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諸葛亮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後人有詩嘆曰:「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諸葛亮!」於是乎,魯肅設宴款待諸葛亮。

諸葛亮宴罷回營,方欲下船,只見江邊一人道袍竹冠,皂縧素履,一手揪住諸葛亮大笑曰:「汝氣死周郎,卻又來弔孝,明欺東吳無人耶!」諸葛亮急視其人,乃鳳雛先生龐統也。諸葛亮亦大笑。兩人攜手登舟,各訴心事。諸葛亮乃留書一封與統,囑曰:「吾料孫仲謀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來荊州共扶玄德。此人寬仁厚德,必不負公平生之所學。」統允諾而別,諸葛亮自回荊州。

後世對諸葛亮過江弔喪作出評判,認為諸葛亮此行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顯示了才華,二是展示了人格,三是消除隔閡,本來周瑜被他氣死,這是東吳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實,此時,東吳人對諸葛亮及劉備西蜀絕沒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殺諸葛亮為周瑜報仇的情緒,通過聲淚俱下的哭訴和對亡人的不凡事跡列舉評價,諸葛亮實現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閡、繼續聯吳抗曹的目的。因此,後人認為諸葛亮弔孝不過是一場政治表演,好拉攏人心,其對周瑜的情感有多少是真的?不過裝模作樣罷了。

諸葛亮弔孝

諸葛亮畫像(互聯網圖片)

Read more

詹天佑被召回祖國前剛從大學畢業

詹天佑系列之五

詹天佑被召回祖國前剛從大學畢業

中國幼童赴美留學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童逐漸吸收新思維,甚至換了服飾,剪去長辮,偷偷與美國的女孩子約會,還有一些幼童學生信奉了基督教,這些行為令清政府大為不滿。恰巧當時美國發生反華事件,清政府中的頑固派官僚們,以當年美國發生排華騷亂為導火線,對留美學生運動發起了一場猛烈的圍攻,要求所有留美學童立即撤回返國。

1881年這年,詹天佑20歲。他與他的留美同學們得到回國的通知時,正值暑假。他們當時「正在班丹湖畔舉行野外宿營,以圖歡聚,不料容閎帶來了出洋局停辦之惡消息,學生們聽了都垂頭喪氣,只得怏怏地各自回到寄宿的地方,去收拾行李準備回國」。

幼童們當年出洋時,清政府本來規定留美期限為15年,畢業後還要在美遊歷2年,但到1881年,即使是第一批赴美的幼童,包括詹天佑在內,在美國實際也只有9年時間,後三批留美幼童在美國的時間更短。幼童抵美後是從小學讀起,到1881年,在全部100多名幼童學生中,只有約50多人進入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但進入各大學就讀的留美學生,大多沒有完成大學學業,只有詹天佑與歐陽賡因為在耶魯大學讀的是工科,學制只有3年,因而他們在回國前,從耶魯大學畢業,取得了大學畢業證書。有一些幼童學生,還在讀中學、小學。

因此,「命令下達,對幼童言,乃一憂傷之日,大多數再過一兩年即可畢業,中途荒廢學業,令人悲憤異常。幼童召集會議,並派代表往見容閎博士,希望他代表幼童向政府交涉。容博士安慰幼童,並告訴幼童此番回華僅是度假,將來再返美完成所學。由於這種『保證』,幼童才同意返回,但是,仍有6名學生始終留美未歸」。

8月21日,熱誠的杜吉爾牧師特地在他的教堂裡,邀請所有尚在此地的中國留美幼童學生與美國各界許多友人,舉辦了一場動人的惜別晚會。詹天佑作為最後一批離美的中國留學生,與他的中國同伴參加了這次晚會。其後,在清政府官員的督率下,中國赴美留學的全部幼童學生,「除因事故撤回及在洋病故26名外,其餘94名,均於光緒七年分作三批回華」。第三批離美的學生多是年齡稍長的頭批與二批赴美的幼童,共27人,詹天佑是其中之一。這批人由吳嘉善親自率領,於8月下旬離開哈德福特,乘火車,經歷了一個星期的旅行,中途遊歷了美、加邊境的大瀑布,還順道到加拿大南部一游。8月底,他們到達舊金山並停留了一周,看了許多地方。

在這一周期間,舊金山當地著名的棒球隊—奧克蘭棒球隊,因久聞中國留美學生中有一批水準很高的棒球隊員,遂來向他們挑戰,要求舉行一場中美公開賽。詹天佑與他的中國同學,血氣方剛,球藝又佳,立即應戰,決心在離美前打一場漂亮的棒球賽,以壯國威,並向美國人民獻上一份告別禮。結果,這場球賽下來,中國隊獲得大勝。中國留學生與華僑觀眾熱烈歡呼。留美幼童溫秉忠後來回憶說:那時「誰又看過東方人玩棒球呢?中國投手之高招,使奧克蘭隊已感情勢不妙,球場觀眾大嘩—中國人打美國的『國球』,且使老美潰不成軍,不可思議!全場終局,中國隊大勝,幼童及華僑興高采烈」。

1881年9月6日(光緒七年七月十三日)下午,詹天佑與第三批學生一道,登上「北京城」號輪船,離開美國。他們在海上航行了整整一個月,經日本橫濱,回到上海。就這樣,詹天佑帶著激動、喜悅與複雜的心情,踏上了已闊別9年的中國土地。

回國後的詹天佑(互聯網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之名人錄

歸國留學生合影,詹天佑為前排左二(互聯網圖片)

(本系列待續)

Read more

觀光纜車

澳門陸路交通十年規劃,在人和車不斷膨脹,路面資源有限,地下空間難用,唯有上天下海。除了海底隧道之外,交通事務局忽發奇想,諗到興建跨海纜車,利用天上空間來實現交通運輸。初步構思的跨海纜車是連接新城 A區與科學館,成事的話,規劃居住人口十萬人的新城A區居民,未來就可透過纜車接駁至皇朝區。交局認為此設施可配合居民出行,作為輔助交通工具,甚至可成為旅遊熱點。那豈不是相得益彰!

此跨海纜車不同於松山纜車,屬大型纜車的構想,按交局所指,每次可運載五十人,每小時運力六千人次,犀利過巴士。要將纜車作為交通工具,似乎過於理想化,情況有別於本澳松山、香港山頂及大嶼山的纜車,至少新城 A區和科學館均不是山,既無地理環境的條件和需要,也要考慮惡劣天氣下的安全,隨時都會因天氣而停駛,還未計車費問題,要視之為公交,實在攞嚟搞!直接說作為旅遊設施的觀光纜車服務遊客,倒能說得過去。事實上,旅遊業界舉腳贊成。

跨海纜車在設點上較近港珠澳大橋,以至遠一點的關閘,前往科學館,更是適合一家大細旅客,目的顯而易見。值唔值得興建,見仁見智。奇怪的是,政府曾就興建海底隧道把新城A、B區連接做過環境評估,第三方的報告書指出海隧工程可行,而B區落腳點正正在新口岸科學館附近。不過,B區到目前未見發展,只作為大型巴士臨時停泊之用,而這條海底隧道也未見有下文,要以跨海纜車取而代之,還是想「入海能游,上天能飛」?

山草

Read more

旅遊從業員為減壓_海外郵購大麻就擒

旅遊從業員為減壓 海外郵購大麻就擒

【本報訊】疫情下本澳旅遊業大受打擊。一名旅遊從業員疑從海外郵購大麻來澳,打算自用減壓。該名旅遊從業員取件時被司警拘捕,起出近十五萬元的大麻。

被捕的本地男子姓張,四十歲,旅遊從業員。涉販毒,吸毒送交檢察院處理。

司警近日與香港海關進行情報交流,得知有人從美洲經香港郵寄毒品來澳,經分析鎖定目標及部署。前日下午,涉案的張某到中區郵包領取點取件時被司警拘捕。在一個包裹中起出用錫紙包裝的六包大麻,共重約一百四十七克,市值約十四萬八千澳門元。司警其後在張某位於氹仔的住所,起出大批吸毒工具、大麻研磨器等。經盤問,張某供稱吸毒已有一年半時間,其被送院檢查證實對毒品呈陰性反應。警方正追查毒品的來源。

Read more

政府倡買私人檔案_將參照購文物程序

【本報訊】立法會昨一般性通過檔案法法案,但文本中建議文化局除了可接受贈予外,亦可以用購買等方式,推動收集具歷史價值的私人檔案,令多名議員關注如何購買和定價。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檔案需先由專家評定是否具有歷史價值,當局鼓勵公眾捐贈,法案亦賦予捐贈者可優先查閱和使用檔案的權利,若涉及購買,會參照具文物價值不動產購買程序,經諮詢文遺會意見,並尋找至少三間有專業資格公司作出格價後,再向檔案持有人詢價,若認為價格合理會再徵詢財政局意見才開展採購。

法案文本同時建議澳門檔案館收藏的公共檔案,自文本最後形成日起 二十五年後可向公眾開放,涉及個人資料的檔案則需遮蓋個人資料,或在 八十年後才可向公眾開放。歐陽瑜指出,涉及個人資料的文件包括司法卷宗和醫療紀錄等,需具有價值才會被檔案館收藏,並經查詢個資辦意見後在文本加入相關年限規

政府倡買私人檔案 將參照購文物程序

Read more

安格妮絲在上海創辦首家西醫院

本欄在較早前介紹了1834年,普魯士籍的傳教士郭實臘夫婦收養了的女盲童名叫安格妮絲,她在英國接受了13年盲人教育後,返回了祖國的寧波市在當地英國中國傳教會服務。安格妮絲最初在英國基督教獨立女傳教士艾德綏開辦的「寧波女塾」內工作,在校內負責教導女盲童認字和閱讀課。但因為太平天國兵迫近寧波,艾德綏礙於戰亂和年事已高,於是決定到澳洲投靠侄女兒去養老。

關於安格妮絲在艾德綏離開之後的日子,大約半年的時間她仍然在女校及盲人工場工作。美國傳教士藍綏德在他的信中提到,1861年他再次訪問寧波的時候見到了安格尼絲。她當時仍然在學校那裡執教,而且還有了相當的發展。學校的辦學的經費,大多數經費是安格尼絲帶著盲人們,銷售他們手造出來的產品獲得。

1861年12月開始,安格尼絲就轉到了上海,並在上海度過了人生的最後10年歲月。1871年安格尼絲在上海離世,享年35歲,她在上海生活的情況,沒有甚麼詳細的資料記載,估計也是在教會工作,從事盲人的教育,她終生未嫁人,死前將她的積蓄全部捐出。

1872年12月3日,上海《申報》上刊載了一則消息,其中說到:

「體仁醫院施診

茲珊記碼頭複設體仁醫院,乃廣東之處女,未嫁而盲,以致終身貞守,家則極富,臨終時深憐病盲之苦,遂將家資捐赴各處,設立醫院,延請西醫,專治目疾。今設體仁院於上海,本為專治目病,因西醫深通醫道,發願不論何項病症,一概診視。」

這篇報導中的廣東之處女就是安格尼絲,至於報導中形容她「家則極富」卻是未必是事實,估計是她將教會給她的酬金和經營盲人工場的所得的錢財,但她把所有積蓄捐獻出來,則是事實。而體仁醫院是中國人在上海開辦的第一家西醫醫院,原為眼科專科醫院,1882年因經費來源枯竭、難以為繼而併入同仁醫院,同仁醫院目前仍在上海營運中。

安格妮絲這位來自澳門的盲女,由她幼時失明流落街頭,被郭實臘夫婦收留,再到英國留學,學成回國貢獻所學,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創下中國近代史上的三項第一: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經過正規訓練的盲人教師;近代中國第一位教授健全人西洋音樂的盲人;中國人在上海創辦第一家西醫院。 (本系列完)

安格妮絲在上海創辦首家西醫院

郭實臘夫人系列之十一

安格妮絲創辦的眼科醫院(互聯網圖片)

Read more

今起一戶通可申旅遊證_照片可掃影相舖碼提交

【本報訊】市民今日起可透過一戶通申請旅行證件服務,以及暑期活動報名。當中申請旅行證件,須掃描合約商戶照相館拍攝證件照的回執二維碼,即自動添加所拍攝的證件照,不可用自拍照。身份證明局副局長表示,證件照片採用高規格、並須符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要求,證件持有人進入其它國家地區時需核對證件照片

一戶通至今開戶人數約有三十七萬人。行政公職局稱,一戶通新增的“我的照片”功能,市民可將本人或子女等自拍照和證件照上傳至“一戶通照片庫”,經確認照片為人像後,可用於日後辦理政府指定公共服務,政府現時與二十六間照相館合作,市民於合約商戶照相館拍攝證件照和領取回執,拍攝時間起六個月內可掃瞄回執二維碼,即可添加拍攝的證件照。,

當局稱,今日起市民可透過“一戶通”申請旅行證件服務,當中需掃描合約商戶照相館拍攝證件照的回執二維碼,即會自動添加所拍攝的證件照。另外,市民親臨櫃枱辦理行政法務範疇轄下部門服務時,亦可透過掃瞄二維碼提交電子照片,毋需提交實體照片。

一戶通的“我的照片”功能亦可上載自拍照報名暑期活動。行政公職局副局長吳惠嫻稱,照片會經過影像檢測,她稱,模糊不清、戴帽、多於一人影相等將不能成功上載,同時不建議使用背景雜亂、修圖、側頭的照片,否則或因照片不清晰致影響部份服務的使用。

被問及能否使用符合當局要求的自拍照作為證件照,身份證明局副局長周偉迎稱,證件照片採用高規格、並須符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要求,證件持有人進入其它國家地區時需核對證件照片。而局方曾測試使用自拍照作證件照,但難以通過相應檢測標準,因此考慮到市民照片質素等情況,且現行與合約商戶照相館模式較可行及有效,決定採用高規格照片,他稱,若未來自拍技術條件良好,再適時考量。

今起一戶通可申旅遊證 照片可掃影相舖碼提交

Read more

二百在滬學生欲返澳_專機爭六月一日提供

【本報訊】就處理在滬澳生回澳問題,教青局表示,經過多方溝通和進行會議後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澳門航空已初步獲得上海相關單位的同意,將爭取六月一日提供專門航班,協助在滬學生返澳。據早前了解,約有二百名本澳學生有意回澳,若回澳人數眾多,會再與航空公司協商在其它日子加開航班。

教青局稱,因應上海市的疫情變化,教局十分關注在滬學生的情況,持續與在滬澳生、上海相關高校及單位保持緊密聯繫。對於在滬澳生的回澳意願,近月以來,教青局聯同衛生局、旅遊局、民航局等部門一直研判不同方案,並與內地相關部門磋商,已逐步解決多個技術性問題,包括爭取當地高校為學生提供離校便利措施、制定特別航班防疫工作的技術要求、協調學生回澳後醫學觀察酒店安排等。

至五月中旬,上海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並逐步復工復產,惟因當地對航空公司及機場服務人員的流動和上班仍有較大限制,機場服務十分有限,故仍未能解決前往澳門的航班安排。特區政府相關部門聯同航空公司進行多次會議,同時,航空公司亦積極與內地相關單位提出請求,於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澳門航空已初步獲得上海相關單位的同意,將爭取六月一日提供專門航班,協助在滬學生在配合澳門特定的防疫要求下返澳,目前尚有一系列技術操作安排持續處理中,相關部門與航空公司將盡快協商落實。

教青局局長龔志明表示,據早前了解,約有二百名本澳學生有意回澳,教局今日會再收集六月一日回澳的具體學生人數,以及與跨部門繼續協商細節,例如當地學生前往機場的交通方式,以及校方能否提供協助等,又稱若回澳人數眾多,會再與航空公司協商在其它日子加開航班。

龔志明稱,據了解,現時有六百人在上海就讀。在落實學生回澳意願後,會收集學生資料提供予航空公司,返澳學生登機前須有至少一次核檢陰性證明等,回澳後將獲統一安排入住隔離酒店,毋須自行預訂。教局正協調隔離酒店及運送安排,已與相關部門溝通,基本可以解決。

二百在滬學生欲返澳 專機爭六月一日提供

Read more

世界的初創與典範—嵩岳寺塔

上期本欄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少林寺,就是世界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內的其中一處,建寺距今已逾1500年歷史,而本期介紹的嵩岳寺塔同樣超過千餘年,它不但歷史悠久,更是中國佛塔中的孤例,代表了東亞地區同類建築的初創與典範,在世界建築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陽境內的嵩山南麓嵩岳寺內,高十五層,是一座密簷式佛塔。該塔建成於北魏正光(520年~525年)年間,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該塔定名為嵩岳寺塔。唐時重修塔頂,該塔歷經1500多年風雨侵蝕,仍屹立不倒,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

密簷式塔為中國佛塔主要類型之一,從樓閣式塔發展而來,與樓閣式塔的不同是塔檐比樓閣式塔的多且密,密檐式塔的第一層特別高,設有門窗,多雕刻佛像或佛經故事,但塔內沒有階梯,一般不做登臨之用。

而嵩岳寺塔之所以成為孤例,是古往今來的寺塔中並沒有像它的「十二角形」,從平面看幾乎是圓形但它卻不是真正的圓形,而且嵩岳寺塔層層疊疊的密檐式樣,是沒有先例的,在印度佛塔造型中也沒有出現過。

提出修建寺塔的北魏宣武帝元恪應也沒想到,一座這樣的佛塔經歷1500多年仍屹立不倒,雖然後世有整修過,但它的基本結構完好。經過古建築專家的研究,認為它能經歷風雨侵蝕,自有它的「黑科技」含量。首先是它的選址,嵩岳寺塔被群山圍繞,周邊的山林都比它高,自然避過了雷擊的可能性;其二是它的建築材料,塔身由青磚和黃泥壘砌而成,青磚本身就異常堅硬,加上黏性強的黃泥,其穩固程度堪比石灰,而且比木構樓閣式塔更能防火;再者它的下部塔身厚達2.45米,形成了堅固的磚墩。由此種種,足以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築技工匠師工藝之高。

塔身分為上、下兩部分。即第一層用疊澀腰簷將塔身分為上、下兩部。塔身下部高3.59米,上下垂直。門內為長方形小室,室後壁尚存佛像背光圖案,故知室內原供置佛像。門內各有磚雕護法獅子1個,共16個。塔身上部有疊澀密簷15層。疊澀簷之間,是極矮的直壁。由於諸層簷疊出的磚數不一,疊澀簷弧度各異,各層簷間的壁高自下而上遞減,簷寬逐層收分,構成柔和的抛物線。塔刹通高4.745米,塔剎內有2座天宮。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蓮、須彌座、仰蓮、相輪及寶珠等組成,皆為青灰條磚平順壘砌後砍制而成。

嵩嶽寺塔地宮的結構分為甬道、宮門、宮室三部分,嵩嶽寺塔地宮是較為典型的甲字型平面地宮,在唐代以後歷代佛塔地宮多依此形制。

20世紀80年代末的維護工作中,工作人員從天宮和地宮當中發掘出大量文物。1961年,嵩嶽寺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嵩岳寺(互聯網圖片)

世界的初創與典範—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為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互聯網圖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