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食山

澳門最近失業率未能在高位回落,只能做到與上一期持平。社會要求保就業的聲音此起彼落,特區政府想方設法推出臨時補助措施,鼓勵僱主在疫情下聘用待業居民,每請一個可獲一次性近兩萬元補助。消息一出,勞資雙方都認為措施能帶來一定幫助。的而且確是,若僱主等人用,暫時又未請到人,失業人士能夠頂上,補助計劃可謂互惠互利。然而,這個時勢,大型企業能請的想信已請夠人,中小企又有那一家等著用本地人?

補助措施屬臨時性質,目的希望待業居民能夠打住短工,等到疫情過後,經濟恢復就可以重新出發。所以僱主至少要聘用待業者一年,否則退回款項。大家將就一年問題不大,但一年過後可能打回原形。穩定的就業環境才是長遠,但現時大圍經濟十分不明朗,即使疫情穩定下來,氣氛依然沉重。尤其澳門靠旅遊博彩撐起一大片天空,由此形成的產業鏈牽涉到各行各業,一時三刻難以斬纜,重新另起灶頭,點火起爐難上難!

就如政府所言,業界應思考出路,拓展海外客源。口是這樣講,身體卻很誠實。現時政府乃至業界的策略所針對的大多還是離不開內地旅客,差別是焦點由從前的賭客轉移至觀光客身上。開講有話,靠山食山,靠水飲水。內地客源對本澳旅遊業是可起立竿見影之效,毋容置疑。要開拓海外客源並非不可能,但不是馬上就可成事。皆因小城未必人人知曉,以日本為例,可能都唔太熟識,將澳門列為黃色風險地區,就可見一斑。若要海外遊客所知,未來的宣傳工作可能得花點時間和心思。

山草

Read more

街市檔承租人家庭成員_依法登記後可協助營業

【本報訊】公共街市管理制度規定承租人須在每一曆年內親身經營攤位業務二百四十天。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新街市法並未排除承租人的家庭成員協助經營攤位,且手續簡便,承租人依法登記,家庭成員翌日即可以協助人身份在攤位工作。

張永春昨日在立法會回覆議員陳亦立有關口頭質詢時指出,法律規定承租人須在每一曆年內親身經營攤位業務二百四十天,即使由已登記協助人經營,亦視為持續經營。他強調有合理解釋情況下不會作出處罰,法律亦沒有規定在實務操作上要求攤檔每天八小時經營。對於街市攤位承租人向其它攤位取貨後出售,張永春稱,屬承租人之間的自身經營業務,現行法律並沒有限制。

張永春稱,市政署高度重視業界在新法執行過程中提出的疑慮、疑問,將透過持續深入溝通,促進業界及攤販充分理解相關法律法規。

張永春又稱,新街市法生效後,約有一成攤販放棄簽約,政府暫不考慮將這些攤位公開競投,因街市部份攤位太狹窄,希望適當加大部份攤位空間,正開展相關工作。他稱,理解攤販需時適應新法,政府在執法過程中會儘量與攤販溝通,令管理有人情味。

有議員建議街市增加文創元素及允許攤販售賣更多種類商品,張永春認為,現時完全不具備條件,街市要變成旅遊景點並不現實,因攤位空間有限,若增加商品種類“唔知可以賣咩”,或令經營變亂。他強調新法不是想終結街市,政府專門工作小組近兩年研究如何做好街市管理經營,有方向及成功例子,但要考慮澳門是否做到,及攤販意願。

街市檔承租人家庭成員 依法登記後可協助營業

Read more

聘待業者計劃今推行_補助七月起接受申請

聘待業者計劃今推行 補助七月起接受申請

【本報訊】為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及穩定本地待業居民就業,勞工事務局於今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期間推出《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僱主每增聘一名本地待業居民,可獲一次性發放一萬九千九百六十八澳門元的補助款項,補助名額不設上限。

勞工局稱,符合資格的僱主可於七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期間向勞工局申請臨時補助。增聘的本地僱員須於入職前六十日內處於非受僱狀態,且與僱主不屬配偶或具有事實婚姻關係,又或不屬同膳宿且為第二親等內的親屬關係的人士。

獲發補助的僱主須遵守特定義務,包括:在增聘僱員後首六個月內,維持原有本地僱員數目、維持與增聘僱員的勞動關係不少於十二個月,且在首十二個月內維持增聘僱員的月基本報酬不低於六千六百五十六澳門元,以及不得與其協商安排無薪假。

倘僱主不遵守有關義務,又或提供不實資料等不法方式獲發補助,則須返還全部或部份補助款項,並須承擔倘有的法律責任。

Read more

安全排查內港百漁船_海事局料六月內完成

【本報訊】為加強內港漁船的停泊安全,海事及水務局聯同海關前日開始,展開內港漁船安全排查行動,派員逐艘漁船登船檢查,並向船東和漁民進行安全宣講。現時內港停泊逾百艘的漁船,有關行動料六月內完成。

海事局表示,安全排查行動期間,局方會派出人員登上漁船檢查船上的危險品數量,例如石油氣、汽油和壓縮氣體等;檢查船上的消防設備數量和情況;檢查船上有否安全風險需要排除及改善等等。同時也會對船東和漁民進行安全宣講,包括停泊期間必須安排人員在船上留守,注意船上用電設備是否安全及進行定期維護,如何正確操作滅火筒等消防設備,讓業界了解預防的重要性,時刻注意船舶自身的安全情況,並對突發事故能迅速作出應急反應。

為減少海上事故發生的風險及傷害,海事局現正進一步整理和完善現有的漁船安全規範,並將於短期內發佈漁船停泊方面的安全應遵規則方面的“告示”。海事局與海關亦會持續向漁民團體進行安全宣講,以及合作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巡查,加強船隻停泊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排查內港百漁船 海事局料六月內完成

Read more

司警破販毒案_拘四越南男女_檢廿萬元冰毒

【本報訊】四名越南男女包括外僱家傭及非法入境者,涉在本澳販毒最少三個月。司警根據情報拘捕四人,起出市值二十萬元的冰毒及藍精靈,涉案的非法入境者偷渡來澳已兩年,由家傭女朋友收留。警方正追查毒品的來源。

被捕四名越南人包括三名男子,分別姓EAO,三十一歲,無業;VU,二十九歲,無業;BANG,五十一歲,非法入境;另一女子姓DU,五十歲,外僱家傭,與BANG是情侶。涉販毒、吸毒、“收容”等送交檢察院處理。

案情指,司警早前收到線報,指有越南人於中區一帶販毒給本澳居民,經分析鎖定目標及部署。前日下午司警發現涉案的EAO於高士德附近出現,形跡可疑,隨即上前截查,再在他位於同區的住所拘捕同住其餘三名涉案男女,於屋內起出五十八點六九克冰毒及三粒藍精靈,毒品市值二十萬澳門元;疑犯還將毒品收藏在電飯煲內。

被捕的EAO承認販毒三個月且有吸毒的習慣,其餘三人拒絕合作,經驗尿只有EAO對毒品呈陽性反應。司警並發現BANG偷渡來澳已兩年,一直由女朋友DU收留他同住上址。警方正追查毒品的來源。

司警破販毒案

拘四越南男女

檢廿萬元冰毒

Read more

保安司呈交建議方案_四工作完善海上救援_擬修法強制留守漁船

【本報訊】就內港漁船大火事故,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保安範疇經深入檢視及總結問題,已向行政長官呈交建議方案,從擴大海上專責救援隊伍、加強人員培訓、優化救援裝備和強化預防措施四大方向,完善海上救援工作。同時,檢討修法,限制船隻長期停泊時燃料儲存量,並強制要求每艘漁船需有人員留守。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日在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表示,四月內港漁船火警發生後,保安範疇深入檢視及總結問題,全面研究完善海上救援方案,已於五月十九日向行政長官呈交建議方案,行政長官指示運輸工務和行政法務範疇研究保安範疇的建議。

黃少澤稱,行政長官已同意方案的四大方向,分別是擴大海上專責救援隊伍、加強人員培訓、優化救援裝備和強化預防措施。其中海關建議擴大海上特勤隊的人員架構,加強救援能力,並爭取六月推行新的培訓計劃,派員到內地或香港接受專業培訓;今年內配置包括用於油類、其它可燃液體及固體物質火災的泡沫滅火劑,以及處理小型火災的滅火槍等。海關又建議購置一艘大型消防救援船及兩艘中型消防救援船,若獲批准預計兩年半內可完成。

議員林宇滔口頭質詢關注內港六艘漁船焚燬事件,質疑救火救援工作強差人意。黃少澤回應時稱,消防局的職能主要在陸上協助救援,在今次漁船火警中,沿岸消防喉射程不足,對協助滅火作用不大,建議購置重型消防機械人,配搭遠程滅火裝備,加強沿岸滅火能力。消防局又計劃近期增加海上救援培訓。

黃少澤又稱,內港漁船大火迅速蔓延和多次死灰復燃主要原因是肇事漁船存放多罐石油氣,以及船上沒人留守及漁船入滿燃油等,由於目前沒有法律約束船隻存放石油氣及其它易燃物品數量,保安範疇將配合運輸工務範疇檢討修改有關法律法規,將加強監管漁船防火安全,限制船隻長期停泊時燃料儲存量,並強制要求每艘漁船需有人員留守。

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表示,將限制每排相連漁船數量、船上燃油和石油氣存量及禁止使用明火煮食,違者可被處罰。她又稱,近日已聯同海關和漁民團體全面排查一百零二艘內港錨泊漁船,檢查有否危險品和潛在風險。

黃穗文又解釋,媽閣號在火警救援方面,由於內港航道窄和水淺,未能發揮作用,而救援船 “南灣號”和 “西灣號”並非專門救火,主要作用是能夠迅速在海上救起數百人。

保安司呈交建議方案

四工作完善海上救援

擬修法強制留守漁船

黃少澤稱呈交完善海上救援建議方案

Read more

「電消」今日可用

「電消」今日可用

【本報訊】電子消費優惠五千元的啟動金及三千元立減額今日起可以使用。政府表示,至今已有逾五十四萬名居民完成登記,四十一萬人已領取優惠。經聽取社會意見後,在使用限期及範圍均作出優化。使用期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長達九個月,並允許用於自來水、電力、天然氣、燃料、電訊及視聽廣播服務。

政府表示,為提振內部需求,紓緩疫情下居民和商戶的經濟壓力,特區政府推出“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時性措施。自五月十日起登記,五月二十三日起領取,截至五月三十日,已有逾五十四萬四千名居民完成登記,當中有逾二十五萬五千人登記移動支付,約有二十八萬九千人登記消費卡。已領取優惠的居民有四十一萬二千人,包括二十三萬人的移動支付工具已獲得金融機構自動注資,及有十八萬二千人已經拍卡領取優惠或領取了新消費卡。

啟動金每日的使用上限為三百元,立減額每日的使用上限為一百元,啟動金與立減額須同時使用。換言之,當啟動金尚有餘額時,居民每日最多可以電子消費優惠購得四百元的商品或服務。

當啟動金用完時,立減額將仍有餘額,居民可按自身意願自行充值,便可繼續享受七五折的立減優惠。需要注意的是,當居民自行充值後,立減額仍會維持每日使用上限一百元,直至用完為止。

其中,居民如選擇“消費卡”,當啟動金金額等於或少於澳門元十元時,可自行按需要為消費卡加值。如以移動支付領取並獲他人轉移,則立減額每日可用上限為一百元乘以共持有的優惠份數。例如居民連同本人登記及獲他人轉移,共領取了三份“電消優惠”,當所有“啟動金”用完後,剩餘“立減額”每日可使用的上限將自動調整為每日三百澳門元。

特區政府提醒,居民及商戶須遵守“電消優惠”的各項使用規則,“電消優惠”僅可用於使用範圍內的商戶、不得以任何方式套現、不得以任何不當方式使用或取得消費優惠。同時,相關部門將持續進行價格監察工作,密切留意物價變動情況,迅速跟進居民舉報的個案。

根據《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規定,電子消費優惠不得以任何方式兌換為現金,否則優惠自動終止,且須返還不法使用電子消費優惠款項。電子消費優惠僅可用於在澳門購買貨品或服務,但不得用於博彩場所、境外旅遊服務、跨境交通服務、醫療服務、金融機構等法規訂定的特定場所或用途。

商戶除不得以不法方式收取電子消費優惠外,亦不得作出誤導價格資訊或不合理抬價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且須履行充分合作的義務。如發現違規情況,經科局可按相關行為的嚴重性及過錯程度,停止所屬商業企業主的全部或部份商業場所在指定期間內收取電子消費優惠。

Read more

政府加強巡查監督

防違規保物價穩定

【本報訊】為配合“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消費者委員會與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在計劃啟動前後,持續以頻密巡查方式監督物價,嚴防違規及侵權等行為,敦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維持物價穩定。

為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做好物價監察工作,消委會與經科局自“電消計劃”公佈後,持續頻密落區巡查,嚴防與遏止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及侵權等行為,監察與掌握物價狀況,切實保障居民消費權益。

經科局敦促商戶須嚴守“電消優惠”使用規則,消委會提醒業界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依法以澳門元準確及清晰標示貨品價格等規定,呼籲經營者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誠信經營,切勿肆意抬價,保持物價穩定,若發現有任何違規或侵權行為,將依法跟進。

經科局已要求本澳超市百貨等大型零售商,每月向消委會提供所有商品價格資料作備案,相關零售商均表示積極配合。目前,消委會備有約四十八萬項商品的價格資料,包含了十六家超市百貨類零售集團的所有商品,藉以監察物價狀況。

消委會及經科局透過各種渠道收集物價輿情與異常情況,迅速跟進實況並及時處理,並建議商戶可主動透過社交平台等網路回應消費者對物價的疑問,避免發生爭議或誤會。消委會呼籲消費者如發現任何違法、違規或侵權行為,可在“消保易”作出舉報。

Read more

關前薈悠路環吸引人流

電消疊加效應提振經濟

關前薈悠路環吸引人流

電消疊加效應提振經濟

【本報訊】為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經科局聯同不同地區商會先後推出“關前薈”及“悠路環”兩項活動。透過引入AR(擴增實境)技術應用與社區消費場景結合的模式,提升市民與旅客的遊覽及玩樂體驗,吸引人流鼓勵消費,盤活社區經濟。經科局表示,該兩項社區消費活動可與即將使用的“電消優惠”產生疊加效應,進一步刺激居民消費,提振社區經濟。

數據顯示兩項活動有助延長居民及遊客在社區停留以及刺激消費,對促進社區商戶經營起到積極的作用。有商戶認為活動有助為社區吸引客流,同時活動設置的一系列促銷配套,如商戶折扣優惠、電子現金券、消費滿額獲禮品以及提供獎品抽獎等,均有效提升居民及遊客的消費意欲,從而提升營業額,改善經營。

“關前薈”自去年十一月推出,並於今年三月二十五日續辦三個月,期間對活動進行了多項升級。截至五月二十九日,“關前薈”活動網站合共錄得近三十四萬四千人次瀏覽,有近四萬五千人次參與了AR互動,透過活動向參與者發放了超過八萬三千張商戶優惠券。根據問卷數據,約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因活動延長了遊覽時間及增加了消費。其中,自三月二十五日(“關前薈”二期上線)至五月二十九日,“關前薈”參與人數更錄得明顯升幅,“關前薈”二期日均參與人次是一期的近二點五倍。

延續“關前薈”模式,“悠路環”活動自四月底啟動,為期約三個月,至七月底結束。截至五月二十九日,“悠路環”活動網站錄得近十七萬七千人次瀏覽,有近九千人次參與了AR互動,透過活動向參與者發放了九萬一千張電子現金券。根據問卷數據,約有八成七受訪者表示因活動延長了遊覽時間及八成二表示因活動增加了消費。

為提升活動成效,經科局持續善用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包括不同的新媒體及平面媒體工具,為“關前薈”及“悠路環”進行廣泛宣傳增強曝光。隨著“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於六月一日正式使用,相信“關前薈”及“悠路環”兩項社區消費活動可與“電消優惠”產生疊加效應,進一步刺激居民消費,提振社區經濟。

Read more

下半年物價壓力料加大

李司:通脹是全球問題

下半年物價壓力料加大

李司:通脹是全球問題

【本報訊】電子消費優惠令人擔心會推高物價,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在多種因素疊加下,相信會加大下半年物價壓力,但市道差,業界未必夠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通脹是全球性問題,特區政府會透過財政政策,包括福利政策減輕居民和經營者的負擔。

立法會昨日舉行口頭質詢大會,多名議員關注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會否抬高物價。列席立法會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過去兩年因應「消費補貼計劃」及「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推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聯同消費者委員會已多次與各社團、商會、供應商及零售商會面,要求業界持續維持貨品供應及價格穩定。

李偉農稱,根據過往多期電消優惠的經驗,進入市場的資金增多,一定會令物價波動,在俄烏戰爭及加息周期等因素疊加下,相信會加大今年下半年的物價壓力。但他認為,現時市場“唔夠?做”,業界未必夠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政府亦會同業界溝通,相信業界會同大家抱團取暖,並繼續監管物價,希望明日開始使用的電消優惠為市場帶來信心。

李偉農又稱,通脹是全球性問題,而澳門是外向型經濟,基本全部食品都是入口,而疫情下供應鏈減慢甚至暫停,航運運輸成本三年間增加一點四倍。特區政府會透過財政政策,包括福利政策減輕居民和經營者的負擔。

消委會執委會主席黃翰寧稱,消委會一直密切關注市面物品價格,重點關注糧油、主副食品等商品,同時亦會因應社會實際需要擴大調查超市範圍。他又稱,「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公佈後,消委會聯同經科局約見了超市業界,敦促業界保持貨品供應及價格穩定,並進行了多次巡查,抽查多項商品價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