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場智能安檢通道
年底增至八條投運
臉容識別值機增效
【本報訊】澳門國際機場七條智能安檢通道已投入運作,今年底將增至八條,並同時推出面容識別“易登機”(One-ID)服務,旅客值機後,進入安檢區和登機時不用再檢查證件,大幅提高安檢準確率與效率,縮短旅客等候時間,預計整體安檢空間較原先擴大約一半。
民航局表示,中央安檢通道優化工程是澳門國際機場邁向智慧化管理的重要一環。工程自今年七月啟動,分階段推進,應對日益增長的旅客量與安全檢查需求。第一階段的二條新通道在完成人員培訓、技術測試及民航局的保安監督檢查後,已於十月順利投入服務,運作表現穩定。現時第二階段的五條新通道亦於昨日全面服務旅客,實現了安檢設施的進一步擴充與智慧化升級。
新通道配備先進的智能安檢設備,包括全身掃描儀、自動回收行李托盤及人體影像分析技術,能有效提升安檢準確度與效率。旅客在通過時可享受更快速的通行體驗,尤其在旅遊旺季或節假日高峰時段,有效縮短等候時間。第三階段的最後一條新通道亦將於十二月完成測試後投入服務。
民航局稱,今次安檢設施升級項目在籌備階段時,一直嚴格監督機場專營公司依照民航局批准的流程完成所有工序,確保智慧化管理與安全營運雙重達標。
機場營運部保安辦公室經理蘇志華稱,新智能安檢通道的新功能包括雙視角X光機、毫米波人體掃描儀、自動托盤回收系統和開包工作台螢幕輔助。他指出,之前六條舊安檢通道每小時約可處理八百至九百人,而八條新安檢通道預計每小時可處理一千六百八十人,效能提升約一點八倍。
澳門保安有限公司安檢組長伍書平表示,新安檢設施讓整體工作環境及旅客體驗都有明顯改善,例如在旅客擺放手提行李過安檢的位置,新增四部顯示屏和廣播設備,讓安檢人員能更清晰有效地與旅客溝通;開包檢查崗位增加圖像輔助器械,亦有助更快及準確判斷行李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