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下達的“相對靜止”令快接近兩個星期,天氣愈來愈熱,外出的市民均戴上標準型口罩,前線人員繼續穿上全副保護衣工作,尤其在外,烈日當空,無遮無擋之時,有多濕熱,多悶焗,非筆墨所能形容。根據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預料,本週後期,本澳日間最高氣溫會進一步上升,部份地區不排除達到攝氏三十六度或以上高溫。要是在這繃緊的防疫狀態下繼續生活工作,當中有多難受難頂,想像一下便知道。
氣象局呼籲市民留家避暑抗疫,並建議外出核檢時,帶備防暑及防疫用品,適時補充水份。在除下口罩都有機幾會被罪,食飯飲水都要擰歪面的情況下,對於在外工作的打工仔,實在知而行難,非坐在辦公室或冷氣低下能感受得到被“罩住”的不自在,只能祈求這種日子盡快過去。按現時疫情發展,密集的全民核檢確是令陽性個案回落至單位數,離“清零”這個目標看來不遠,但不能忽略其它地方如紅碼大廈、醫觀酒店仍發現陽性個案,故不能想得太好和太早。
現時特首統籌並指示各部門做好下一階段的防疫工作,努力盡快達至社會面清零。不過,咪以為靜止完便一天光哂。在本週“相對靜止”期結束後,若順利的話就會進入當局所謂的“鞏固期”,強調市民非必要也應繼續留在家中,標準口罩要唔要再戴都未知。當局無法對疫情發展預計出起始期、高峰期、回落期,現時做到的只能看著數字動態研判作打算,不管抗疫路上有所謂靜止期、鞏固期,最怕限制措施“無了期”。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