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開學料交通繁忙巴士增班加強疏導

今開學料交通繁忙巴士增班加強疏導

【本報訊】本澳六十六間中小學今明兩日舉行開學禮,標誌著暑假正式結束。昨日各校進行最後準備工作,加強校內清潔消毒。開學日師生需要須持有七十二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且十日前須返回澳門、珠海和中山常居地,而口岸學生專道今日重啟。配合開學,政府跨門部已作出部署,在開學初期將加派人員於交通繁忙點及學校周邊疏導、適時增加巴士班次及持續做好防疫工作。

為配合開學,交通事務局、治安警察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和兩間巴士公司早前已商討部署好開學的交通及巴士服務安排。交通事務局協調巴士公司制定方案確保開學日巴士服務運作順暢,針對各校開學情況,增加巴士班次及適時加開特班車、增派駐站和流動稽查人員於主要站點維持秩序及疏導、安排維修人員及準備應急車輛以保障運力等;兩巴亦需持續做好防疫工作,加強巴士車廂清潔消毒及打開車窗以保持空氣流通。

治安警在開學初期,將調度後勤人員支援前線工作,增派警力於各主幹道、交通繁忙路段及學校周邊進行交通指揮及疏導;並將學校周邊的部份泊車位,改為臨時上落客區供車輛停靠;同時與校方及相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做好各項應對緊急狀況的措施,全力保障道路暢通。

為確保跨境學生在出入境高峰時段能順暢通關,關閘及青茂出入境事務站的跨境學生專道於今日重啟。學生專道開放時段為周一至周六(公眾假期除外),具體時段為:關閘入境大堂的學生專道開放時間由早上六時至八時三十分,離境大堂之學生專道則由下午四時至六時開放;青茂入境大堂的學生專道開放時間由早上七時至八時三十分,離境大堂之學生專道則由下午四時至六時開放。

教青局要求高等院校及非高等教育學校的學生及教職員必須在開學日前提十日返回常居地(澳門、珠海或中山)和開學當日須持七十二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並要求學校嚴格遵守及執行教青局及衛生部門的各項防疫指引,落實傳染病通報機制,於開學前徹底清潔和消毒校園。

教局呼籲開學初期應提前規劃上班上學的時間和路線,預留足夠出行時間,盡量選擇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留意最新防疫資訊、天氣預報及交通消息。駕駛者應時刻小心駕駛,當駛至學校附近,應加倍留意路面情況。

Read more

返學

本澳疫情穩定,全澳多所學校能如期今日開學。莘莘學子要收拾暑假懶洋洋心情,集中精力於學業上。今個暑假在疫情影響下,戶外及許多暑期活動全部停頓,要到暑假尾聲才有機會鬆一鬆,嚴格而言,在防疫限制措施下,談不上有甚麼好心情。小朋友故然之失去不少樂趣,家長們亦頭痕如何為子女安排有益心身的活動,善用暑假,同時也擔心疫情影響小孩子的健康。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非常暑假,每日頭等大事就是核檢。

能夠回校上課,再見同學,相較每天待在家裡,小朋友自然開心,家長更不用傷腦筋。事實上,一個完整的學習對小朋友十分重要,過去兩年多,在疫情關係的確失去了一些面授教育的時間,而所謂網上學習,始終在非高等教育階段難以取代真實課堂上的教與學,即使在網絡要求的硬件上不成問題,資訊要求的軟件上也相當豐富,但少了現場的學習氣氛,單是老師和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已大打折扣。

求學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涉及方方面面。現時特區政府正就修改國安法進行公眾諮詢,當局認為學校要加入國安內容的教育,加強學生的文化認同、自信和歸屬感。現時教科書上已有相當部份談及國家文化、歷史及發展,有關資訊並不缺乏,問題是如何讓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清楚明白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而不是將白紙黑字硬灌進腦袋裡。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重要先做好自己,認清自身過失加以改正。學生既要學懂尊師重道、孝順父母,也要分清是非,做個好人,做個負責任的良好公民。

山草

Read more

討贍養費傷人三被告_兩強制羈押一禁離境

傷人案三被告被採強制措施(資料圖片)

【本報訊】海濱花園食店嚴重傷人案兩男一女嫌犯,經初步偵訊,因應案件的嚴重性質及其惡劣情節,承辦檢察官建議,刑事起訴法庭法官命令對首兩名嫌犯採取羈押強制措施,並對第三名嫌犯採取提供身份資料及居所書錄、禁止離境、定期報到及禁止接觸兩名被害人的強制措施。檢察院將繼續就案件進行後續偵查。

三名被告涉嫌襲擊兩名男子,導致該兩名被害人受傷,其中一名傷者因被利器刺傷胸部處於危殆狀態。案情顯示,第一嫌犯(女性)與首名被害人為前配偶關係,案發當日,女嫌犯與第二嫌犯(男性)前往首名被害人的住所以追討贍養費及其它金錢債務,惟未能接觸該名被害人,為此,兩嫌犯對首名被害人的父親(即第二名被害人)作出滋擾行為;隨後,該兩名嫌犯在首名被害人住所的大廈門口守候,期間,女嫌犯要求第三嫌犯(男性)到場協助。至同日下午,三名嫌犯遇見兩名被害人並隨即發生爭執,期間,第二嫌犯取出隨身攜帶的利刀並兩度刺中首名被害人的左胸,相關行為導致首名被害人身體嚴重受傷,同時,第二被害人的臉部和左胸被毆致骨折。

經初步偵查,首兩名嫌犯涉嫌觸犯《刑法典》的“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罪”,其中第二嫌犯涉嫌同時觸犯《刑法典》的持“禁用武器罪”;第三名嫌犯則涉嫌觸犯《刑法典》的“普通傷害身體完整性罪”。

根據《刑法典》的規定,“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罪”最高可判處十年徒刑,持“禁用武器罪”最高可判處八年徒刑,至於“普通傷害身體完整性罪”則最高可判處三年徒刑或科罰金,亦不排除因應法定的犯罪情節對行為人科處相應的加重處罰。

討贍養費傷人三被告 兩強制羈押一禁離境

Read more

爛賭男涉偷妻金飾_輸光虛報被竊就擒

爛賭男涉偷妻金飾 輸光虛報被竊就擒

【本報訊】一名爛賭裝修工人涉佈家賊,偷走妻子放在家中十三件總值十八萬元的金飾,典當輸光後再報假案指家中遇竊。司警接報調查拘捕該名裝修工人,起回贓物。

被捕的裝修工人姓麥,三十三歲,本澳居民,涉加重盜竊,詐騙送交檢察院處理。案中的女事主三十六歲,本澳居民,是麥某的妻子。

案情指,前日凌晨,涉案的麥某報案指其位於路環的住宅被爆竊,損失妻子總值十八萬澳門元金飾。司警到場調查發現,屋內並無搜掠及被撬痕跡,麥某神色慌張,司警認為他有可疑,將其帶返警局問話。經盤問,麥某承認爛賭犯案,由今年四月至七月,趁妻子(事主)不為意,每次偷取她放在屋內一至兩件金飾,至今共偷取了十三件金飾,全部拿到皇朝區及氹仔的押店典當獲十四萬港元,全數款項已輸光。為怕被妻子發現,於是報假案製造家中被爆竊的假象。司警其後於押店起回全部的贓物。

Read more

新學年免費教育_覆蓋率逾九成五

新學年免費教育 覆蓋率逾九成五

【本報訊】根據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統計資料,2022/2023學年全澳高等院校共有10所,非高等教育學校(正規及回歸教育)共有75所115個校部,屬正規教育的108個校部中,共有103個校部納入免費教育學校系統,校部覆蓋率為95.4%,受惠學生人數約為7萬9千人。教青局將按照《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的發展方向開展各項工作,促進澳門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及青年的發展,為澳門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營造校園安全,加強疫苗接種

教青局已於8月上旬向全澳高等院校和非高等教育學校發出新學年開課準備通知,提醒開學前後須履行衛生防疫措施、群聚管理、維持課程教學正常運作,以及因應疫情變化在教學安排和學生管理方面的應變方案或特別措施等方面的最新情況;亦向各高等院校和非高等教育學校發出新學年開課指引,提醒注意校園防疫,以及倘有疫情時的教學安排。

同時,繼續推動各高等院校和非高等教育學校透過不同渠道向教職員及學生提供新冠疫苗接種的相關訊息,加強宣傳工作及提供便利措施,並呼籲已符合接種條件的教職員及學生儘快接種(包括加強劑),以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減少感染和感染後傳播給他人的風險。

加強高校發展,拓展對外合作

為促進澳門高等教育穩步發展和教學素質持續提升,教青局協調澳門高等院校按照《高等教育素質評鑑制度》開展院校及課程評鑑工作,並支持高等院校發揮各自的優勢,開設更多與本澳四大產業相關的學士和研究生課程,以配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培育各類人才。教青局將繼續支持高等院校進一步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合作,開拓更多科教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項目;支持由澳門高等院校組成或參與的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粵港澳高校等跨校或區域性高校聯盟的工作。

推動科技教育,強化人才培養

教青局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教育與青年領域的施政方針,創設教育資源、促進理工人才培養、協助學生生涯規劃為政策目的,進一步透過澳門科學館促進澳門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充分利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設施和資源,開辦更多元化和適切的科普教育教學人員培訓課程,以推動澳門科技教育的發展。利用科學館場地及設施等資源,加大發揮科學館成為科技教育及展示平台的功能,開展多元科技教育工作,深化澳門教學人員、學生、青年及市民對國家高新科技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組織非高等教育學生參觀設於高等院校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其他科研設施,加深其對澳門高等教育科研人才培養、科研成果以及相關行業發展前景的了解。此外,教青局將透過支持及推動學生參與各類科普競賽及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普活動,提升創造力、科學認知及學科專業性。

落實課程改革,支持教學人員專業發展

第22/2021號行政法規《非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制度》於2022年9月1日生效,法規旨在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的持續發展,訂定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框架,建立與高等教育的銜接機制,深化學校與企業、相關行業的專業團體及人士的合作,提升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性和認受性,並在提高職業實習的成效等方面作出規範及優化。

因應課程發展的需要,教青局繼續推進本地教材建設,出版整套中學《中國語文》(試行版)教材。同時,將新增關於功課和評核的問卷,協助學校掌握學生的學情數據,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措施。為持續提升教學人員對國家及澳門的歸屬感,除了將《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列入系列培訓課程的必修單元,亦舉辦中華文化相關培訓活動,加深對國旗、國徽和國歌的認識,以及透過外交知識講座提升教學人員對國情的認識。教青局將按實際需要開辦更多不同方面的專業發展活動,創設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機會和條件,以建立一支高質素的教學人員隊伍。

培養家國情懷,關顧身心發展

為推動落實《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2022年繼續透過跨部門跟進小組協調22個政府部門及高等院校推出約390項行動計劃,為青年及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活動,助力青年成長、成才、成功。此外,委託機構開展“澳門青年指標2022年社會調查”,為政府決策及社會各界推行青年工作提供更多科學依據。

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將舉辦系列紀念活動,並繼續舉辦“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等,向學生推廣兩法及普及不同範疇的法律知識。聯動“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及澳門不同愛國愛澳教育資源,繼續開展“家國情懷延展教育計劃”,並把對象延伸至高等院校學生。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加強青年學生對國防、外交以及國家發展的認識,全方位培育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時,持續舉辦“青年建言平台”,鼓勵青年學生關心社會,提升其參政議政能力。透過資訊平台,推動青年學生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情況。亦會與企業和機構合作,為青年及高校畢業生提供跟崗學習、專業實踐及培訓的機會,促進青年學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實施相關規定,提升行政效率

配合教育基金的設立,循“歸口管理”原則優化2022/2023學年的“學校發展計劃”。利用電子化手段協助學校適時管理及監察受資助項目,加強監督,同時,將為學校人員提供相關培訓,增進有關人員對資助章程及相關指引內容的認識,有效掌握相關配套措施的操作。

整合公立學校,優化資源配置,2022/2023學年增至五所一條龍學校(鄭觀應公立學校、石排灣公立學校、高美士中葡中學、中葡職業技術學校及二龍喉公立學校),當中二龍喉公立學校設立為特殊教育學校;實施《非高等教育公立學校教師通則》,減少公立學校教師的正常授課時間;實施《非高等教育公立學校教師的工作表現評核制度》,推動教師持續提升工作表現;支援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的辦學實體依法完成制定校董會章程及設立校董會。

支援辦學實體、校董會、學校履行《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通則》有關財務管理的規定,舉辦經驗交流會,並有序推動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提交經會計師事務所或執業會計師審核的會計帳目,提升監察力度。另外,教青局亦為學校提供財務管理的範本,支援學校建立內部管控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

為優化對學習輔助的規範及監管,更新現行制度的《非高等教育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業務法》法案正在立法會進行審議,擬將課餘託管服務納入監管範圍,冀透過全面規範中心人員資格、提升學歷要求,增設強制保險及保全措施,進一步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安全。同時,通過一站式發牌程序及電子化申請,提升行政效率。

結語

2022/2023學年,教青局將一如既往地繼續與院校、學校和家長攜手合作,為學生提供安全和優良的學習環境,加強創意教育,致力讓學生傳承歷史文化、培養家國情懷、發展軟實力、提高幸福感,成為服務人群、建設國家和澳門的人才。

Read more

交局協調道路工程_減低開學出行影響

【本報訊】今日新學年開學首日,交通事務局協調道路工程負責單位追趕進度,繼續推進工程於開學前竣工,減低對交通的影響。早前受疫情影響而預計需延至開學後的工程中,醫院後街水管鋪設工程已趕及在開學前完工及恢復通車,交局積極協調餘下兩項工程盡快完工。

其餘道路工程正按計劃持續進行,當中雅廉訪大馬路排洪雨水管道擴容工程、羅理基博士大馬路電網工程及行人天橋加裝升降機工程,施工範圍亦盡量收窄以減少對交通影響,亦提醒師生及家長留意,倘需以車輛接載,應使用鄰近的上落客區,切勿於道路上逗留及違例停泊,以免加重道路壓力。交局亦會繼續協調工程負責單位完善有關臨時交通改道措施,及加緊巡查施工狀況和進度,以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另外,為疏導羅理基及宋玉生一帶開學初期的高峰車流,九月一日至九日,“高美士/利澳”巴士站臨時停用,乘搭1A、3、10、10B、10X、28A、28B、28C、29及32巴士路線之市民,可使用鄰近的“澳門理工大學”站上落。

每年開學初期均會出現交通流量高峰,交局再次呼籲師生、家長及市民留意開學日的交通資訊,提早規劃行程,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及錯峰出行。

交局協調道路工程 減低開學出行影響

Read more

婚變女攜男友及父討債_前夫胸中兩刀未脫危險_舊家翁被痛毆面胸骨折

婚變女攜男友及父討債

前夫胸中兩刀未脫危險

舊家翁被痛毆面胸骨折

【本報訊】司警偵破海濱花園食店嚴重傷人案,拘捕三人,查悉一女子伙同父親及現任男友,找前夫追討贍養費及六十萬元款項,雙方初則口角,繼而動武。現任男友取出一把尖刀捅向女友前夫的左胸,導致大量出血,女子亦用鎖匙襲擊前夫,送院手術後仍未脫離危險期;混亂間,同行的前夫父親面部及左胸骨折。警方於案發現場起回行兇的尖刀。

被捕的女子姓李,三十四歲,本澳居民,無業;其現任男朋友姓林,三十四歲,內地人,外僱理髮師;李女的父親六十七歲,本澳居民,無業。三人分別涉嚴重傷人、持禁用武器、普通傷人送交檢察院處理。案中兩名事主為兩父子,本澳居民,分別六十八歲及三十三歲,兒子與李女育有兩名兒女,已於今年一月離婚。

司警昨日公佈海濱花園某食店嚴重傷人案情,指前年至去年,李女曾報案指前夫(三十三歲事主)詐騙、恐嚇及家暴;前夫亦報案指李女搶劫,當時警方已將案件交檢察院處理。至前日凌晨,李女帶同涉案林某(現任男友)到前夫位於北區的住所,追討贍養費及六十萬元款項,但前夫不在家,前夫父親(六十八歲事主)則在屋內,兩人隨即滋擾前夫父親,對方報警。治安警到場勸籲兩人離開,兩人改到大廈外等侯,並找來李女的父親到場“支援”。

李女與父親、林某一直等至同日下午約一時,見到前夫兩父子出現,隨即上前追數,雙方初則口角,繼而動武。三人更追打對方,前夫父親勸阻無效,一直追至某食店附近,林某突然取出一把長十三厘米的尖刀,連桶女友前夫左胸兩吓,李女亦用車匙參與襲擊前夫,傷者赴傷走入食店,最終傷重不支倒地,其身上及現場留有大量血跡,混亂間,前夫父親面部受傷及胸部出現骨折。食店職員及途人見狀報警,治安警手持盾牌趕抵現場拘捕李女及林某,而李女父親事發後逃離現場,約一個半小時後到司警局自首。

司警接手調查,於案發現場搜證,起回一把染血的尖刀。經盤問,李女承認用鎖匙襲擊前夫,林某亦承認一早已準備尖刀施襲,李女父親否認襲擊女兒的前夫,但承認曾打過女兒前夫的父親。

Read more

議員冀稅惠措施_吸引澳人才回流

【本報訊】人才引進制度法案提出稅務優惠措施,立法會小組會有委員反映本澳有不少人才現時在海外生活,關注政府有何措施,特別在稅務優惠方面,吸引本澳人才回流,為澳門的重要產業和適度多元作出貢獻。

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昨日繼續審議人才引進法律制度法案,討論包括引進人才計劃的稅務優惠措施,以及居留許可和續期問題。委員會主席黃顯輝會後稱,委員會認同採取稅務優惠引進人才。有委員反映本澳有不少人才現時在海外生活,他們在當地升學後取得相關專業資格,委員關注政府有何措施和政策,特別在稅務優惠方面,吸引在海外生活的本澳人才回流,為澳門特區的重要產業和適度多元作出貢獻。

黃顯輝又表示,針對三類人才引進特別制度 (高端人才、優秀人才和高級專業人才),若非經常變化,委員會建議政府應放入法案內,並非透過行政法規或行政長官批示訂定,方便將來的申請人,以及政府或司法機關執法。委員會將列出問題清單,在立法會新會期與政府進一步討論有關法案。

議員冀稅惠措施 吸引澳人才回流

Read more

考功夫

澳門新冠疫情穩定下來已有一段時間,不過全球疫情仍在燃燒,尤其亞洲多國疫情反覆,新增個案大幅回升。本澳鄰近地區疫情也有反彈跡象,而內地每日新增個案維持在一定數量上,近日,深圳的本土疫情更首度發現新變異株,屬於Omicron BA.5.2.1的子分支 BF.15,不排除由境外輸入引發本地感染。在這之前,世界各地鮮有聽聞此變異株的消息,全球公開數據也顯示,BF.15還未被監測到,但據報導,該變異株與香港衛生署上月份上傳的一株病毒序列高度同源。

專家指出,已知的是Omicron本身傳染力較高,其變異株的免疫逃逸能力亦較其它病毒株為強,值得注意的是,今次發現的變異株的傳播力可能會變得更強。 繼上海、三亞爆發疫情後,現時輪到深圳要面對挑戰,當地政府已採取一系列的臨時管控措施,部份地區暫停堂食,戲院等室內密閉場所停業等,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撲滅疫情。防疫措施讓人想起澳門前陣子的一輪抗疫,希望當地能盡快壓住疫情,否則會增加區內風險,通關或會再受影響。

一放便有風險,一爆就得收緊,一緊又要停頓。事實上,新冠疫情無日無之在出現,只要有人員流動就有風險,除非斷絕一切往來,且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下,出現變異株的機會也會增大。不過,從現時數據看到,Omicron又好,其變種病毒又好,感染者大多數為無症狀。內地、香港及澳門的疫情亦如是,所以對疫情發展不用過於擔心。問題是如何在必須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讓社會運作繼續保持正常才是重要,亦好考功夫!

山草

Read more

澳用好國家外交資源_助轉型經濟適度多元

【本報訊】特區政府與外交公署合辦澳門城市轉型發展對話會,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澳門特區政府正致力創設條件增強經濟活力,主動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尤其在外交公署的協助下,積極利用國家外交資源,不斷提升澳門的對外交往工作,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與各方友好共同分享中國,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所帶來的紅利。

澳門城市轉型發展對話會昨日假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會議東廳舉行。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推動經濟多元轉型”是今天對話會的主題,很高興邀請到來自東京、首爾、迪拜、盧森堡,以及中國內地的嘉賓與我們一同分享發展經驗和合作前景。今天與會的嘉賓,在傳統醫藥和大健康、現代金融業、先進製造業,以及城市經濟轉型等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各位所代表的城市,在實踐經濟轉型的歷程上也有很多可供學習借鏡之處。相信透過今天的對話會,各位的真知灼見能為澳門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寶貴和有用的啟示,尤其是有助澳門進一步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當前,澳門特區政府正致力創設條件增強經濟活力,同時,積極推動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及現代金融產業,拓展本澳經濟適度多元,並在當下穩定經濟和關顧民生的同時,按照既定的發展方向,加快構建符合澳門實際、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惠及民生、穩定就業。

儘管全球市場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以及新冠疫情依然反覆,使得澳門未來經濟發展面臨不少的壓力和挑戰,但特區政府有堅定信心在“一國兩制”制度下,繼續發揮自由港、單獨關稅區等優勢,在國家穩步實施“十四五”規劃,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新發展格局下,主動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尤其在外交公署的協助下,積極利用國家外交資源,不斷提升澳門的對外交往工作,更好把握國家“雙循環”帶來的新機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與各方友好共同分享中國,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所帶來的紅利!

澳用好國家外交資源 助轉型經濟適度多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