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離二,繼巴黎人隔離酒店後,再有醫學觀察酒店發生閉環管理工作人員確診事件,部份正在隔離的人士須要延長醫觀期。防疫部門不只一次強調醫學觀察酒店工作的人員有較高風險感染新冠病毒,並已制訂一系列的指引,要求監管機構和酒店管理實體落實執行。然而,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明顯地醫觀酒店防疫存有漏洞,可能與有關部門在執行指引時不夠徹底,又或工作人員防疫意識不足有關。這種以酒店作隔離之用的醫觀模式是否合適?值得思考。
上次巴黎人事件一批閉環工作的員工受感染,逾百名已完成隔離返回社區的人士,須重回酒店接受醫觀,更在當中發現不少陽性個案。可見醫觀酒店防疫一旦出現缺口,社會傳播風險隨之增加。事實上,去年九月亦曾有醫觀酒店爆疫,一百多名隔離人士需要遷離。今次金寶來醫觀酒店發現工作人員受感染,目前情況雖然未有之前兩次嚴重,但醫觀酒店非專用的醫學設施,人手也不過是酒店員工,有可能成為清零政策的絆腳石。
自疫情初始,衛生局已聯同其它部門共同制訂醫觀酒店的工作人員技術指引,以及提供相關培訓等,目的是希望他們有能力減少工作期間被感染的風險。問題是負責醫觀酒店的工作是旅遊局,在一個有傳播風險的酒店內閉環工作的也不全是醫護人員,且隔離人數多,管理本身已有難度,即使有培訓亦未必足夠應付。縱使衛局已委託第三方醫療監察機構,加強對醫觀酒店的巡查,無奈員工確診事件仍然發生,那怕對社區威脅不大,但醫觀酒店像是個傳染區,隨時爆疫。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