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明年學生數量_料達高峰近九萬名

預計明年學生數量 料達高峰近九萬名

【本報訊】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根據數據預料,學生數量至明年會達最高峰,預料2024/2025學年有八萬八千名學生,至2030年有約八萬一千人,因此 2025/2026學年會要求每班收生人數減少,否則“小校”或辦學不具特色的學校將收不到學生。

有議員口頭質詢優化小班制政策,並提出減少教師節數作教學改革。歐陽瑜以 2023/2024學年入讀幼一人數減少五百人為例,強調小班制的區間調節機制可幫助應對適齡學童人口變化,避免出現學校收生不足的情況。並指出,小班制並不是愈少人愈好,因涉及與人溝通、集體生活,認為 廿五至卅五人是較適合數量。其稱,現時 一名教師一週上 十八節課,相當於每日上二點四小時課,認為有時間做其它工作。另外,教局明年亦將檢視“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

此外,歐陽瑜表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開展至第四階段,若今年順利推出第 五階段,假設資助金額維持每人六千元,則每人累計資助二萬九千元。對於有議員建議調升資助金額,歐陽瑜稱,現時參與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市民平均使用 四千元,基本未用完資助金額,認為仍然足夠。

有議員建議優化持續教育政策,為中、青年人提供轉型機會及職業發展階梯。歐陽瑜稱,目前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有逾八百項獲國際及國家認可的職業認證考試,政府並與高等院校溝通開辦四大產業相關課程,其更舉例,理工大學開辦 二年制護理證書課程,報名踴躍,上課準時認真,相信這些學生是想轉行或失業的成人,因應社會有需要而進修,認為課程比想像中成功。

歐陽瑜指出,若涉及更高層次或產業更導向課程,市民可申請人才發展委員會的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考證最高資助 八千元,種類涵蓋高新科技、網絡工程和語言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