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津貼起鼓勵作用 料今年萬五嬰孩受惠

育兒津貼起鼓勵作用

料今年萬五嬰孩受惠

【本報訊】施政報告提出增設育兒津貼和增加出生津貼。行政長官岑浩輝預料,今年約有一萬五千多名嬰幼兒受惠育兒津貼,預算二億七千萬元,佔政府增加預算中很多的比例;出生津貼亦由五千四百多元增至六千五百元,增幅二成多,政務會議認同有鼓勵作用。

立法會昨日舉行施政答問大會,關注育兒津貼適用對象為三歲以下嬰幼兒。行政長官岑浩輝表示,適用範圍訂定是因為幼稚園至高中十五年均是免費教育,強調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均有據可依。

會上,議員黃潔貞關注如何進一步支援育兒家庭及推出更多家庭友善措施。岑浩輝回應稱,本澳出生率越來越低,據了解,按國際標準計算為千份之五點二,是將所有在澳居住半年以上的育齡婦女納入計算作為基數,他希望當局之後能統計本地居民的出生率,向社會清楚反映真實情況。

岑浩輝強調,施政方針很關注如何支持生育,形容政府在完善支援方面“做得幾多得幾多”,包括增設育兒津貼和增加出生津貼,對於未來會否再增加津貼金額,則要再考慮,若將來社會環境好、需要育兒鼓勵,政府會因應實際環境盡量做。

對於在職家庭婦女的支援,岑浩輝稱,政府會在產假及年假方面作研究,司長亦計劃委托第三方機構研究,提供科學依據,他希望在社會共識下開展。

議員馬耀鋒促請說明面對出生率下降、部份學校收生不足等情況,特區政府如何合理部署分配各類教育資源,保障教育團隊穩定。岑浩輝強調,教育是特區政府發展的根本,將繼續堅守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方針,向前進,不退縮,除非面臨惡劣經濟環境難以負擔相關開支。他指出,特區政府對教育資源投入大,本年度教育預算開支約一百四十億元,位居剛性開支首位,對教育投入較回歸前增加約十倍,當中九十六億元為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和教育基金的預算。

岑浩輝又稱,私校享教學自主,政府不可干預,只能投放資源和引導,包括支援弱勢學校財政措施、優化基礎教育、善用免費教育彈性機制、穩定整體班級規模等;教育基金並設學校發展資助計劃,支援收生不足的學校,另設促進學校發展津貼,協助學校轉變及優化提升教學質素,教學人員方面亦依法給予適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