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瞭望台

  • 瞭望台

    頂層設計

    立法會已就今年施政報告經財範疇進行辯論。談到經濟,在首季財政收入或未如預期樂觀的憂慮之下,政府認真研判經濟形勢,審慎應對的大調子固然要一再強調。司長更直言本澳現時面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每天變幻莫測,有大國所作出的措施反覆無常,並語重心長地呼籲各界要有適應變化的準備。政府則繼續想方設法搞好經濟,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基礎上,全力發展社區經濟,以措施扶持中小企,保障民生福祉。

    當下特區政府以發展經濟為首要任務,六大片區改由經財司統領開發,可見一班。雖然文化局曾強調六大片區活化成效符合預期,但坊間也有質疑聲音。如今改由經財範疇部門牽頭推進片區活化,顯然片區在帶動經濟方面所起到的實質效果,在過去一段時間未達標或進度不夠理想,仍未能讓人滿意。政府希望將六大片區打造成“社區商圈”,增加商業元素。看來有別於以往舉辦活動引客流入區,牽動商戶進駐的做法。

    司長話會做好六個片區中的人文文化和記憶挖掘,並組織地區社團參與,調動資源,重新發展。“社區商圈”應以居民為服務對像,但在現時這個經濟大環境下,鼓勵居民多消費已很難,要他們留澳消費更是難上難。要是面向旅客,既要講元素的吸引力,也要看旅客消費力。若要兩者兼得,必有獨特之處,否則徒然。司長指相關片區將首先參考各地先進方法作頂層設計,隨即進行片區開發。究竟是活化還是直接商業化?有待觀察。

    山草

  • 瞭望台

    保持活力

    澳門旅遊業發展不應再局限於季節性或大時大節,現時小城已是鄰近地區居民的週末好去處。若然碰上小節日連假,旅遊區人流都相當暢旺。以今個月為例,月初的清明節到剛過去的復活節,正好皆是連接周六日,來澳的旅客較平日明顯增加不少,警方資料顯示,復活節四天連假,入境旅客累計五十二萬人次,同比增長二成八,平均每日十三萬人次,情況算是理想,多少離補到淡季旅客的不足,商戶也有生意可做。

    復活節訪客中,內地旅客佔六成二,與香港遊客加起來則佔總體旅客九成有多。小假期都可以暢旺起來,或許與旅客來澳目的有關。旅客當中有的是來澳睇演唱會,有的是觀看國際乒乓球賽,而目的同為一睹偶像風姿神采。這類活動和表演在連接周末的小假期舉行,卻實能起到疊加效應,不妨在旅遊淡季多辦,為旅遊業增添有利元素。不管「遠親還是近鄰」,能夠吸引更多旅客來澳,對旅遊經濟有一定幫助。

    要保持旅遊活力,免不了要搞些活動來激刺大家情緒,尤其針對年青旅客群,不能再平平無奇,單靠靜態的建築來吸引他們的眼球。根據交局活動相關安排,六月戶外表演區會再有演出活動,下半年也收到多個申請;年尾更有全運會,粵港澳三地承辦了多項賽事,屆時亦有本澳傳統盛事大賽車舉行,節目相當豐富。這既是舉辦大型活動吸收經驗的好機會,也是吸引旅客來澳,推廣大灣區旅遊的好時機。

    山草

  • 瞭望台

    走軌

    今個復活節,輕軌氹仔線又因為供電問題發生故障,大半條路線受影響需要暫停服務,最重要的跨海段無得行,想由媽閣站去協和醫院都唔得。事件中有四部列車和月台“跳掣”,有乘客被困車廂和升降機內,由輕軌工作人員協助才能安全離開。檢查搶修約兩小時,才逐漸恢復運作。輕軌在大時大節先來壞車,對放假欲乘坐輕軌出行的市民和旅客均有影響。而今回故障初步估計又與電力有關,不禁讓人想到不是全線電纜更換過嗎?

    斥資超過一百億元興建的澳門輕軌氹仔線,通車後經常出現事故。最後經詳細檢查,抽絲剝繭,發現故障頻生原因與列車供電的高壓電纜因升溫導致電壓不穩有關。最終輕軌花了半年時間,將總長度約一百二十四公里的全線電纜來一次徹底大更換,期間全線暫停服務。其時正處於疫情,乘客較少,故工程對輕軌服務影響有限。如今疫情已過,乘客漸增。據輕軌公司公佈,今年首三個月,每月日均載客量二萬多人次,二月更超過兩萬七千人次,僅次於通車首月。

    隨著乘客增多,對於輕軌穩定和安全性有更高要求。惟今次供電故障,並不是全線更換電纜後首次。故障復故障,每次都與電有關,究竟今次是電力公司供電有問題,還是輕軌本身的電力系統有問題?其實,不管怎樣都需要全部查明改善,若老是要乘客“走軌”,在軌道上狼狽撤離並非好事,輕軌正不斷增加線路,乘客會愈來愈多,但這樣只會讓人更憂慮其安全問題。

  • 瞭望台

    小心用電

    祐漢新村第二街小販區大火,烈焰滔天,遠遠也能看見火光和濃煙,由於貼近民居,相當危險。火警至少波及廿四個攤位,半數付之一炬,攤檔內貨物被燒成灰燼,部份檔主損失慘重,得悉火警返回現場的檔主表現激動。事件不禁讓人想起兩年前,發生在筷子基小販區的同類火警,當時被燬攤檔數目與今次不相上下,受影響的檔主都焦急如焚。市政署安排攤販在附近的臨時攤檔繼續經營,並對燒燬的攤檔開展修復工程,估計需三個月時間,受影響攤檔才能返回原址營業。

    兩年多後的今日,發生類似火警,受影響攤檔的貨物及生財工具全部燒光。若攤販沒有購買保險,或者需要政府和社會機構提供一點援助,以解燃眉之急。今次,受影響攤販能獲安排在原區其它空置攤檔繼續經營,可盡快開檔維生最好不過。市政署亦會對燒燬攤檔加快進行修復工程,希望攤販將來可在更妥善的環境下營業。與此同時,小販業界的防火意識亦有需要再提升,尤其保持警惕,以便更好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雖然市政署定期聯同消防局與各區小販舉行防火講座及防火演習,提升攤販的防火安全意識,並通過巡查消除隱患。惟今次火警懷疑是電線短路引致,以上次筷子基小販區火警起因則懷疑是電器故障,兩次皆與電有關,這方面的安全措施必須進一步加強。其實電線短路或電器故障是家居火警常見的起因,不管在甚麼環境,用電都要小心謹慎!除定期檢查,對老化設備更換,日常也要多加留意有否異樣,當然,最好在離開前盡可能關上電源,以策萬全。

  • 瞭望台

    藥到未必病除

    睇醫生向來貴,市民如遇到頭暈身㷫,或許都會自行到藥房購買成藥服食。加上這些年有不少旅客喜歡來澳購買各式各樣藥品,在有利可圖下,令藥房大行其道,愈開愈多,成行成市,比總有一間喺左近的便利店還要多。買藥到攞正牌有信譽的藥房當然有保證,大可安心服用。惟在藥物可觀利潤的催使下,也有不法之商戶加入其中,走私及出售未經本地註冊及批准進口的藥物。不但破壞藥事行業秩序,更會造成藥物安全風險。

    近日,藥監局與海關採取聯合行動,在關閘區一間貿易行倉庫檢獲三萬多盒中藥油、止痛藥及感冒藥等產品,當中包括未經藥監局註冊及批准進口的產品。該貿易行不僅非法進口藥物,還被揭發未獲藥監局許可倉存及供應涉案的藥物。而這種掛著羊頭賣狗肉的「貿易行」不時被發現進口各類型水貨活動,藥物或散貨給它店舖售賣,這些來歷不明的藥,無任何保證的藥物一但流出市面,影響的是公眾身體健康,藥到未必病除,更可能加深病情!

    當局過去也不時在市內店舖搜出非法進口受監管藥物,而這些非法售藥店舖很多時更是一些普通售買日用品店舖,或者是為掩人耳目。類似店舖在關閘口岸一帶尤其多,很多時旅客都未必知道是甚麼店舖,有牌還是無牌,反正方便兼有藥買,一頭衝進去掃貨。藥物並非一般食用品,質量成疑的藥物對身體或會造成極大危害。當局需要加強巡查打擊物杜絶之。非法進口藥物,最高可被罰款七十萬元,而藥物利潤錢對比可能會高出很多,才有人鋌而走險,但嚴重者須負上刑事責任,切勿以身試法。

    山草

  • 瞭望台

    有咁啱得咁蹺

    河邊新街一帶的內港南治水工程雖然接近尾聲,但仍有其它道路工程進行中,掘完又鋪,鋪好又掘。近日,河邊新巷附近發生一宗懷疑與掘路有關的塌柱事件,事發時,路面維修工人正準備混凝土灌注,工地旁邊一條高過個人的大廈外圍的方型柱突然倒下,柱身裂開數段,部份碎石彈飛馬路,差點「中頭奬」工人飽食驚風散。事後工務局人員到場查看,初步判斷倒塌柱乃裝飾之用,對大廈結構沒有造成即時危險。

    事件起因仍有待調查,但從新聞畫面可以看到這條裝飾柱是整根倒下後裂開,不是崩塌散落。而裝飾柱基本上無鋼筋連接大廈結構部份或地面,連接大廈樓底位置相當平整,只留有方型水泥痕跡,地面情況也相類似,估計是以水泥來固定上下兩端。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林,熱漲冷縮,水泥與樓和地面黏著度或會下降,只要地面支撐不穩,就有機會像積木整條柱倒下。而有咁啱得咁蹺,下方正進行道路工程!

    雖然事發時並非沒有進行開挖,但清楚見到正在鋪設路邊「石礐」,位置貼近柱的底端。相信在整過開挖過程中有一定震動,附近泥土也有所翻動,均有機會影響裝飾柱的穩定度。現時旁邊另一條裝飾柱頂部亦出現罅隙,亦需要臨時加固底部。究竟那個因素影響大?當然要調查,但澳門地少,樓宇和馬路緊貼,掘路工程確要小心施工。河邊新街兩旁樓宇大都是拱門廊道建築風格,當中有多少是裝飾柱?又夠唔夠穩陣?

    山草

  • 瞭望台

    精準

    特首岑浩輝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出爐,社會大多關注惠民措施有否變化。除財政預算案早已落實延續包括現金分享的一系列福利外,但新官上任多多少少要獻點新猷,建功立業。在聽取社會意見,綜合考慮經濟現況,特區政府調升多項福利和津貼,包括敬老金、養老金、殘疾津貼、醫療劵等等。上調幅度多寡姑且不作討論,最起碼叫做加咗,某程度上回應了社會訴求,尤其針對長者部份,相信能得到老友記認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除了長者福利,政府首次推出“育兒津貼”計劃,向每名永久性居民中三歲以下嬰幼兒每月發放一千五百元,每年合共一萬八千元。政策的針對性也凸顯出少子化情況已到達不可不理的地步,加上人口老化,兩者均衝擊著澳門未來發展。至於萬八蚊能起到多大鼓勵作用,可否讓市民生兒育女意欲大增,仍是個難答的問號?畢竟這個並非單純的錢銀問題,政府可以做的有限。

    施政報告強調民生為大,本屆政府將堅持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市民的柴米油鹽放在心上。惟任何政策都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預期,在經濟前景尚有許多未知的情況下,顧及長幼,精準扶持弱勢群體,都是睇餸食飯的措施。看到精,不見準。而現實中憂柴憂米的人還有很多,如何解決好廣大市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相當考功夫!施政報告中也羅列出一大堆問題,同樣需要政府精準解決。

    山草

  • 瞭望台

    變本加厲

    本澳旅遊業在疫後迅速恢復,不過連帶違規情況也隨之回升。除了非法旅行團及非法導遊趨增之外,令居民最為不安的非法旅館亦再度活躍起來。旅遊局資料顯示,訪澳旅行團數量雖未回復到二零一九年的水平,但疫後一年多便查獲二十個非法旅行團,即使旅局將相關資料通報內地相關部門調查及執行處罰,然而,違規情況未有因此停止,單是去年旅遊局和警方聯合巡查,便截獲十七名非法導遊。

    為竭力打擊干擾旅遊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旅局出動大量人力物力,去年在各出入境口岸和旅遊景點共進行逾一千六百次巡查。雖然打擊工作有一定成效,但未能徹底杜絕違規情況,或許與處罰過輕不無關係。目前審議中的《旅行社業務及導遊職業法》法案,建議針對非法導遊罰款三萬元至五萬元,較舊法罰款兩萬元至三萬元,上調一至兩萬元,未知能否起到真正阻嚇作用。

    同樣,影響民居更深的非法旅館問題,多年來也是遏而不止。去年旅遊局與治安警察局便查封共一百八十六個懷疑非法提供住宿單位,數量已回到二零一九年水平。而今年截至三月中,旅局已查封三十五個非法旅館單位,且分佈愈來愈廣,近日警方在中區也發現存在非法旅館,已不像過往主要集中在賭場區附近,有變本加厲之勢,必須正視。要知道,打擊非法旅館新法於二零二二年已生效,對此已加強罰則和監管,惟一直熱議的「刑事化」始終未有成事。

    山草

  • 瞭望台

    阻嚇

    行人亂過馬路已成常態,日捉夜捉也捉不完。治安警數據顯示,去年檢控行人違法過馬路共七千四百六十宗,按年增加五成八。而僥倖未被檢控的或許更多,甚至不用猜,行過路過都會見到一籮籮。人多車多,交通早已不勝負荷,你追我趕,人車爭路的畫面自不然出現。在警方加強打擊之下,罰單都開到傻!為方便居民和遊客繳交亂過馬路罰單,交局去年已推出網上繳交罰款服務。由此可見,情況有多嚴重。

    馬路如虎口,亂過馬路罰款三百元事小,一個不好彩被駛經車輛撞到,小則攤攤腰,重則隨時一命嗚呼!駕駛者也可能不是被罰幾百元咁小事,害己又害人。事實上,多個交通黑點,途人亂過馬路普遍,尤其不熟路,不了解本澳交通情況的遊客,屢屢做出令駕駛者驚嚇的行為,完全不理會有否車輛行駛,便一支箭衝出馬路,有班馬線不用;有紅綠燈不睇。網上不時都可看到途人亂過馬路的驚險畫面,睇到都一額汗。

    對於政府有意在部份違規過路交通黑點加高行人道護欄,也有不少意見認為可以增加警示標語。當然,要途人守規矩的做法很多,宣傳教育都可起到一定作用。加高護欄並非不可,鄰近地區的路旁護欄都相當高,要攀爬也得費點勁。不過,澳門本身地方細小,在窄狹的環境下加高護欄,顯得更困獸鬥,甚至會對城市美觀造成破壞,不是什麼地方皆合適,也不該為應付一少撮人而改變城市面貌。相反,違規人士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當中可考慮調高罰款額,增阻嚇力。

    山草

  • 瞭望台

    乾淨

    為期兩個月的全城清潔大行動正在進行中,當局舉行各類型大小宣傳活動,冀透過大行動喚起市民對社區環境的關注,增強公眾對環境衛生意識,共同營造更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而破壞環境影響衛生離不開垃圾。資料顯示,隨著疫後旅客量回升,垃圾焚化中心每年處理的城市固體廢物達到五十萬公噸,連同旅客計算,平均每人每日丟棄了超過兩公斤垃圾。

    大量垃圾既對環境破壞,亂拋垃圾更會影響衛生。而環境衛生工作做得好,可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當中源頭減廢很重要,根據《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二零一七至二零二六)》,訂定本澳未來十年在固體廢物方面的政策、具體減廢目標和行動計劃,目標是在二零二六年,將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由二零一六年的每日二點一一公斤減少約三成,即每日一點四八公斤。

    環保工作有時知易行難,即使減廢有限,也要學會妥善處理垃圾,除分類回收外,最重要是乾淨,勿胡亂棄置垃圾。尤其食肆每日都會製造出大量廚餘垃圾,若不當處理必定造成環境衛生問題,引來蛇蟲鼠蟻。去年市政署共處罰三百多宗食肆違規棄置垃圾個案,這不但涉及食肆本身,也影響到社區環境衛生。事實也有網民曾拍到食肆廚房後門污水橫流,溢出街外,影響途人出入之餘,食店衛生也成疑,如何守護澳門美食之都金名片?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