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話坊

P地段暫住房項目竣工

供祐漢七樓群業主租住

都更公司在六月底公佈,位於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的暫住房項目已經竣工,目前正展開竣工檢驗工作。暫住房項目為提供予受都市更新項目影響的業權人於樓宇重建期間租住。設於松柏街樂居第四座四十八樓的示範單位已於七月一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市民可親身實地了解暫住房空間佈局及配套設施。

暫住房項目合共八棟樓宇,命名為“悅居”及“樂居”,樓高三十七層至五十層,提供二千八百零三個單位,設有多元化康樂休閒設施,包括戶外及架空層康體運動空間、兒童遊樂區及漫步道,綠化比率超過五成。項目內建有商業空間、公共汽車轉乘站等,停車場提供約一千一百個私家車及約六百個電單車泊位。

黑沙環P地段內建有巴士總站、共有九十八個商業舖位、行人專用區及緊急消防車道,並新增兩條二十四米闊的公共道路,包含四線雙向行車馬路以及行人道路,方便住戶交通往來。項目位置連接澳門多條交通主幹路,三分鐘車程就可以到達新城 A區,五分鐘車程可以到達關閘口岸,十分鐘車程更可以到達氹仔。毗鄰學校、超市、各式餐飲,配備完整的生活配套。

整個黑沙環P地段項目包括地段A的置換房工程,工程已經竣工取名為“明珠都滙”,由六座五十層高的住宅樓組成,合共提供二千零六十四個住宅單位;以供應受批地失效事件影響的合資格原“海一居”樓花購買者申請購買。

P地段內的地段B及地段C是暫住房建造工程,主要是針對“祐漢七棟樓群”的原住戶,是都更公司首個舊區更新項目,包括祐漢區康泰樓、吉祥樓、順利樓、興隆樓、牡丹樓、萬壽樓及勝意樓,現存合共四十六棟樓宇,住宅、商戶共二千五百五十六戶,人口超過一萬人。

祐漢七棟樓群東至長壽大馬路,西至騎士馬路;北至祐漢新村第八街。樓群涉及住宅單位約二千四百二十八戶,當中包括康泰樓約四百四十八戶、吉祥樓約四百戶、順利樓約二百二十四戶、興隆樓約四百戶、牡丹樓約四百戶、萬壽樓約二百戶及勝意樓約三百五十六戶。祐漢新邨於二十世紀六十年由發展商收購祐漢馬場一帶的菜地興建住宅,是澳門首個私人屋邨項目。

其中順利樓原本有八棟,當中四棟原為社屋,已於二零零九年拆卸,現已改為臨時休憩區;其餘四棟順利樓樓宇屬私樓,數年前在都市更新公司協助下,成為首批成立管理委員會的舊區更新樓宇。

對於已拆卸的四棟順利樓原址,政府計劃興建一幢樓高三十層及三層地庫公共停車場的“夾屋”。落成後提供約二百五十個住宅單位,以及約一百個汽車及電單車車位,並設有商業及社會等配套設施。祐漢的夾心房屋建造工程早於去年底已完成施工場地圍封,展開管線遷移及土質改良等工程。

夾屋項目周邊設有多個綠化休憩場地供市民使用,包括祐漢新村第四街休憩區、祐漢街市公園、永寧廣場休憩區及黑沙環公園等,可滿足該區市民對綠化休憩設施的需求。此外,隨著輕軌東線的建設,沿黑沙環馬場北大馬路的灘塗整治區域將建設面積超過五萬平方米的綠化休憩區,屆時將有倍增的休憩空間供市民使用。

公建局表示,夾屋項目地段由於施工範圍毗鄰區內樓齡較大的樓宇,施工難度及技術要求較一般工程複雜,施工期間對周邊環境的安全有較高要求,承建單位須具備相當的地基開挖施工經驗及能力, 該項目將採取“基礎及地庫”和上蓋分開進行。

 

 

祐漢七棟樓群重建

將低層整合為高層

都更公司為推動“祐漢七棟樓群”項目,派員持續落區與七棟樓群的業權人洽商,推動業主凝聚共識。至今已完成支援七個地段合共四十六棟樓宇的業權人,並召開分層建築物所有人大會,籌組管理委員會,並介紹設計概念方案,與業主攜手逐步實現重建。都更公司去年的年報指出,正有序推進“祐漢七棟樓群”舊區更新項目,經過持續與二千多戶業主溝通,現階段已先後協助組織了六十三場分層建築物所有人大會。都更公司正積極聯絡部份身處海外的業權人及嘗試透過不同方法找尋尚未取得聯絡的業權人,以進一步推動落實重建計劃。

都更公司指出,業權問題是影響“祐漢七棟樓群”重建進程的一項關鍵因素,該公司持續與業權人溝通,協助業權人處理業權問題,並釐清物業的業權狀態,提供業權分配及遺產繼承相關資訊;並成立了祐漢業權人的工作坊,透過互動交流,加強與業權人的聯繫,同時加深業權人對《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和重建程序的了解。都更團隊亦透過持續落區,與祐漢居民及商戶洽談搬遷及重建事宜,並了解他們的需求,以收集有價值的資訊作為推動都市更新的基礎。

“祐漢七棟樓群”片區設計概念方案是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及樓宇價值, 該方案會採用“存量優化”為方向,即在不增加居住人口密度及住宅戶數的前提下進行設計。

現時樓群區域由七個地塊組成,新規劃採用“垂直都市”的概念,將各低層樓宇整合為高層樓宇,每棟樓高三十層,原單位數量不變,並設有地庫停車場、裙樓及居住塔樓。部份沿街的裙樓設計退縮綠化平台,透過垂直綠化,在天橋連廊、綠化步行街等位置,延伸綠色元素至片區生活圈。

新的規劃建議設置天橋連廊,串聯片區裙樓商場,營造良好的商業氛圍,匯集人流;公共行人設施方面,新方案中規劃的兩條寬 十六米、縱橫交錯的步行街,將連接總體規劃的步行系統,且東西南北連通出入境口岸,形成縱橫交接的步行網絡節點,進一步強化片區地理位置上的優越性。

另外,為提供予受都市更新項目影響的業權人租住作過渡重建的暫住房,可提供二千八百零三個單位,項目設有停車場及新增兩條二十四米闊的公共道路,包括四線雙向行車馬路及行人道路;項目現已竣工。

 

推出暫住及置換房制度

針對海一居及祐漢重建

上屆政府在二零一八年推動都市更新計劃,當中包括針對海一居事件的置換房及祐漢舊區重建(祐漢七棟樓群)的暫住房法律制度。

政府在都市更新委員會相關工作的基礎上,建議優先制定《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為暫住房和置換房的興建創造條件。《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跨部門工作小組草擬了《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的諮詢文本,在當年八至九月期間展開公開諮詢,藉此在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草擬相關法案並提交立法會審議。

同年十一月下旬,特區政府制訂了《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法律草案。法案旨在訂定暫住房及置換房的興建,以及相關單位的出租和出售制度。興建暫住房及置換房是為受都市更新影響的不動產所有權人在租住或購買住宅單位時提供多一種選擇,作為推動都市更新的鼓勵措施。

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不動產的業權人,當其擁有的居住單位因都市更新而被拆卸,且具備條件在樓宇重建後回遷,在等待回遷時可申請租住暫住房;如樓宇原址因城市規劃而無法回遷,所有權人可申請購買置換房。

暫住房及置換房主要為幫助解決受影響業主的居住需要,法案建議對申請的數量作出限制。即使受都市更新影響被拆卸多個不動產,亦只可以申請租住一間暫住房或購買一間置換房。如不動產由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擁有,則可申請租住的暫住房或購買的置換房的數量與其被拆卸的不動產數量相同,但不得超過共同擁有物業人數的總數;如不動產所有權人屬夫妻關係,則不論其被拆卸的不動產數量有多少,兩人只可單獨或共同租住或購買一間暫住房或一間置換房。

暫住房的租金及置換房的售價,由負責都市更新公司參照樓宇所處區域內同等質量及條件的住宅單位的市場價格提出建議,並由行政長官以批示訂定。不動產業主在購買置換房時,可豁免繳納涉及不動產移轉及取得的各項印花稅,以及公證及登記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