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協調中心升級運作
續預防挽回打擊三結合
司警局反詐騙協調中心完成優化,將繼續以“預防、挽回、打擊”三結合的防治模式,全方位推進反詐工作。
因應近年電訊網絡騙案肆虐全球,為切實保障社會大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司警不斷完善反詐工作機制,在二零二二年成立詐騙聯防小組,二零二三年將之升格為“反詐騙協調中心”,進一步強化反詐工作的統籌協調能力。隨著犯罪形勢及型態不斷變化,反詐工作必須緊密切合社會發展和公眾需求,尤其需要加大科技賦能成效。為此,去年下半年,司警啟動工程全面優化反詐中心的辦公場所、設備、功能,經過數月的試運行後正式運作。
司警指出,近年隨著電訊網絡詐騙肆虐全球,本澳亦不能倖免,各類型詐騙犯罪立案數字及損失金額均持續攀升,為此局方專門成立詐騙聯防小組並升格為反詐騙協調中心,進一步明確反詐工作主導角色,優化資源配置,理順職能分工,加強宣傳教育,完善挽損措施,更好保障公眾財產安全。在保安司大力支持下,局方啟動反詐中心升級工程,並期望以升級為契機,創新反詐宣傳模式,通過更多互動性、沉浸式的宣傳技術,加深公眾防騙警覺性。
司警稱,是次升級反詐騙協調中心以科技應用及數據系統化為導向,引進多項先進設施,包括:新設可視化數據大屏,實時監測本澳詐騙犯罪趨勢,為精準制定策略提供數據支持;設立“AI深度偽造”互動體驗區、“反詐程式”教學區,透過互動設備及模擬情境,增強防騙宣傳效果;增闢獨立熱線支援辦公室,即時處理居民求助,提升應急效率,並可在重大案件發生時供銀行業界派員到場支援挽損工作;特設多媒體工作室,製作多元化防騙宣傳素材,擴大宣傳覆蓋面。上述設施將進一步提升中心統籌、指揮及執行反詐工作的能力。
反詐騙協調中心完成升級後,將以“科技強警、智慧應用”為核心,推動反詐工作進入新階段,司警局將藉此與鄰近地區反詐部門建立更緊密聯絡機制,加強跨境協作,共同阻截騙款跨境轉移,完善涉詐訊息預警交流。此外,局方計劃優化“反詐程式”功能,並籌備開展“全民防騙推廣週”活動,多措並舉增強全社會防騙意識。
司警表示,近年在警方持續宣傳下,公眾防騙意識不斷提高,電訊網絡詐騙案件的增長幅度有所放緩,但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不斷演變,詐騙方式更趨隱蔽及高科技化,反詐工作仍面臨重大挑戰。司警將繼續以“預防、挽回、打擊”三結合的防治模式,全方位推進反詐工作,並加強與金融業界、各政府部門及社團的合作,深化區域及國際反詐協作,構建更堅實的全民防騙網絡,切實保障市民的財產安全及合法權益。
“殺豬盤”詐騙頻生
司警再次呼民提防
司警再次提醒公眾警惕俗稱“殺豬盤”的投資騙局。
司警表示,上月八日曾發出警情通告,呼籲公眾警惕俗稱“殺豬盤”的投資騙局。然而,及後仍陸續接獲最少十八名事主檢舉,稱遭遇類似手法被騙,合共損失逾二千七百八十九萬澳門元。在上述騙案中,騙徒會透過網上社交軟件與事主混熟、甚至建立戀人關係;又或透過網上社交平台發佈投資股票、貴金屬、加密貨幣等虛假廣告,吸引有意了解之事主主動聯繫後將事主添加到WhatsApp投資群組。騙徒藉由網戀或假冒專家取信於事主後推介“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組合,並遊說事主使用虛假平台進行投資;部份騙徒更聲稱該平台採用AI人工智能自動操作,強調事主只需投入資金即可輕鬆獲利。
當事主按照騙徒指示進行注資(絕大部份被要求匯款往香港多個不同戶名的銀行帳戶)及操作後,相關虛假平台會顯示其成功賺取到高額回報,以此吸引事主繼續投放大量資金,但當事主欲提款離場時卻被繼續要求支付金錢,當其知被騙時,最終損失慘重。
AI犯罪具高度迷惑性
公眾須保持警惕及核實
自今年四月本澳首次出現AI騙案以來,司警局累計接獲兩宗相關案件。由於警方自二零二三年起持續宣傳AI詐騙手法,公眾已具備一定認知和警惕性,該兩宗案件均無造成財產損失。然而,隨著全球範圍內利用人工智能實施詐騙,以及其它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居民應加強提防,及時了解並識別騙局,避免蒙受損失。
人工智能(AI)是一種通過電腦系統模擬人類思維模式,經自我學習不斷優化,最終按用戶需求生成結果的技術。目前,AI已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為公眾帶來諸多便利。與此同時,犯罪團伙亦不斷利用AI技術實施或預備犯罪,使詐騙套路的迷惑性、複雜度顯著提升,得手率大幅提高,對公眾構成更大威脅。
在犯罪實施方面,最為常見的是利用AI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換臉換聲”製作影片或進行實時視頻通話以實施詐騙。司警局立案的兩宗案件即屬此類。騙徒從本澳知名人士公開受訪片段中擷取面容及聲音,利用深偽技術製作影片,假裝相關人士推介投資,又架設偽冒本澳報章的釣魚網站作配套,企圖誘使公眾進行虛假投資從而騙取巨額款項。
騙徒也可以利用深偽技術換裝成任何人,例如假冒親友視頻致電事主訛稱患急病、遇意外等緊迫理由以要求“救急”;又或者假冒上司致電下屬要求進行商業轉帳等。香港特區曾發生兩宗涉款逾億元的AI騙案,均以假冒上司方式作案,其中一案的騙徒甚至同時分飾多角進行視頻會議,事主信以為真,按“上級”要求匯出兩億港元。由此可知,不只一般民眾,連跨國公司、中小企業皆有可能成為AI詐騙的目標。
除了直接實施詐騙,AI技術已滲透到犯罪的各個環節:在預備階段,AI可自動化完成網絡信息收集分析、篩選潛在受害人及關鍵資料、生成騙局所需的語音和文字內容;在實施階段,AI聊天機器人可模擬“客服”或“情人”與受害人日常聯繫,逐步建立信任;在技術支持方面,AI能自動搜索系統漏洞發動網絡攻擊,或快速編寫釣魚網站。
AI技術的應用使犯罪活動更具迷惑性、精準性和個性化,不僅降低了犯罪成本,還提高了非法收益。更值得警惕的是,AI技術的重覆執行速度遠超防範工具的研發進度,預計未來AI驅動的非接觸式犯罪將成為主流趨勢之一。
為防範AI犯罪,全球各地政府、警方及科技企業已積極採取行動,通過立法要求AI生成影像必須附加標識;開發具備AI檢測功能的手機軟件等。司警局也在網絡安全系統中引入AI技術分析風險,反詐中心新設AI換臉換聲示範的互動宣傳設備,貫徹科技強警理念,強化預防和檢測AI犯罪的能力。儘管技術防範不斷升級,但騙徒也會隨著技術發展更新作案手法,因此提高公眾的防騙意識仍是根本對策。有效防範AI詐騙需做到:嚴格管理個人信息、多重核實身份、反覆查證事實、遇事保持冷靜應對。
司警建議謹慎處理任何個人資料,切勿輕易在網上披露或向陌生人提供人臉、指紋、聲紋等生物辨識資料,妥善管理社交平台的閱覽權限,嚴密保管身份或銀行帳戶密碼等重要個人及財務資料,防範被盜用作不法行為。對網上視頻內容,尤其是“名人推薦”或“投資指導”時常保持警惕;進行視像通話或語音訊息聯絡時,如對對方的身份存疑,須多注意對方動作異樣(如輪廓或肢體邊緣),或提問只有雙方知悉的問題,反覆核查。
若對方要求索取金錢或進行大額交易,或以情況緊急為由要求轉帳匯款,切勿馬上遵從,應設法以慣常聯絡方式再三查證,並向對方當面求證。懷疑遇騙時,立即撥打司法警察局防詐騙查詢熱線8800 7777或報案熱線993求助。
司警提醒,“有聲有畫未必真,冷靜查核辨虛實”。雖然AI犯罪具有高度迷惑性且不斷演變,但只要公眾做好個人信息防護,保持警惕並認真核實,就能顯著降低上當風險。同時,公眾更應密切關注最新防騙資訊,做好個人防範,並主動向身邊人轉發資訊,共同構建社區防騙體系,保障個人與社會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