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話坊

政府冀消費大獎賞促進社區經濟
新一輪消費大奬賞九月起推出

大奬賞再推促消費

長者殘疾立減加碼

特區政府九月起推出社區消費大奬賞活動,除了為即將到來的旅遊淡季提升居民的消費意欲外,並希望因應全運會在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藉此活動激發全民的消費熱情,促進經濟循環。活動為期十三週,發放總值四億八千五百萬元的消費優惠,較對上一次活動加碼近一倍,當中長者和持有殘評證人士同獲五百元立減優惠。

今次“全運聚力‧社區消費大獎賞”活動由九月一日開始至十一月三十日結束,為期十三週,基本沿用“二零二五年社區消費大獎賞”的模式,活動期間逢周一至周五,居民使用實名認證的電子錢包,在全澳合資格商戶單筆消費滿五十元,即可抽取三次電子優惠,抽取機會於每周六凌晨清零;電子優惠券面額為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及二百元,須於緊接的周六、日使用。活動同時作出兩項優化,(一)是將澳門通長者卡“長者立減優惠”額度由三百元提升至五百元;(二)是為持有殘評證的人士派發內含五百元立減優惠的“關愛卡”。澳門通長者卡與關愛卡的優惠不可重複領取。

優惠總值逾四億八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表示,“全運聚力‧社區消費大獎賞”活動發放總值四億八千五百萬元的消費優惠。今次目的是為即將到來的旅遊淡季提升居民的消費意願,為本地商戶注入更多動力,推動本澳經濟持續穩定復甦;同時為響應全運會“全民全運” 的熱烈氛圍,藉此活動激發全民的消費熱情,借助全運效應進一步提振消費市場信心,促進經濟循環。全運會乃國家體育盈事,當然要營造一吓氣氛,希望大家開心。而暑假已將進入尾聲,很快又到傳統的旅遊季淡,再來就是年關,的確是時候催谷一吓消費。

對上一次消費大奬賞活動於六月份結束,總核銷金額約二億五千萬元,聯動全澳消費逾十億四千萬元。經過兩個月暑假旅遊旺季,現時政府再推出促消費活動,工商團體形容是中小企的“及時雨”。若以優惠總銀碼來推算,今次多近一倍,能帶動的消費總額相信也會倍翻。雖說活動對大部份市民而言聊勝於無。不過今次長者拍卡立減優惠由三百元加至五百元,長者開心之餘,殘疾人士今回都有份,同樣可領取到五百元立減優惠,確實照顧到社會有需要的一群,亦符合今屆政府提出社會福利向弱勢傾斜的政策。

所有於十一月二十八日或之前年滿六十五歲的長者,可於活動期間憑澳門通長者卡到本澳逾一百個指定服務地點,拍卡領取消費立減優惠;持殘評證的人士,可於活動期間憑證到社工局協調的機構及中心領取 “關愛卡”,包括於八月二十一日或之前已提出申請殘疾評估,並於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或以前獲批殘評證的人士。本澳四十多間康復服務機構將陸續通知並協助合資格服務使用者申領“關愛卡”;其他持殘評證人士,可於九月一日起到社工局轄下五個社會工作中心及一個康復服務綜合評估中心申領“關愛卡”。

早前新口岸市集活動人流旺

新口岸轉型商戶觀望

“尋味”過後研再辦活動

由旅遊局與澳門歸僑總會合辦一連十天的“尋味新口岸市集”已經結束。今次活動目的希望引客入區,除了促進消費之外,亦讓更多人認識新口岸這一區。旅遊局指活動成效較預期理想,但區內商戶的評價則好壞參半。未來要填補區內隨著衛星賭場的落幕所流失的顧客,單靠一場活動當然不可成事,做到的效果有限。旅局正研究明年三月舉行的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在上海街、廣州街一帶設分會場,令新口岸區由漁人碼頭至廣州街一帶呈現新面貌。

今次市集活動屬於試點性質,旅遊局數據顯示,活動首四日錄得三萬六千人次到訪,營業額約為二十萬元。心水清的網民屈指一算,即人均消費只有五元五角。旅局指這有部份攤檔每日營業額超過一萬元,生意較好的攤位中有兩間是新口岸區的商戶。若按公佈的六台餐車及三十三個特色設計攤位來計算,平均每檔營業額五千元,即每日大概一千多元。如此這般,可以猜想到各個攤位本身的收入已經有很大參差,對新口岸區商戶又起到多大作用?區內雖有商戶反映活動能帶旺人流,促進消費。但也有聲音指市集沒有優先邀請附近餐飲商戶參與,反而為附近商戶帶來競爭。

活動為敲鑼打鼓引人注意,實際起到的作用是否純粹市集搶了一吓眼球?還是真的讓人知悉到有新口岸這一區,區內又有幾多商戶被人認識到?只有區內商戶和活動攤檔才可感受得到。不論如何,目前商戶對未來仍持觀望態度,希望政府多舉辦活動以及美化區內環境,以此扭轉乾坤。旅遊局稱,新口岸市集活動期間除了市集的優惠外,亦帶動周邊酒店提供優惠,酒店反應正面,活動成效較預期理想。而明年的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計劃提前至三月舉行,旅局研究在上海街、廣州街一帶設分會場,從而有拉動作用,令新口岸區由漁人碼頭至廣州街一帶呈現新面貌。

擬引入美食嘉年華

旅局繼續宣傳推廣新口岸,但舉辦活動始終屬短期措施,聊勝於無,不足以令新口岸區煥然一新。即使提出了一段時間的六大片區要如何活化,如何發展成社區商圈,也不是說一蹴而就,何況新口岸亦不在六大片區之內。澳門旅遊業由傳統旅遊區發展到社區旅遊模式,現時的確多了旅客漫遊社區,相信對於部份商戶有得著,但並非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持撐!全澳商戶皆做旅客生意亦是不現實,社區發展與居民生活密不可分,社區經濟要活起來始終得靠居民維繫,惟現時轉變的不只是旅客消費模式,連居民也起了很大的變化,北上消費不過是其一。長遠應如何改造來迎合現時旅客的消費模式,甚至更多面向本地消費,當中不僅是商戶要考慮轉型,該區也得重塑社區感覺,打破現時既不像民生區,也不是旅遊區的模糊狀態。

旅局計劃在新口岸再辦活動吸客

次季經濟回復正增長

旅客量顯注上升帶動

今年本澳經濟經過第一季度的放軟後,在次季出現有力反彈,由首季負增長百份之一點三恢復正增長。近日,統計局公佈,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初步數值為破一千億元,按年實質增長百份之五點一。當中主要受次季訪澳旅客人數顯注上升近兩成所帶動,令整體服務出口按年上升百份之五點八,加上本地私人消費繼續保持穩定,令整體經濟規模回復至二零一九年同期約八成八,相信能穩定到大家的信心。

按上半年計算,本地生產總值的初步數值為逾二千億元,按年實質上升百份之一點八,經濟總量回復至二零一九年同期的八成七。經濟維持穩步復甦的節奏中,且次季有著明顯上升趨勢。雖然,上半年零售業電子支付交易額按年跌一成至二百五十億元,但飲食業按年升百份之三點一至逾六十七億元。至於旅遊服務業在保持活力之下,進入暑假旺季。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旅客非博彩消費總額為一百八十二億五千萬元(澳門元,下同),按年增加百份之四點六,當中留宿旅客(一百四十六億四千萬元)及不過夜旅客(二十六億一千萬元)的分別上升百份之四點四及五點五。

賭收表現勝預期

第二季旅客人均非博彩消費為一千九百五十元,按年減少百份之十二點三,其中留宿旅客(三千六百六十三元)及不過夜旅客(六百七十三元)分別下跌百份之二點一及近兩成。消費模式方面,旅客消費主要用於購物(佔逾四成一),其次為住宿(近二成五)及餐飲(逾二成二);旅客餐飲消費的比例按年有所增加,而購物消費的則錄得下降。即使旅客人均非博彩消費下跌,博彩業表現卻高於預期,賭收連續三個月破二百億元,近兩個月賭收的按年增幅均達到一成九,六月都能打破所謂淡季的傳統,七月除創出今年單月新高外,也是自二零二零年一月以來單月最高。那怕政府下調了今年全年賭收預算,由原來二千四百億元下調至二千二百八十億元,即相當於由原來估算平均每月二百億元調整至一百九億元,但實質表現有目共睹!

今年一至七月,博彩毛收入累計一千四百零八億九千六百萬元,按年升百份之六點五。這個數字一吓子便做出政府原先預算全年賭收的每月二百億元平均值,有多無少。縱使近期衛星賭場結業消息不斷,似乎對整體博彩業運營無太大影響。按照政府現時下調全年賭收至二千二百八十億元計算,接下來五個月,平均每月賭收一百八十億元已經超額完成。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單月賭收未出現過低於這一數值。只要在暑假後的旅遊淡季能繼續發揮旅遊業特質和優勢,以及接下來有多項大型盛事,如全運會和澳門大賽車,應可吸引不同遊客來澳消費,相信下半年經濟發展,能如外界預測般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