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設協調工作組
促進本地居民就業
今年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二千零一億五千萬澳門元,按年實質上升百份之一點八。縱使經濟總量回復至二零一九年同期的八成七,但就業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總體及本地居民失業率,分別是百份之一點九及百份之二點五,均較去年第四季上升零點二個百份點;第二季失業數據則持平,繼續橫行。本地人反映就業困難,政府為貫徹落實“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今年五月設立“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下稱“工作組”),全面推動本地居民就業保障工作。
工作組成員由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勞工事務局及相關職能部門代表組成。組長為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工作組可按需要設立專責小組推進工作,又或邀請相關部門派員參加會議或提供意見。工作組的主要職能包括:科學研判人力資源趨勢、收集及研究本地勞動市場的供求資料,以制定促進本地居民就業的合適政策措施、定期監察及評估促進本地居民就業工作的成效。
公共批給優先聘本地人
工作組自今年五月二十八日成立後,已舉行幾次會議,持續推進各項“穩就業”工作,並就行政長官指示關於公共判給工程和服務設定促進本地居民就業的規定,迅速展開有關工作部署。在吸納各範疇意見的基礎上,工作組建議並由行政長官批示訂定具針對性的指引,各公共部門及實體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公共工程及公共服務批給程序、許可以專營制度從事的活動,以及開展工程或服務取得程序時,須設定保障本地僱員就業的要求,並就聘用本地僱員的措施設定作為評審準則的獨立評分項目。
政府表示,始終把“穩就業”政策置於優先位置,透過工作組協調,促進跨部門合作,已收集了綜合旅遊休閒、銀行金融及建築等行業各類職位空缺,並透過多元的配對措施,促進居民就業對接。為協助本澳青年投入勞動市場,特區政府透過跨部門協作已於七月舉辦“澳門青年就業配對會”、“澳門青年職前輔導會”、“青年就業博覽會”,八月份亦舉辦了“促進就業大型招聘會”,未來亦會持續舉辦各類就業配對活動,全力促進本澳各階層求職者對接就業和向上流動。
勞局助逾七千人就業
勞工局資料顯示,今年至八月底,已透過各類配對措施協助七千四百七十一人次就業,當中三十五歲以下青年佔五成。勞工局稱,按“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部署,在畢業季推出一系列就業支援措施,包括青年就業配對會及博覽會,合共提供逾二千個職缺。根據統計數據,青年成功選配工種包含文職、專業技術類及服務類等。勞局亦推出本地及內地工作實習計劃,以及“就業+培訓”專項計劃,全方位支援青年對接就業市場,當中“職出前程實習計劃”已有近 一百八十名青年獲錄取和發放津貼,並預計九月與知名科技企業合作推出數字化人才研修計劃,培養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三項評定支援中小企
品牌效應促社區經濟
為落實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援中小企持續經營及創新發展。上半年,特區政府推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為符合條件的商業企業主提供為期三年的四厘利息補貼;下半年則續推社區消費大奬賞,帶動消費;最近更推出“三層式”支持方案,在現有“特色店”的基礎上,全新推出“專精特色店”計劃,以及“百年傳承店”、“澳門特色老店”評定,冀以品牌效應,成為吸引居民或旅客走進社區、留澳消費的亮點,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施政報告指出,中小企業是本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區政府將着眼大局長遠,發掘社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盤活社區經濟,助力推動中小企商戶提質發展。除持續落實並優化“中小企業援助計劃” 等措施,推出數字化支援服務,推動利用電商創新經營外。今年四月,推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為符合條件的每一商業企業主提供上限貸款額五百萬澳門元、為期三年的四厘利息補貼,銀行貸款額總額上限一百億澳門元,幫助中小企業減輕銀行貸款利息負擔,增加資金流動性,緩解資金壓力。為提升社區經濟活力,九月起,再次推出“社區消費大獎賞”。此外,在北區亦推出了以國際知名卡通人物品牌為主題的社區活動。繼續舉辦“北區大笪地”、“康公夜市”等活動,助力夜間經濟發展。透過開展多元旅遊活動和社區項目,引客入區帶動旅遊消費。
多元活動引客入區
最新公佈的是“三層式” 支持方案。在現時“特色店計劃”的基礎上,全新推出“專精特色店”計劃,爭取未來三年內每年精選一百間具備創新理念和獨特魅力,尤其是深受年輕客群喜愛並具潛質的企業。支持行業開展新一屆評定活動,評選出“特色老店”和“百年傳承店”,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競爭能力強、社會影響力廣、文化特色濃厚的知名老店企業。
其中“專精特色店資助計劃”首輪設一百個限額,申請條件包括企業僱員人數不超過一百人、接受電子支付工具等,以及要提交自擬商業計劃書和經營方案。獲評定為“專精特色店”的店舖,可獲資助實施線上營銷、打造特色店面,以及推出 IP聯乘商品相關等指定費用的六成資助,上限十五萬元;須於一年內完成一對一專業顧問指導和改善方案倘有的問題等。至於“百年傳承店”評定條件包括商號或商標須創立至少一百年,利用有關商號或商標經營累計時間逾六十年;而“特色老店”則須符合商號或商標創立達四十年以上,有關商號或商標經營時間累計逾三十年。
政府希望透過該三項評定方案,為社區內中小企業賦能增值,同時期望透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做好品牌傳揚,成為吸引居民或旅客走進社區、留澳消費的亮點,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百萬資助推首店計劃
吸引海內外品牌落戶
疫後澳門經濟穩步恢復,旅遊業有不俗表現。然而,社區經濟相較卻欠缺活力,中小企生意難做,空置舖位亦隨之增多。為此,政府加大力度,從多方面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另一方面,進一步提升澳門市場競爭力,同時帶動社區經濟發展。特區政府推出《支持澳門首店經濟發展計劃》,向符合特定條件的國際、內地、香港或台灣地區品牌,且有意在澳設立或今年八月起已在澳實際營運的首間品牌實體店舖,提供上限一百萬元資助,期望引進更多海內外品牌來澳開設首店,初步目標吸引逾二十個外地品牌落戶澳門。
首店計劃主要面向符合特定條件的國際、內地、香港特區、台灣地區品牌。 國際品牌需曾入選全球百強、世界品牌五百強等榜單;或經營十年或以上,上年度品牌價值在國際市場同類產品中排名前五十名;或全球至少三個以上國家已設立至少十間門店;或由以葡萄牙語或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或歐洲地區當地商會推薦的特色品牌。
內地、香港特區、台灣地區品牌需經營五年或以上,上年度品牌價值在國內市場同類產品中排名前十名;或內地品牌於內地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或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中的五個城市設有至少五家門店;或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品牌於當地或內地設有至少五家門店。
有關計劃共設六輪申請期,首期申請由十一月一日至明年一月底,分為基礎資助和疊加資助,將以實報實銷方式結算,基礎資助上限五十萬元,疊加資助條件包括首店選址於特定區域,例如新口岸區、黑沙環及祐漢區、新橋區、下環區等,資助上限疊加三十萬元,以及按經營面積、本地全職僱員人數擴增規模,階梯式設不同的資助金額。本地全職僱員人數十至十五人資助上限疊加五萬元、十五人以上資助上限疊加十萬元。
聘本地僱員資助疊加
招商投資促進局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跨部門協作,進一步推動招商引資工作,提升澳門吸引力,使海內外品牌願意落戶澳門,並鼓勵本地中小企把握“首發經濟”機遇,引進更多優質產品、特色美食及專業服務,促進市場多元發展。招商局又稱,有關品牌在澳商標或註冊可按企業需要,但品牌必須是首次來澳,最終透過內部分析和投資委員會對品牌的認定,作為最終審核。申請者亦需提交所屬品牌認證單位或權威機構證明有關品牌具知名度。
今次首店計劃冀引進的品牌需要在全球或當地已取得一定成績,具有價值的品牌。為吸引外來品牌落戶,政府再施以銀彈攻勢,提供基本資助和疊加資助,總上限為一百萬元,務求區區都見到品牌商戶,首輪目標希望引進逾二十個外地品牌落戶澳門。與此同時,政府為中小企度身訂造三項品牌評定方案,包括“百年傳承店”、“澳門特色老店”、“專精特色店”,大玩品牌效應。當本地品牌碰上外地品牌,會產生相輔相成效果,還是成為競爭對手?商業戰場或將出現新一輪汰弱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