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
十日的“尋味新口岸市集”已於剛過去的週日結束。因為有一天遇上颱風,活動被迫暫停,實際只有九天。當局沒有延長活動,還是在預期中完結。不過就沒有太大影響,因為活動本身就是臨時性質,好像過時過節的攤位一樣,且無毋要為特定時節而特別入貨,亦不需要投標,純粹應邀參與,有生意當然是好事,冇生意就算吧。說到這些,大家可能覺得活動同新口岸區商戶扯不上關係,甚至有意見反映,市集沒有優先邀請附近餐飲商戶參與,反而為附近商戶帶來競爭。
今次市集活動屬於試點性質,旅遊局數據顯示,活動首四日錄得三萬六千人次到訪,營業額約為二十萬元。心水清的網民屈指一算,即人均消費五元五角。旅局指有部份攤檔每日營業額超過一萬元,生意較好的攤位中有兩間是新口岸區的商戶。若按公佈的六台餐車及三十三個特色設計攤位來計算,平均每檔營業額五千元,即每日大概一千多元。如此這般,可以猜想到各個攤位本身的收入已經有很大參差,對新口岸商戶又起到多大作用?
假如區內店舖本身生意一般,開設攤檔反可引來顧客,那索性棄舖擺攤好了!非也,因為今次活動目的是希望引客流入區,讓更多人認識新口岸區的商戶。旅局相信不僅是參與市集的商戶受惠,周邊有部份商戶也反映人流增加有助帶動生意。今次活動是為敲鑼打鼓引人注意,實際起到的作用是否純粹市集搶了一吓眼球,還是真的讓人知悉到有新口岸這一區,區內又有幾多商戶被人認識到?只有區內商戶和活動攤檔才可感受得到。而要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一次活動當然不足夠,後續仍需更多宣傳和舉辦吸客活動。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