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

藥到未必病除

睇醫生向來貴,市民如遇到頭暈身㷫,或許都會自行到藥房購買成藥服食。加上這些年有不少旅客喜歡來澳購買各式各樣藥品,在有利可圖下,令藥房大行其道,愈開愈多,成行成市,比總有一間喺左近的便利店還要多。買藥到攞正牌有信譽的藥房當然有保證,大可安心服用。惟在藥物可觀利潤的催使下,也有不法之商戶加入其中,走私及出售未經本地註冊及批准進口的藥物。不但破壞藥事行業秩序,更會造成藥物安全風險。

近日,藥監局與海關採取聯合行動,在關閘區一間貿易行倉庫檢獲三萬多盒中藥油、止痛藥及感冒藥等產品,當中包括未經藥監局註冊及批准進口的產品。該貿易行不僅非法進口藥物,還被揭發未獲藥監局許可倉存及供應涉案的藥物。而這種掛著羊頭賣狗肉的「貿易行」不時被發現進口各類型水貨活動,藥物或散貨給它店舖售賣,這些來歷不明的藥,無任何保證的藥物一但流出市面,影響的是公眾身體健康,藥到未必病除,更可能加深病情!

當局過去也不時在市內店舖搜出非法進口受監管藥物,而這些非法售藥店舖很多時更是一些普通售買日用品店舖,或者是為掩人耳目。類似店舖在關閘口岸一帶尤其多,很多時旅客都未必知道是甚麼店舖,有牌還是無牌,反正方便兼有藥買,一頭衝進去掃貨。藥物並非一般食用品,質量成疑的藥物對身體或會造成極大危害。當局需要加強巡查打擊物杜絶之。非法進口藥物,最高可被罰款七十萬元,而藥物利潤錢對比可能會高出很多,才有人鋌而走險,但嚴重者須負上刑事責任,切勿以身試法。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