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

有商有量

儘管警方持續提醒大眾小心提防,電騙案還是不斷發生。近日,一名在日本留學的澳門學生墮入「公檢法」騙局。是否人在他鄉太久,不知騙案猖獗。還是年青人入世未深,一旦在外接到“公安”來電而不知所措,誤信自己個人資料被盜,且牽涉內地刑事犯罪,不虞有詐地按騙徒指示配合調查,並繳交“保證金”,更瞞住阿媽話要錢“報讀課程”。等到事主母親去銀行打簿,被銀行告知可能遭遇詐騙,始揭發騙案,結果損失八十萬元。

子女遇事不但沒有告之家人商量,反而隱瞞兼按他人指示編造故仔。當中反映出彼此欠缺溝通。作為家長似乎也沒有深入了解子女使用款項情況,說要就要,話畀就畀。直到銀行提醒才驚覺受騙,但為時已晚,只能攔截到小部份匯款。司警資料顯示,去年就電話詐騙案共開立三百五十四宗專案調查,按年下降一成三。被害人報稱的總損失金額逾一億五千萬元,按年減少百份之一點二。雖然電騙個案有所放緩,但騙款金額依然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電騙犯罪近七成為“假冒政府機關人員”的騙局,被害人仍以年輕人居多,逾六成是三十四歲或以下青年。“公檢法”騙案一味靠嚇,正所謂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搞門也不驚。年青人遇事不要慌,冷靜弄清真相,有事更應與家人商量,合力將問題解決。作為家長也要多關心子女日常生活,不厭其煩多問幾句。好似上述個案,八十萬元“報讀課程”也非小數目,或許多了解子女在外升學情況,交費細節,就能避免事件發生。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