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

謀定後動

說了很久的「粵車南下」最快在今年率先在香港落實推行。港府表示,粵港雙方達成共識,爭取在今年十一月接受 “粵車南下”申請,初期每日一百個名額讓粵車可以直接駛入香港市區,亦會同步開放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讓乘客落車後可轉乘交通工具往機場或進入香港境內。既然可「港車北上」,必然有「粵車南下」,是互惠安排,也是進一步落實大灣區深化融合的舉措,實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內地居民往後南下旅遊或探親又多一種出行方式,而站在香港角度看,自然是睇重「粵車南下」將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少意見相信對當地旅遊、零售及餐飲會帶來正面作用,也能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但初步一百個名額要看到以上成效,言之尚早。現時「港車北上」預約日均一千九百宗,到底是「北上」如饑似渴,抑或是「南下」需求殷切!每日可以放行多少粵車入城始見效果?實際又可以承載多少南下粵車?則要看實施後的反應,以及逐步透過實踐來驗證。

除了經濟效益,也有不少人擔心「粵車南下」的安全及承載力問題。港府則引用兩地牌車輛交通意外率大幅低於本地車來釋除公眾憂慮,至於每日一百個名額,承載力應不成問題。隨著香港落實「粵車南下」,澳門會否緊跟其後。交通事務局表示,特區政府將密切關注香港的情況,並持續開展有關研究、評估及商討等工作。參考香港實施情況必須要做,惟港澳兩地面積差距甚大,交通情況也不盡相同,難以直接套用香港數據和理論。那怕事在必行也得考慮周詳,謀定而後動!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