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話坊

五一旅客升四成

酒店入住率爆滿

今年內地五一黃金周(五月一至五日)本澳各口岸錄得三百七十五萬四千人次出入境,日均約七十五萬人次。旅客方面,入境旅客約八十五萬人次,日均約十七萬人次,按年上升超過四成;其中以五月二日出入境客流量(超過八十三萬七千人次)及入境旅客量(超過二十二萬二千人次),是今個假期錄得的最高單日入境人次,亦創下疫情後單日入境旅客的最高紀錄。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五一黃金周本澳酒店平均入住率達九成四,部份酒店的入住率更接近百份百,又指今年首季酒店入住率為九成,恢復至二零一九年的水平。文綺華表示,今年首季酒店客房約有四萬七千間,有部份綜合度假村將房間裝修成更大,令房間數量有所減少,同時亦有一些新的酒店正在施工,相信將提供更多客房。她提到,有業界反映需要更多收費不高的酒店,旅局正放寬有關規例,希望在發牌上能夠配合到例如青年旅舍、小型旅舍等。

文綺華又指,本澳旅遊業正健康復甦,首季錄得九百八十六萬旅客人次,韓國旅客升至客源市場第四位,恢復至二零一九年同期的六成半,菲律賓和印尼旅客量多於二零一九年的同期。

政府與社團合作於黃金周一連五日在氹仔舊城區再設置臨時行人專用區。經科局指,過去多次於氹仔舊城區設置臨時行人專用區,取得社會上普遍支持及認同活動成效。今次安排與農曆新年的安排基本一致,並再優化公交及指示等安排。按數據顯示,行人專用區日均吸引逾三萬人次到訪,最高峰為五月三日達三萬八千人次。

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表示,未來將持續聆聽各方意見,總結多次節慶假日設置行人專用區的經驗,研究及評估於節假日恆常化的可行性,延續跨部門協作模式,結合不同活動促進社區消費,共同推動社區經濟發展。離島工商聯合會認為臨時行人專用區推行的成效十分理想,建議政府考慮把措施恆常化,在黃金周或節假日時都能推行相關措施。

另外,五月六日是琴澳“團進團出”政策實施一周年,根據橫琴邊檢站統計,過去一年,使用團體旅遊簽注往返琴澳兩地的旅客有十二萬人次,月均由 去年的四千人次,增長至今年超過兩萬人次,有效推動琴澳兩地文旅融合和產業發展。深合區執委會副主任蘇崑稱,政策極大便利琴澳兩地在商務和旅遊發展,執委會將持續與內地相關部門探討優化政策。

橫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副站長曾向表示,會不斷評估有關政策的成效,以及收集旅客的意見,為下一步優化政策提供建議。拱北口岸中國旅行社表示,有關政策可以兩人成團,方便旅客經橫琴口岸到澳門旅遊。

 

今年財收或未如預期

須審慎應對經濟形勢

今年首季幸運博彩毛收入五百七十六億五千萬元,相當於二零一九年同期的七成半。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在立法會辯論經濟財政領域施政方針時表示,今年首季的幸運博彩毛收入按年基本持平,財政收入或未如預期的樂觀。受到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影響,必須認真研判經濟形勢,審慎應對。

戴建業指,澳門的經濟形勢總體保持穩定,金融體系及公共財政保持穩健,居民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平,物價保持平穩。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衝擊全球經濟發展及供應鏈穩定,並對經濟活動、通脹走勢及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路徑造成影響。全球經濟前景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澳門作為高度開放的外向型微型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

受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影響,加上旅客和居民的消費模式和觀念發生較大的轉變,澳門的綜合旅遊業在疫情後復甦勢頭漸見放慢,產業多元發展的成效未達到社會預期。他形容風險挑戰不容忽視,必須認真研判經濟形勢,審慎應對。

戴建業指出,今年經濟財政範疇的施政工作主軸是“拼經濟、促多元、惠民生、謀發展”。重點包括“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企業及居民提質發展”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三大部份。

戴建業又提到,將由經財司統領六大片區的開發工作,社文司部門亦會協助,成立跨司工作組、工作組會全面檢討過去一年多的六大片區開發工作,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項目。期望協調博企投入資源,把六大片區打造成六個特色商圈,吸引居民和遊客遊玩,促進該區經濟發展。

現計劃先發掘每個片區中深藏的人文文化和記憶作為資源,結合頂層設計的優化調整和多方面參與,共同推動發展。戴建業指,根據世界各地社區發展經驗,都是以當區的社團和機構為主力,政府則主要發揮輔助和協調跨部門行政審批的作用,共同推進發展。片區開發將動員各方力量,包括推動中小企、社團參與,結合城市美化小組的工作,推動片區開發和市容改善等。希望把六個片區打造成六個特色商圈,吸引居民和遊客前來遊玩、消費和娛樂,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另外,戴建業表示現屆政府提出“澳門研發、橫琴轉化”的概念,推進聯動橫琴招商引資。澳門除了負責研發外,如有條件亦可以轉化生產,但大型生產線需要更多空間,需要結合橫琴的空間資源,因此招商引資工作會從兩地整體優勢考慮。例如大型投資項目共同考慮澳門與橫琴的優勢,包括澳門自由港、低稅制、資金流動自由、訊息流動自由四大優勢及橫琴的空間資源優勢,以此招商引資。

 

現金分享只屬臨時措施

增在澳183日規定節資源

現金分享於七月開始陸續發放,但今年在發放條件上作出調整。新設去年全年需要身處澳門至少一百八十三日的條件,三類人士可獲豁免,分別是去年未滿二十二歲且父母一方具備領取現金分享資格的人士、收取殘疾金及殘疾津貼人士。行政會發言人、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強調,現金分享計劃是特區政府推出的臨時性措施,今次有關規定調整的目的,是將公共資源更多投放到與澳門有緊密聯繫的居民身上,相信各地政府在構思這種公共政策的時候,亦會有類似的考量。

張永春指出,有部份居住在澳門、但經常往返拱北的居民或會對居澳一百八十三日的條件感到擔心。他強調計算方式是一日內只要曾在澳門一段時間,便會視為留澳一日,認為居民毋需擔心,又指平日居住在澳門的市民應該全部符合資格。

張永春強調,有關的發放條件並沒有改變現金分享的發放初心、初衷,即是要幫助澳門市民。澳門面對不少經濟問題,周邊地緣政治環境不太樂觀,雖然本澳的通脹率不高,但社區經濟、本地消費各方面亦有不少問題。他指出,設定條件並非要排除某些人,而是將有限的公共資源更加精準用在真正與澳門有緊密聯繫的人身上,認為修改發放條件並非違反現金分享計劃的初衷,而是更加切合現金分享計劃的原意。

張永春表示,現金分享計劃只是一種臨時性措施,並非是一種恆常化的福利制度,因此沒有與政府財政盈餘掛鈎的考慮。他指今年現金分享計劃雖然增加在澳不少於一百八十三日的規定,但同時對因就學、健康、養老等原因不在澳門的期間作出了例外性規定,主要是參照“非強制央積金”的做法,增加的內容主要是在橫琴深合區居住、讀書、工作及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規定,這主要配合特區政府推動“澳門橫琴融合發展”,鼓勵澳門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在大灣區就業創業的施政方向。

至於如何證明在橫琴合作區居住的問題?張永春指,之前因為“央積金”注資的申請,社保基金與深合區執委會民生事務局之間已經有良好溝通,深合區有專門的表格給有需要的市民填寫。

根據身份證明局提供的數據,去年底持有澳門居民身份證的人數大約有七十五萬三千人。現時難以估算有多少人達到居澳一百八十三日的條件,只有等到這些雖不在澳門,但根據現金分享相關行政法規訂定的八種理由,可依法提出聲請的人士提出申請並經核實後,才能統計和確定。

對於社會上有意見認為將部份現金分享改為消費券。張永春回應指,對於現金分享計劃的檢討和完善,社會上有各種的建議和方案,特區政府都會認真研究,並且會在充份聽取市民大眾意見基礎上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