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善用土地資源
滿足民生社會需要
近年特區政府透過填海造地、收回霸地及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等手段,已建立有一定土地儲備。現時部份收回的土地已用作永久用途,部份則被改造成公共休憩空間或兒童遊樂場,以及臨時“澳門戶外表演區”等。特區政府表示,土地儲備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公共設施建設提供保障,在謹慎管理本澳較緊張的土地資源的前提下,將持開放態度逐步考慮和滿足社會不同的需求。現階段計劃釋出三幅土地作臨時體育用途,亦計劃將部份未有確定用途土地,考慮用作臨時停車場。
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早前稱,計劃用作臨時體育用途的三幅土地,包括新城 A區 B13地段將作臨時自由波地,面積近一點五八萬平方米;另外二幅分別位於氹仔聯國學校旁的 BT7地段,面積約三千七百平方米,以及近四千五百平方米的南灣湖 C8地段。譚偉文強調,將持續與相關部門及團體充份協調溝通,檢視現有土地儲備和規劃,回應社會需求。他又稱,未來或將有逾八至十幅土地釋出作臨時用途,但現時不宜披露太多細節,將在適當時候公佈。
政府亦計劃將部份未有確定用途土地,考慮用作臨時停車場。譚偉文表示,過往他在民署工作時接到不少路環居民訴求,希望有永久停車場,政府已找到選址,但礙於涉及土地清遷需時,目前規劃考慮將原飛鷹基地的土地做臨時停車場,可提供約六十八個輕型汽車泊車位;另外,嘉翠麗第二座清拆後,亦會做臨時停車場,約可泊四十五個輕型汽車泊車位及約四十個電單車泊車位。
釋出土地作臨時用途
面對舊區土地資源緊張問題,政府表示,在舊區增加社會設施存在一定難度,但工務局仍在努力,例如在路環物色臨時停車場用地,並在人口密集的北區尋找合適地點增建停車設施。在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中,亦會考慮不同區域之間的設施互補,以紓緩居民對休憩設施的需求。另外,氹仔南新花園後面的BT地段正計劃建設永久停車場及休憩區。新城 A區 A8地段社會設施及長者院舍預計明年下半年完成,A9地段康體設施大樓今年上半年動工;筷子基原狗場的市民運動公園今年內公開招標,政府亦將整治馬場北大馬路沿線灘塗,增加綠化休憩區。港珠澳人工島燃料中途倉已建成,將與相關部門推動青洲臨時燃料中途倉盡快搬遷,以釋放土地供政府開展居民所需的設施。
關於土地利用,政府稱,正持續審視哪些土地儲備可以用來臨時利用,包括物色土地配合區內居民的需要,用作停車場、社區設施及增加活動空間等,居民如果有意見及建議可向政府提出,集思廣益。政府強調,澳門土地有限,政府希望透過土地的複合利用及藉助都市更新的契機,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公用設施及開放空間,以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檢討調整批地溢價金
爭年底完成反映實況
特區政府過去在土地利用和土地溢價金計算上均受到質疑。按照“土地法”規定,計算溢價金金額的基數必須至少每兩年檢討一次,而對上一次是二零二三年。政府表示,今年已開展相關檢討工作,將檢視近二年樓市變化作相應調整,相信可反映目前實際狀況,並爭取年底完成。
按照“土地法”規定,計算溢價金金額的基數必須至少每兩年檢討一次。當局自二零一三年起,每隔兩年檢討一次計算溢價金金額基數,但得出的結論均是維持不變。二零二三年廉署在公佈有關位於漁翁街地段(俗稱牛皮廠)專案調查結果,曾指出“牛皮廠”地段的土地溢價金計算方式“合法不合理”,建議檢討土地溢價金制度,使其貼近土地市場價。同年,政府完成修改批地溢價金的訂定方式,調整不同類別用地的建築成本及價值參數,其中商業樓宇調升約一倍、住宅調升三成、停車場的升幅則較多,達十至二十倍。政府強調,有關調整是參考收集到的統計資料及市場資料。
上月,行政長官岑浩輝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到,今年將檢討批地溢價金的基數,合理調整土地使用成本。其後在立法會就運輸工務範疇的施政方針辯論中,有議員指出,建築商在申請土地重建時,溢價金價格是關鍵因素,建議適時調整溢價金。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回應稱,溢價金制度每兩年檢討一次,今年將開展檢討工作,提升土地管理透明度,預計年底完成。他又稱,此次檢討將根據過去兩年樓市的變化調整,以確保反映實際情況。
都更推動單棟重建
施政報告中又提到推進都市更新。政府將加強對都更公司的管理,加快推進現有改造項目。檢討現行法律制度,綜合分析當前舊區高樓齡房屋的情況,結合所屬區域的整體規劃尋求最優方案,拓展都市更新的改造模式。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稱,今屆政府強調將主導都更工作,運輸工務範疇將與都更公司共同推動,除祐漢七棟樓群重建工作等大項目外,亦會推動單棟重建,目前已挑選位於紅街市附近,以前用作郵電局宿舍的建築物,短期內將推動有關重建工作,希望讓市民看到都更工作正在推進。
關於舊區重整規劃,譚偉文表示,當局分析當前舊區高樓齡房屋的情況,因地制宜改造,拓展都市更新的改造模式,改善舊區居住環境。推動都市更新主要包括維護、整改及拆除重建三種手段。當局將根據澳門不同區域的特點,和其它政府部門、私人發展商合作,並透過都更公司共同推動,尤其是市容美化方面,將積極支持行政法務司範疇工作,逐步推動舊區重整和美化。至於工廈活化,因牽涉到不少法律問題,尤於部份行業需申領行政牌照,形容是遇上“瓶頸”,相信需要時間研究如何突破。
黑沙體驗營新優化方案
造價減半預算五至六億
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早前已啟動首階段招標。市政署在廣納社會意見和經過分析後,在維持體驗營的定位不變的情況下,以精打細算為原則,對項目的設計、建構和施工方法等進行調整,預算由二零二三年提出的十四億元,大幅壓縮一半到五至六億元。項目將分期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卒先開放露營區和四輪車場,爭取二零二七年第四季全部完工,並進入試營運階段。
市政署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先後透過舉行面向不同界別人士的十九場座談會,走訪三十二間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和超過六千四百名師生面對面介紹和聽取意見,並通過調查收集到近五千五百份有效問卷。所得意見普遍支持興建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同時,關注日後營區管理、設施配套、交通安排等問題,有意見期望在保持設施及不降低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確保公帑的合理運用,盡量壓縮預算;亦有專業界別代表關注園區處於低位,提醒須做好應對暴雨等惡劣天氣的準備。另外,青少年、教育及專業界別代表均支持充份利用珍貴的土地資源,更好地整合及優化黑沙周邊設施,提升片區的生態綠化品質,為全澳青少年建設更多元且切合未來發展需要的戶外活動空間。
經吸納各界意見和深入分析,結合園區實際條件,市政署對園區設計及建設進行調整和優化,最終制定體驗營二零二五年建設方案。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總面積十公頃,將逐步開展招標和建設工作。政府早前已啟動首階段園區遊具設施招標。市政署稱,今年第三季將進行園區第一期工程公開招標。預計明年下半年將開放四輪車場及露營區,爭取二零二七年第四季各期工程同步完成,並啟動試營運。
分階段建設開放
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定位是建設全齡段休閒活動空間及青少年戶外鍛鍊基地。市政署強調,在確保設施安全質量、嚴格控制預算的前提下對建築構造及工法、專項設計等方面作出調整和優化,控制總預算在五至六億澳門元內。同時,維持體驗營的定位及核心項目、園區佈局及功能分區等不變。“水、陸、空”各個歷奇項目,包括歷奇塔、攀岩牆、高空滑索、空中網陣、網繩訓練關卡、低空網袋、兒童四輪車、山地自行車場、滑板場、wargame場、自然科普園、水上歷奇等均保留不變,期望體驗營落成後,為全澳兒童、青少年打造水陸空立體歷奇體驗、鍛鍊體魄和精神意志的場地,向全澳學校提供集鍛鍊、學習於一體,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群、美全面身心健康發展的第二課堂,向全澳居民提供一個全齡段合家歡休閒空間。
此外,鑑於園區地處區內低窪集水區,暴雨過後容易造成積水,在廣泛聽取意見,尤其專業界別團體提供的技術意見後,市政署將利用現場地勢特點,以及現有的水塘,建設兼具分擔調蓄雨水功能的小型人工湖,除具休閒親水、綠化景觀元素外,亦有助紓緩園區因暴雨所引發的水浸情況。